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實驗不良學習心理
1.觀望心理導致體驗缺失
有很多學生到了實驗室,由于是分組的,小組內部有“高手”,所以自己自愿成為觀眾,導致雖然小組完成了實驗探究和觀察的任務,但是個別組員由于處于觀望的視角學習,導致實驗方法和操作體驗缺失,真正要自己獨立動手實驗或是實驗考試時,“南郭先生”就露陷了.
2.畏懼心理導致創新缺失
實驗教學過程中,能力在學生的個體行為動機中并非起到主要作用,其主要作用的是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化學實驗過程本身就是探究的過程、摸索的過程,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低自我效能感的學生會試圖拖延等其他同學成功了依葫蘆畫瓢,或是試圖回避實驗.尤其是在自主設計實驗或是改進實驗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其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想法,不過當自己的想法與他人(“好學生”)有差異時,總覺自己錯的,于是擔心被其他同學笑話,所以不敢將自己的創新做法說出來,總認為自己旁觀比較“安全”.還有些女生擔心化學實驗帶有危險性,如氫氣爆炸實驗、濃硫酸稀釋實驗等等,對自己的操作的信心不足,所以不敢靠近觀察實驗,更加不敢自己動手實驗,由于沒有主動參與,自然也就無法熟練掌握實驗操作技巧,更談不上創新了.
二、以生為本的初中化學實驗課堂管理策略
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雖說初中學生存在著上述幾種不利于實驗能力提升的心理,但是初中生的學習心理也有積極的一面,從初三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形象性思維還占主要地位,抽象思維能力雖然不成熟,但也開始有所活躍.學生在初二學習了物理學科后,已經有了一定的實驗基礎,而且好奇心較強,對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也表現出了較強的好奇心,我們可以借助學生好奇心強這一心理特點,以生為本、揚長避短,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激發其化學學習正情緒,提高探究的效果,內化知識,提升能力.具體管理策略上有如下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主動性
(1)設計真實的情景.
真實的、熟悉的情景最能撥動學生思維的撞針,生成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充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將生產、生活中實際的素材轉化為化學實驗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興趣.例如,在和學生一起探究“溶液酸堿度”的實驗教學時,我們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出發,拋出問題:“如何對頭發進行護理呢?”學生有生活經驗,很自然會聯想到用了洗發劑洗頭發后再使用護發劑.根據學生的回答,追問:為什么用洗發劑洗發后還要使用護發劑呢?想知道為什么嗎?怎么進行探究呢?通過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用pH試紙測定洗發劑和護發劑的pH,然后通過實踐總結出“pH可以用來表示溶液的酸堿度”.在此基礎上,再拋出實驗情景:生活中的食醋、礦泉水、雨水、肥皂水和鮮牛奶等等液體的酸堿度是多少呢?透過這些問題,將學生的探究興趣導向課外,同時學生也在實踐中意識到化學問題就在身邊,體驗到學習的價值性.
(2)設計“新”、“奇”的情景.
當前的社會,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學生的好奇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激發,我們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關注最新的化學研究成果和社會上與化學有關的新聞,借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教學情境的設置應該多元化發展,出奇制勝.例如,我在一起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時,首先我給學生講了一個意大利“屠狗洞”的故事.設問:“你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將教學導向“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和用途”的學習和探究中來.
2.豐富實驗的多樣化,維系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1)趣味性實驗演示.
有趣的實驗現象,能夠調動學生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學中時常給學生表演并揭秘“魔術”,例如,將手帕用75%的酒精浸濕后,點燃,手帕“燒不壞”;借助于高錳酸鉀的氧化性給學生表演“魔棒點燈”;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給學生表演“清水變牛奶”等等,通過這些奇幻的現象,激發學生自己嘗試進行實驗探究的欲望.
(2)自制器材從事微型化學實驗.
是不是只有實驗室的器材和設備才能進行科學探究呢?如果我們引導學生自制實驗器材進行微實驗探究,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對于實驗本身而言,還節約了藥品,有利于環保,尤其是一些驗證性實驗我們更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微型實驗裝置的設計與制作,例如:生活中的青霉素藥瓶可以用到微型實驗里,代替一些反應器或集氣瓶,點滴器膠管可以代替實驗室的導氣管使用,盛中藥丸的塑料盒可以用來代替試管.
三、總結
縱觀我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剛剛開始時,有很多學生只是憑興趣,覺得化學實驗好玩、危險有刺激,在參與化學實驗探究過程中,有些學生的學習心理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不注意實驗過程中自我效能感的參與與心理調節,時間長了由于沒有創新,會逐漸地失去化學實驗興趣,有些樂于做一個旁觀者,要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探究的積極性,提高化學教學的效果,首先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心理,提高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在實驗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興趣和主體性,促使學生的化學學習步入良性循環.
作者:張鐸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港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