1《禮記•學記》的創新教育思想
1.1啟發誘導式教學
教師在施教時,要啟發誘導,對學生誘導而不牽拉,要鼓勵而不要壓抑,要啟發而不要灌輸。引導而不牽拉,則師生融洽;勸勉而不強制,學生才能感到放松學習,易于接收;啟發而不包辦,學生才會用心鉆研思考。這里的“道”、“強”、“開”與“弗牽”、“弗抑”、“弗達”傳達了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密切關系。教師一方面是啟發式教學的主體,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加以啟發,從而達到“和”、“易”、“思”,也就是做到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感到有學習興趣,并能獨立思考。《禮記•學記》在此進一步印證了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不滿足于對已有經驗知識的被動接納吸收,而是積極的進行思考,發揮自身的能動性,樹立濃厚的創造意識與創造動機。
1.2因材施教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學生在學習上有四種過失,施教的人必須要了解。學習的人失敗的原因,或是因為對知識貪多,或是知識面偏窄,或是學習態度輕率,或是遇到困難而中止。教師在這里引導時,需要懂得受教育者的心理特點,才能幫助學生克服缺點,同樣這也是教育的目的。“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表明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各自特點,有的放矢的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積極因素,克服學生的消極因素,將學生的缺點轉化為優點。
1.3和諧的師生關系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為師。”教師知道學生的程度有深淺,資質有好壞,才能多方誘導。做教師的前提是了解并尊重學生、不能簡單粗暴的解決問題。實質上表明師生關系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基本態度。除此,《禮記•學記》中有“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指的是在教育工作中,最難得的是尊敬教師。因為尊師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重視學習,這里明確認為教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也闡明了師生關系中學生面對教師應持有的基本尊敬態度。在師生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建立的和諧師生關系,才可以達到“安其學而親其師———教學相長”的境界。
2學記創新教育思想在當今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作用
2.1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當今高校藝術設計教學課程分理論及實踐兩部分。理論是為實踐做前期準備的,與傳統的美術教育不同,較為抽象,難以理解。實踐制作部分因脫離市場,又沒有更多的實驗項目可操作,教師在講授和指導中多按部就班的對照教學大綱、教學進度進行,將理論知識簡單化,對實踐制作部分虛擬化,不考慮學生理論知識是否鞏固,不注重學生實踐制作的自覺性,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這種僵硬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受到了壓抑。《禮記•學記》中創新型啟發式教學模式要求從根本上改變以往教學的錯誤觀念,主張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調動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主張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挖掘學生創新的潛力。培養學生的自覺主動的意志表現和獨立思考的創造能力。在藝術設計實踐教學中,舊式的脫離市場的技能訓練,顯然也無法開啟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只是能跟隨教師的思維去設計制作。教師將自己所掌握的技法知識不加啟發的傳授給學生,學生不需思考,就可以了解藝術設計的實踐基本技能運用。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對課堂實踐技能教學方式的厭倦,失去對藝術設計學習的興趣,從而討厭專業技能的鉆研,不利于藝術設計文化的傳播和學生藝術設計修養的塑造。
2.2因材施教塑造學生個性思維
教師如果對所有的學生都按照一個模式來進行教學指導的話,效果往往會令人大失所望。對于學藝術設計的學生來說,為創作一幅優秀的藝術作品,就需要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創意思維。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劣勢,因為個體的不同,身為教師,除了對學生的知識積累充分了解,還要根據學生的資質高低,實施不同的指導,補其所短,展其所長,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個性思維。將其個性思維巧妙的運用到實踐技能中,創造出個性鮮明、風格特異的設計作品。
2.3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師與生的素質修養
教師是否善于誘導啟發學生思維,是否能根據學生自身的特質進行有效指導都反映了教師素質修養的高低;而學生是否重視學習,尊敬老師,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有效的吸收,也反映了學生的素質修養。因此要想擁有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都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只有如此,才可以“教學相長”。在當今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素質修養不僅僅影響到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影響到各自的藝術設計實踐制作中。所以,作為一名藝術設計教師要有高尚的師德,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培養“創新型”人才。因此,每一位從事藝術設計教學工作的教師和每一位學習藝術設計的學生,都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身的修養,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擁有靈活運用知識積淀的能力。教師只有做到誘導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做到善于思考,善于吸收知識,并熱愛學習。從而達到教與學過程的和諧。
3結語
《禮記•學記》經受歷史考驗,在國內外教育思想史上為人所認同,是因為它沿著春秋戰國時期人文主義思潮,深刻地揭示了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是具有普遍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禮記•學記》的創新教育思想,經歷千百年歷史風霜而遺留下來,彌足珍貴,應該不斷的繼承和發揚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挖掘《禮記•學記》的教育思想,古為今用,促進當代藝術設計教學的發展。
作者:徐玉瓊 單位:巢湖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