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剛?cè)岵脟栏駱淞⑼?/strong>
進行課堂管理,除了要與學生進行如沐春風般的思想交流,還需要用嚴格的規(guī)則對學生的錯誤行為加以制止。新教師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與學生交流并不意味著教師要對學生所說的一切都給予支持和鼓勵,教師要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尊重學生不代表自由放任。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一個親密度,教師可以與學生親近,但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是一個長輩。特別是一些女教師,溫柔有余,威嚴不足。如果學生把你看當做同輩對待,跟你稱兄道弟,那么很有可能今后學生會凌駕于教師之上,在這些學生中進行上令下達會特別困難。許多新教師有種“不敢管”的心理,覺得學生根本不想遵守紀律,根本不愿意被限制,只想放縱自我。其實這是曲解了學生。有學者做過調(diào)查,許多學生都希望老師管得嚴格一點。即使是幾個上課經(jīng)常“搗亂”的學生,我也在他們的周記本中看到這樣的話:“自習課上總有人講話,紀律不好,我不能靜下心來學習,希望老師管得能嚴一點。”其實學生心中很明白,不限制錯誤行為勢必會擾亂課堂。對學生嚴格需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否則,不恰當?shù)膰栏駮饘W生的抗拒。例如,教師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明確,不能朝令夕改,管理要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即使是批評學生,也應就事論事,不上綱上線,不抨擊學生的品格。在給予學生尊重的前提下限制學生,學生非但不會抗拒,反而會信任和支持教師。
二、注重積累,用智慧鑄就高效
課堂中總是會有一些突發(fā)事件,有些是可以預知并預防的,但也有一些是很難預知預防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多總結(jié),積累課堂管理經(jīng)驗和智慧。如果教師沒有預案和一定的課堂管理教育智慧的積累,很可能驚慌失措,甚至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面。所以,課堂管理知識的積累應該是新教師的必修課,也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學生是具有個性的差異個體,同樣的方法對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截然相反的效果,面對不同的學生,需要教師靈活運用管理方法來處理問題。同樣的上課插嘴問題,有的學生是來攪局的,說的內(nèi)容完全與講課的內(nèi)容無關,甚至有些嘩眾取寵的意圖,這樣的學生要批評;有的學生上課聽得很投入,提出的問題與講課內(nèi)容相關,但是已經(jīng)將提出的問題引申出去,偏離了課堂主題,這樣的學生要加以引導。課堂管理方法的使用,還應符合教師的個性。同樣的一句話“請安靜”,由不同的教師說出來效果也不同。有的教師個性外向,善于辯論,應變能力強,這樣的教師喜歡開放式的管理,有時候?qū)W生上課插嘴會成為他的教育資源;有的教師性格內(nèi)向,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如果讓他采用開放式的管理方法,效果就差強人意。因此,每位新教師都需要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將他人成果的經(jīng)驗方法轉(zhuǎn)化為適合自己的一套管理心得,這樣再應對突發(fā)狀況時,才能游刃有余。每位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都是從一位青澀的新教師走來的。盡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有這樣那樣的突發(fā)狀況,但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是一次成長的過程。當一名新教師掌握一定的課堂管理方法并融會貫通,達到一定的境界后,他的一言一行都有教育的智慧,都能散發(fā)出教育的魅力,保證課堂教學有序、高效地進行。
作者:王兆怡
(二)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學生會因為喜歡教師而產(chǎn)生對教師所教學科的興趣,即所謂的“愛屋及烏”。相反,如果師生關系不融洽,就可能出現(xiàn)情感障礙,學生對教師的教育要求給出消極的回應,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經(jīng)常見到有的學生并不缺少學好某門學科的才能,僅僅是由于情感上厭惡某位教師而厭惡其教的課程。所以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擅長與學生交流,特別是保持和學生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教師在要求學生做事情的時候應做到換位思考,切不可高高在上。有了融洽的氛圍,才能解除學生的思想顧慮,使學生在舒暢的心態(tài)中強化學習效果。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主人翁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來說,“興趣”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新教材內(nèi)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與當今世界信息技術相聯(lián)系,教師應充分挖掘其趣味性,精心設計一些對理解新內(nèi)容有幫助,又有趣味的環(huán)節(jié),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努力使學生更多、更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更好地接受新知識。此外,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分層設計問題,讓不同學生找到自己的歸屬感,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得。同時提倡多讀、多說,讓讀說貫穿整個課堂,提高整個英語課堂的學習氣氛,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關注課堂,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教學成果,關注課堂中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愛護每一位學生的個性,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課堂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激發(fā)學生對英語課堂的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唱英語歌,做游戲,播放英語視頻等,但這些手段在某種程度上只能在感官上刺激學生的學習,維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時間有限,英語教師在運用這些手段的同時,要學會用適當?shù)墓膭詈驼J可激發(fā)與保持學生對英語課堂的學習興趣,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語言,積極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
三、教師要建立對學生合理的評價體系
渴望被賞識是人的天性。中學生更是渴望得到老師的贊賞,有時教師一個贊賞的眼光或一個肯定的微笑,會比不斷地寫、讀、練所起的作用強百倍。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建立適宜的評價體系,可以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章可循,如學生的自主學習評價體系、課堂討論的評價體系、課后作業(yè)評價體系,等等。這些評價體系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果、合作能力等進行直觀的評價,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服務,為教師針對性地個別指導提供重要的依據(jù)。教師通過評價體系,能把自己對學生及其行為的認識和自己的情感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傳道給學生,暗示學生。恰當?shù)脑u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于他們反思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過程。教師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評價方法,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既輕松愉快又熱烈緊張的狀態(tài)下,學習和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
四、提高英語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zhì)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21世紀必定是知識的世紀。教師要給學生一滴水,一桶水,自己有一個海洋已經(jīng)不夠了。前蘇聯(lián)教育家這樣描述:“世界上任何人都沒有受到這樣的監(jiān)督,孩子的幾十雙眼睛盯著他,須知再沒有什么東西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再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捉摸一切最細微的事情,這點是應該記住的。”可見,教師的道德風尚、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教師必須自覺加強道德理論學習,發(fā)揚無私奉獻的精神,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真正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草離去。同時,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是教師提高自身能力的關鍵。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所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強弱。如果教師拘泥于“一支粉筆,一本書”的舊教學模式,就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大膽創(chuàng)新和探索,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掌握學科知識和常規(guī)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上,還要掌握與學科相關的學科知識及現(xiàn)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常教常新”。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多動腦和手,對于知識要抱著辯證的觀點,不“迷信”答案,不死守教材,靈活多變。教師樹立創(chuàng)新的榜樣,學生就能成為真知的主人。此外,教師的威信及對教學的熱情都與課堂教學管理密切相關。課堂無小事,課堂管理更是一門學問。社會在發(fā)展,學生在變化,教師更應該與時俱進。課堂教學管理策略是多方位、多層面、多領域的,值得我們不斷地探究、實踐、提高。
作者:顏曉娣 單位:山東棗莊市第十五中學
(三)
信息技術課堂管理中出現(xiàn)如此多的問題,原因是什么呢?筆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教學環(huán)境不同于其他學科。信息技術課大多是在機房上課,學生所面對的不是教師而是電腦,教師在講臺上操作演示、講解等,不能注意到每一個學生的行為。另外與教室里上課相比,機房中出現(xiàn)的很多干擾因素,環(huán)境也更為復雜,如電源安全,機器保修等,由此紀律問題也更多。
二是學生操作水平兩級分化嚴重。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經(jīng)濟條件、學習能力等不同,造成學生信息技術操作水平的也是參差不齊。特別是在我們農(nóng)村,這種差異會更明顯,家中有電腦的學生可能學得更快,而家里沒電腦的學生可能連鼠標都沒有熟練掌握單雙擊,還需要個別輔導。這直接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教師不可能在教學中搞“一刀切”、“大鍋飯”,要根據(jù)學生具體實際來設計教學。
三是評價制度有待完善。評價是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和方法,對教與學的過程進行測量、分析和評定,對教學效果做出的價值判斷。通過評價,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學習成績的進步,會產(chǎn)生自豪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一個好的評價可以激發(fā)教師和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和需要,起到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上交來的作業(yè)不能及時評價或者全部評價,久而久之打擊學生積極性。信息技術作為一門輔課存在,學生、學校甚至信息技術老師對其的重視度不夠。現(xiàn)在等級考試取消了,中考也不加分了,也沒有什么階段性考評,老師們頓時感覺負擔減輕了,對學生不會有如中考科目那樣苛刻的要求。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原因?qū)е滦畔⒓夹g課堂不容易管理。
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應對策略是什么呢?我們常常認為課堂管理是為了建立課堂秩序。其實,課堂管理秩序并不是課堂管理的目標,課堂管理有三個目標:一是爭取更多的時間學習,二是爭取更多的學生投入學習,三是幫助學生自我管理。為了使課堂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措施:措施之一是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良好的課堂秩序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我們應當在上課前向所有學生公布機房的紀律和規(guī)則,再就是和學生討論遵守或者無視課堂規(guī)和程序的后果。此外,對于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給于微笑、表揚或者獎勵等。對于規(guī)則的破壞,可以使用一些懲罰,如打掃機房等。措施之二是重視教學設計,合理組織上課。首先,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學生已有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以及他們喜歡的東西等等,在教學資源的選擇時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認識興趣。其次,教師要因材施教。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可以安排多個任務進行分層次教學,操作水平較差的學生可以做基礎題,好點的學生可以做提高題、挑戰(zhàn)題等。
措施之三是完善評價制度,運用多種評價機制。信息技術教學評價需要綜合考慮,要進行形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jié)性評價等。一方面要有“全程的評價觀”,即教學設計階段就對教學過程中和教學后計劃實施的評價提前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和準備,使對評價的規(guī)劃成為教學設計和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評價要注重于實際操作,因為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信息技術教學不只要進行理論性教學,而且要進行實踐性操作教學。信息技術課教學評價盡可能科學地、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把一些難以量化的外在因素降到最低。現(xiàn)前的評價形式相對比較單一,大都是以期末考試讓學生做一次測驗或者做一幅作品作為考試,忽略了平時測試。教師可以將學生平時的課堂紀律、學生平時課堂作業(yè)完成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作為考核依據(jù),考核要科學全面,不能搞“一刀切”、“大鍋飯”。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課是學生普遍比較喜歡的學科之一,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教師通過加強信息技術課的課堂管理,合理組織安排好教學設計,逐步完善評價制度,從多方面著手才能更有效地開展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zhì)量。
作者:陳輝 單位:江蘇宿遷市宿城區(qū)屠園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