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教育
學校的教育的反復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間,老師可以對學生的不當行為加以指導,在班會上,老師可以對學生集體進行糾正和疏導。在品德課上,對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教育。在不斷的反復性中,學生會在潛移默化的指導中逐步認知,這一點是無法比擬的。
比如,班里有這樣一個孩子,成績非常一般,可他的行為習慣卻真的讓人頭痛。作業不按時交,上課不認真聽,而且他的座位周邊都是垃圾。剛開始,我總是非常正式的教育他,可反反復復的,他不能改,即使改,也是小幅度的,效果不大。但是有一次,他的一個動作,深深地觸動了我。在清潔環境區的勞動中,同學們把樹葉堆滿了垃圾桶,從而落到了垃圾桶的外面。在勞動結束之后,其他同學都高高興興的回教室了,我回頭一看,正是那位同學,在一片一片的把垃圾桶外面的樹葉一葉一葉的撿起來,放進自己提的垃圾桶里。這一刻,我的心里突然震動了一下。
當時,我就把這個同學叫到了我的身邊,摸一摸他的頭。愛,是我們教師心中永恒的主題,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把全部心靈和才智獻給孩子的愛,使學生無時無刻不感受著這種愛的真誠。他越來越信任我,有事也愛找我說,人變得開朗多了。到學期結束時,他的成績居班級中游,而且,更讓人可喜的是,這個學生的行為習慣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觀。作業按時交了,上課認真聽講了,積極做值日了,他座位的周邊也再也沒有垃圾了。一個學生得到了微笑、鼓勵、表揚,他的心里感受到了溫暖、友善,得到了鼓舞,有了人生的美好追求,就會漸漸變成一個優秀的人。所以,讓我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到每一個學生身上,把愛的甘露澆到他們的心里,讓他們成為一棵茁壯成長的小苗。正是因為這種不斷的反復過程,讓我逐步的了解學生,逐步的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而讓學生逐步改正了自身存在的不足。
二、社會教育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健康地融入社會,社會教育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指明了方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對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惡的,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社會準則為每一個人提供了一個最基本的做人準則。學生接觸的社會層面有限,那么,深入到學生之中的社會教育就顯得尤為必要,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想讓學生成為一個好孩子,在學校,老師想讓學生成為一個好學生,在社會,則要求每一個學生成為一個好公民。那么,社會教育則運用公民守則去規范學生。
深入到學校中的一些社會講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1+1+1能否大于3呢?如果單獨的進行,那么效果可能不是特別理想,或者是按部就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三者有機結合,能否產生超越預期的效果呢?就目前的教育發展趨勢而言,教育的成果是有目共賞的。有人說,80后是不敢擔當的一代,90后是頹廢的一代,等等。然而這是徹徹底底的膚淺,片面之言。我們看到的是,汶川地震時80后的官兵竭盡全力去搜救,90后的志愿者忘我的服務,十歲的林浩舍己救人。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此種事例,不勝枚舉。
教育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完美的教育必須由學校、社會、家庭共同來完成,三位一體才能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支持、關心和配合;而家長教育子女又需要學校給予一定的幫助與指導。應當清楚的認識到,任何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或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單獨承擔起塑造人這一細致、復雜的任務。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那么,作為教師,應該用心去愛學生,用心去體諒學生,用心去尊重學生,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快樂。社會更要盡可能多的關注孩子,使孩子以后能健康的融入社會。
三、總結
育人教學,任重道遠。讓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角色上堅守,守望孩子成長的天空!
作者:韓偉東 單位: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