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物理教學論文
一、高中物理難學的因素
學生不能找到合適有效的學習方法。很多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不能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而且,學生也有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容易走思;認識問題容易止步于表面現象,思維不夠深入;課下缺少與同學的討論研究。有的在學習方法上不懂得“取巧”,很多學生仍然把努力和認真當做取得好成績的法寶,可是,他們發現無論他們怎么努力也達不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和效果。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比較科學的物理學習的方法,且思維方式比較單一,缺乏靈活性。最后,教師的教學努力也還不夠。
具體表現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不深入,對班內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特點以及思維所能達到的高度缺乏全面的了解。教師往往按照自己備課的內容進行教學,對學生情況的陌生使“教學雙向活動”變為了教師的“獨角戲”,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堪憂。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學習個體的差異性也使集體授課的弊端顯露無疑,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所有學生的學習要求。
二、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和策略
(一)幫助樹立學習信心,尋找科學的學習方法
首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師可以通過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來挖掘他們的潛能,讓他們有獲得成功的渴望。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消除對物理學習的畏懼心理,使他們認識到物理是身邊的科學,只要踏踏實實地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學習就可以學好。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專題學習,對物理學上的關鍵問題或者科學家進行系統的認知,讓他們懂得物理學科的奧秘,培養他們的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學生不僅要有學習的信心,還應該有合適的學習目標。
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目標不能實現,反而會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制定學習目標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把長遠計劃和短期目標結合起來,力求日有所進,逐步提高物理學習水平。其次,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物理學習依靠的并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需要學生具有物理思維的品質,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穩健有層次的分析能力。因此學生要善于思考,而且要善于把握思維的走向和邏輯性,在不斷的習題練習中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對于物理學習來說,運用概念的過程甚至比求解的過程還要重要,因為運用的過程就是理解和體會的過程,是對物理現象認識的過程。教師要善于在學習方法上給學生指導,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抓住課堂的重點;在預習中讓學生不僅要預習物理概念和定理,還要懂得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了解物理定理和公式的適用范圍。此外,學生還要學會及時總結,逐漸養成“一題一變”和“一題一小結”的習慣,分類匯總那些易錯的習題,如概念不清的、理解不準的、做題模糊的,以便他們有針對性地進行改正。
(二)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第一,教師要改變過去為完成教學任務而講課的習慣,組織具有針對性且能突出重點的課堂教學。與其他文科學習不同,物理教學應該側重思維和邏輯,教師的講解要突出重點,抓住問題的關鍵。因為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考慮學生學習的難點,找到他們探求新知的瓶頸,進而突破重點。
第二,改變過去灌輸性的課堂教學,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側重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探究教學是一項模擬性的科學研究活動,它以“學”為目的來營造學習環境,教師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方法策劃,教材給學生提供必要的物理理論。學生通過預習先提出問題,然后做出猜想與假設,根據學習的目標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在探究和學習過程中不斷分析,進而研究下一步的學習。
第三,改變考前突擊的教學習慣,增加物理演示和實驗。物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實驗,就沒有物理。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多參與實驗,使他們在不斷的實驗中對物理概念、定理有深刻印象。而且,學生在實驗中掌握的知識更牢靠,那些難以理解的內容能夠形象化地展現在他們的面前。因此,物理教師要善于實驗,不能僅僅局限于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教學,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開展課后的小實驗、小制作、小科研等。
三、總結
高中物理學習雖然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它并不是難以超越的,只要我們樹立學習的信心,掌握有效的方法,一定能夠克服這個難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作者:羅雪強 單位:河北省寧晉縣寧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