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內容的選擇編排
1.教學內容選擇的依據
教學內容選擇的第二個依據是要結合石油工程專業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與留學生專業的結合,不僅講授基本的化學知識,更要教會學生用化學的觀點和理論去解決自己專業方面的問題。因此,化學緒論教學、例題選擇和科學思維等方面,都傾向性地講解與石油領域相關的化學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體會到普通化學課程中的化學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在石油工程領域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在學習本課程時,對教師提到的關于石油相關的內容會表現出較大的熱情和興趣,課堂表現非常積極,讓授課教師深受鼓舞。為今后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在將來的工作中科學使用化學思維應對實踐難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學內容的編排設計
留學生普通化學(全英語)教學是向工科留學生介紹化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基本實驗、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學。同時,也是工科專業學生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普通化學教學內容選擇上,充分考慮學生實際與專業特點,對理論部分和實驗部分的內容都做了精心的選擇與編排。理論教學部分,按照從微觀到宏觀、由易到難的順序。從化學度量、化學計量學、化合物的分類命名等基本概念和簡單知識點開始,逐步過渡到化學反應、原子、分子結構、化學鍵等較難的知識點,以及化學平衡、化學熱力學等宏觀理論。這樣的內容選擇與編排順序,有利于留學生學習接受,降低了開始時的學習難度,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在結合專業特點方面,著重在緒論和最后的拓展部分,介紹化學基本概念、原理及實驗在最新石油工程領域中的應用情況。不僅在宏觀方面介紹了石油工程發展中應用到的化學知識,而且還介紹了石油工程領域中,最新科研論文對化學知識的使用。同時,在每一章的例題選擇及背景介紹部分,都適當向石油工程領域傾斜,做到了與學生專業特點的盡可能的融合。實驗教學部分是普通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工科專業學生基本實驗技能、觀察實驗現象能力、總結歸納能力不可缺少的環節。實驗教學對提高和鞏固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讓他們學會從化學的角度觀察、思考和解釋工作中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本課程的實驗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化學實驗的基本概況,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并能結合理論知識對現象和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與判斷。實驗教學部分做出了細致的安排,總共安排5個實驗。實驗認識課,通過觀看視頻及教師演示,讓學生對化學實驗室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學習實驗室安全、基本操作練習等。摩爾氣體常數的測定,主要考慮到石油工程的現場作業會經常用到這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學習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和分壓定律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以及學習氣體體積的測量和大氣壓力計的使用等。氯化鈉的提純,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學習一些基本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如,固液分離的方法、過濾、抽濾、重結晶等,使學生不僅掌握基本實驗技能,還能對化學實驗有個較為感性的認識。溶液性質綜合實驗Ⅰ,讓學生通過實驗進一步理解解離平衡、沉淀-溶解平衡與同離子效應,緩沖溶液的配制和性能,鹽類水解,沉淀的生成,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溶液性質綜合實驗Ⅱ,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分步沉淀與沉淀的轉化,沉淀的化學溶解,影響氧化還原反應的因素,多重平衡的實驗現象及解釋。其中,在具體教學中,向學生強調關于緩沖溶液、沉淀生成、轉化和溶解等知識在石油鉆井領域中的應用等。
二、靈活的教學與管理
中外社會、文化、經濟和教育等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對留學生的教學管理與中國學生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教學上增加靈活性,以適應留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個性特點。在管理上,既尊重留學生的生活和民族習慣,也制定了嚴格的課堂規則,要求學生認真遵守。這兩個方面的要求,使得留學生普通化學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多樣的課堂授課方式
給中國學生上課的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講授,中國學生也很適應這種模式的教學,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認真聽講,服從教師的安排和指導,保證課堂秩序與效果。但國外的中小學教育模式與我國有較大差距,留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適應性對于任課老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留學生在課堂上經常會比中國學生表現活躍,喜歡提問與討論,只聽教師講授很難維持50分鐘。因此,必須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努力增加教學的靈活性,以適應留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特點。主要做法是,在講課時多觀察學生的反應,多增加提問和討論的環節,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認真聽講,保證課堂教學效果,而且贏得了留學生的配合與信服。
2.合理的教學管理模式
留學生的管理原則是尊重學生習慣,嚴格課堂紀律。對于留學生的管理,一方面,要與國際接軌,尊重他們的習慣與特點,保證他們的合理要求得到滿足,讓他們感到教師的寬容與愛護。另一方面,也要制定嚴格的課堂規則,讓他們知道中國大學是非常嚴格的、有規則的,他們也會感受到中國教師的認真與敬業。因此,教學模式的靈活性,并不意味著課堂秩序的松散與混亂。實際教學運行中,確實存在部分國家的留學生比較有個性,經常會在課堂上表現出來,尤其是在實驗課上,會影響到課堂紀律或者其他同學。對此,采取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具體是,事先制定出詳細的課堂紀律與規則告訴留學生,并與最后的考核掛鉤。雖然一些留學生的個性比較強,他們會為了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努力向教師爭取,但同時,他們對規則的尊重和遵守也非常的好。只要說清規則的內容、合理性及必要性,他們一般都會表示理解并認真遵守。
3.針對個體因材施教
由于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和個人情況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只有熟悉每個留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情況,才能更好地有針對地開展教學。在正式上課前,教師會跟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進行交流,以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包括化學學習的基礎、英文水平,以便為日后的教學提供參考。通常,巴基斯坦的學生英文水平和化學基礎較好,非洲一些國家的個別學生化學基礎稍差。教師就會利用課前、課間的時間充分與學生進行溝通,多關注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他們對于課程進度的理解。課后教師會利用答疑的時間,有針對性的組織答疑,鼓勵學生與教師多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三、結束語
隨著留學教育的不斷發展,留學生普通化學教學會成為大學化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也必將獲得日益重要的地位。這對大學化學教師來講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在今后的留學生普通化學教學中,教師會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和水平,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授課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才能保證留學生在大學學習中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也為今后的專業課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董斌 劉大鵬 王榮明 羅立文 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