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藥學各專業的《方劑學》教學改革的目的
雖然中藥學各專業學生就業出口不在臨床一線,但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又離不開臨床,所以他們也需要豐富的臨床用藥知識,而藥學各專業課程設置都沒有中醫臨床課,因此《方劑學》在使得中藥學各專業學生獲得臨床用藥知識方面就尤為重要。然而,當前多數中醫藥院校中藥專業《方劑學》教學課時設置反而比中醫專業少。因此,我們重點研究了如何適當調整中藥學院的《方劑學》教學方法、內容及與之適應的教學大綱,使中藥專業學生在掌握《方劑學》基本知識的同時,兼顧與本專業特點有關的《方劑學》相關知識,又能拓展與就業有關的實用的知識面,在應用能力上有提升,即保證學生在《方劑學》有限的學時里獲得最佳的知識結構。在保證學生畢業時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實力,又不缺少持續發展的基礎知識和能力方面,充分發揮《方劑學》課程應有的作用。
2教學改革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我們認為,中藥學各專業的《方劑學》教學改革的重點在于將《方劑學》核心知識與中藥學院學生的特殊需求有機的結合,使學生在《方劑學》有限的課時內獲得最佳的知識結構。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在較少的課時內完成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在保證核心知識、基本知識講授的基礎上適當兼顧專業需求。
3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使中藥學院的學生通過《方劑學》有限的學時獲得最佳的知識結構,為了既保證在有限的課時內適當兼顧就業市場對中藥專業學生的特殊要求,又保證學生能系統掌握《方劑學》的基本知識、重點掌握核心知識,我們采用經驗總結法、文獻研究法、調查法、個案研究法和統計分析法進行了以下內容的研究。
3.1教學中必須保證的核心知識和基本授課內容
我們認為《方劑學》的基本知識和核心知識對于各專業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各專業《方劑學》學時設置不同,學生將來要進入的行業也不同,因此對基本知識和核心知識的講授,其深度和廣度方面又有差別。為保證研究結論準確和嚴謹,有必要通過文獻研究和經驗總結等方法再次確認《方劑學》教學中必須保證的核心知識和基本授課內容。首先,通過縱向和橫向的比較,提煉出《方劑學》的基本知識和核心知識:縱向方面,研究建國以來各版《方劑學》教材,了解《方劑學》內容的變化情況;橫向方面,研究國內知名中醫藥大學針對各專業《方劑學》的教學大綱,了解各學校各專業都重視的《方劑學》教學內容。其次,進一步訪問教學管理部門對《方劑學》課程設置的建議,訪問資深的《方劑學》教師以了解前賢和同仁在《方劑學》教學中總結的經驗及發現的問題。再次,總結作者個人多年的經驗。其對方劑學的知識體系和對中藥專業學生的知識需求都有切身的體會。通過以上方法確定了《方劑學》必須講授的核心基礎知識。
3.2學生所需知識的特點以及與《方劑學》的相關性
(1)調查研究中藥學各專業學生培養方案,以及《方劑學》在各專業課程設置中的比重,并調查中藥學各專業在校學生對《方劑學》學習的需求和教改建議。(2)了解中藥學院各專業的就業出口,調查已畢業學生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對已學《方劑學》知識的應用情況及所需補充的相關知識。(3)調查用人單位對中藥學各專業畢業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的需求,并分析確認其中哪些是《方劑學》教學能夠給予學生的。
3.3中藥專業《方劑學》的最佳知識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案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將各種研究方法得到的結論進行歸納和總結,將《方劑學》必須講授的核心基礎知識與中藥學院各專業學生對《方劑學》的特殊需求有機地結合,得到適當調整《方劑學》教學內容的方案,制定了適合中藥專業的教學大綱。
4本研究的結論
4.1《方劑學》核心知識和基本授課內容
比較建國以來歷版《方劑學》教材,發現各版教材的章節設置基本一致。比較我國比較知名的中醫藥大學《方劑學》課程的教學大綱,發現基本內容一致但是細節有差異。結合總結個人《方劑學》教學經驗,我們認為《方劑學》教學內容的核心是相同的,中藥專業也不例外。當然,中藥專業《方劑學》的課時較少,而且中藥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與中醫專業確實有所不同,因此中藥專業《方劑學》的教學內容設置和教學方法確實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一般說來,《方劑學》課程的主要內容,總論中包括方劑學發展史、方劑與治法、方劑的組成變化、劑型和用法,各論是經典方劑講解。
4.2中藥專業《方劑學》課程總論教學的特點
藥學生出口不論是藥師,藥品推介還是醫藥研發企業等,都是通過藥與臨床密切相關,因此任何一專業和行業都必須掌握方劑學基本知識,理法方藥缺一不可,因此總論中方劑的組成變化,也就是組方配伍理論和法度,是方劑學教學重點,是必保的核心知識。考慮到中藥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特點,從劑型與成藥關系密切角度考慮,總論中除治法和組成變化外,還應該重視劑型的講解,應把劑型講解提到一個高度。中藥專業的《方劑學》課程通常在三年級開設,在此前的兩年中,中藥專業學生基本都是在學習與中藥相關的課程,如中藥學、中藥化學、中藥炮制等,因此中藥專業學生對單味藥的理解和記憶比較深刻。然而臨床等應用領域中,中藥的治療作用是以方劑的形式實現的,所以《方劑學》總論的教學中還應該強調中藥和方劑的聯系與區別,以理法方藥方劑配伍思路為重點,講解其用藥知識,這對于中藥專業畢業生將來開發新成藥或者作為藥品推介師向臨床醫師講解宣傳自己的產品都是很有好處的。
4.3中藥專業《方劑學》課程各論中的選方原則
考慮到中藥專業《方劑學》課時相對較少,各論中所能選擇的經典方劑的數目相對就少,必須采用少而精的選方原則,主要是注重方劑對治法的體現:“方從法出,法隨證立”,“以法為綱,以綱為目,綱舉目張”。
4.3.1體現法度的方劑
依據“方從法出,依法統方”的理念,選方和授課時注重以方表法,重點是能表達配伍法度的方劑尤其是一方多法的方劑,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并不強調對每一張方劑面面俱到。如麻黃湯,麻黃配杏仁,表達了宣降相因的理肺法度,對肺系疾病的處方和肺系新藥配方的開發都具有重要意義。
4.3.2目前臨床常用的中成藥藥方
藥學專業培養目的不是臨床醫師,通過方劑學學習側重的不是培養其處方能力,而是實際應用能力,中成藥的使用不可忽視,因此在正方和附方的選擇中盡量選擇一些已經具有中成藥劑型而且使用頻率較高的中成藥的方劑,這一特點特別適合于藥店的藥師。
4.3.3近年新開發成功的藥方
近年來,新藥研發人員將一些經典方劑劑型加以改革,成功開出新的中成藥,這些成藥成功的走向市場,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為制藥企業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如由安宮牛黃丸研發為清開靈就是一個劑型改革的成功案例;又如逍遙散是疏肝解郁,健脾養血的傳統名方,今人在此基礎上去生姜加香附、丹皮、梔子增強方劑疏肝解郁的作用,又可治療肝郁化熱,成功的開發出中成藥舒肝顆粒,舒肝顆粒療效穩定,使用安全,價格便宜,已納入非處方中成藥目錄。這是一個方劑配伍改革的成功案例。因此,為培養學生在藥品開發企業的就業競爭和長足發展的能力,應多選對古方劑型改革獲配伍調整取得明顯成功的案例,并重點說明其成功的原因和關鍵點。
4.3.4《方劑學》教學的實踐環節
中藥專業的《方劑學》教學還應該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教學實踐環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實用能力的培養,如模擬藥店藥師、藥品推介師和住院藥師的工作場景,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方劑學知識撰寫求職報告病進行模擬求職答辯等,通過以上環節的講解和點評,使方劑學理論知識實用化。實踐環節可以再教學課時內進行,也可以在課外進行。
作者:王璞 邢丹 黃新峰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