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性要素
講臺上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醫學知識,又要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的政治思想教育;既是學生接受醫學知識的啟蒙者,又應成為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不僅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和技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智慧,同時還要逐步地培養他們的人生觀和良好的品德修養。無論在課堂內外主動地與學生聯系、接觸,談人生、理想、學習,不要造成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的現象。教師本身須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氣質風度、品德修養,這是因為教師無時不在學生的嚴格監督之下。
2知識性要素
高等醫學院校有三寶:人才、圖書和儀器。其中人才至關重要。當今社會知識信息倍增,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500萬篇科學論文發表,有30萬項發明創造專利申請,科學知識每年的增長率已由60年代的9.5%增至90年代的12.5%。因此,醫學院校教師應充分利用圖書的優勢,無止境的向專業知識縱深發展。只有具備寬厚的專業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素養,才能精通業務,跟上知識更新的速度。
3開拓性要素
現代醫學院校的教學改革目標之一,就是要建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教學體系。創新性學習與其說是醫學生創造性勞動和創新能力的發揮,不如說是教師創造性勞動和創新能力的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勞動絕非是單純性傳播前人的勞動成果,它是一種科學的發展的具有創新性腦力勞動。創新性思維便是開拓性要素中的法寶。思維要具有敏捷性,要在傳遞迅速和大量的反饋科學技術、信息中經常地進行科學論文的交流,參加必要的會議,從中迅速捕捉最新信息。善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教學和科學實踐中潛藏的科學知識。只有開拓性教師,才可能造出銳意創新、有所作為的人才。
4組織性要素
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水平的發揮,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把全部思想的誘人性、豐富性展示給學生。只有堅持思考,在思考中表現自己,用思考主宰,才能成為學生的教育者和指導者。現代醫學的整體性滲透越來越強,知識的結合程度越來越高,許多學科之間出現了交叉,已無明顯的界限。掌握相關學科知識,按學生認識規律,合理組織教材,創造性組織教學,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因材施教,運用新的教學手段,緊跟科學發展步伐,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德才兼備,能把復雜的醫學理論知識轉變為鮮明的、活生生的形象,使學生能順理成章的理解掌握。否則,教師即便是滿腹經綸也無法得以傳授。醫學生要及時、準確、高效地解決在校學習和未來工作中遇到的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絕非死讀書能達到,至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思維和行動方法。而任何一種有效的思維方法和處事技巧的根基都離不開教師的組織性要素。其本質的東西還是熟知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和辯證法。
5總結
創新性高等醫學教育需要更多懂教育、獻身教育事業的管理者,需要更多的誠心探究高深學問的醫學生,更需要學識淵博、素質好,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獻身于醫學教育改革的教育者,這乃是中國教育之脊梁。
作者:孟凡勇 陳萍 單位: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