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英語論文
一、運用情感教學的策略
(一)創立輕松、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舒適的情感氛圍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的認知活動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感因素,當情感因素受到壓抑甚至抹殺時,人的自我創造潛能就得不到發展和實現。而只有用真實的、對個人的尊重和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態度,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用和藹的笑容、信任關切的目光、真誠的贊美拉近并融洽師生之間的關系,解除學生思想顧慮,從而產生情感共鳴,使學生領會到教師的關心和賞識,感受到濃濃的愛,從而促進學生積極進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最終激發出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在教學活動中,情感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教師應重視對學生情感素質的培養,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念。要變知識的單純傳授為知情并重,有效扭轉只重視英語知識傳授、輕情感素質培養的教學現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觀,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在課堂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及時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評價,評價的語言如“Ihaveneverheardabetteranswer./Iagreewithyouran-swer./Icouldn’tagreemore.etc.激勵學生,使他們有一種成就感。
(二)備課充分,開發情感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編寫的導學案要滿足所有學生的興趣需求和求知欲望。導學案與教案不同,它必須能生成學生的學習能力,承載教師的教學目標,強化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導學案重“學”,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導學案的編寫必須分層次、有階梯,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相應的認知層次。這樣,使每位學生都有收獲和提高,尤其對于學生水平差異較大的情況。
(三)備學生
“備學生”即備學情,根據學生的基礎狀況、認知水平去備課。教師要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和特長,從內心深處喜愛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備學生”是新課改形勢之下教學觀念的轉變,“備學生”須將學生置于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一切教學預設,教學過程操作都必須緊緊圍繞著學生來進行。
(四)情感誘導
情感教學模式的導入要求我們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情緒飽滿地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導入不僅僅是對舊知識的復習又是開啟新知識的敲門磚。正如俗話所說“Wellbeginishalfdone”,一個充滿智趣的導入能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新課程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就能愉快地、主動地朝著教師指引的方向前進,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誘發學生情感。一般說來,高中英語教學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導入。
1.復習導入。“溫故而知新”這句古語很好地說明了復習的重要性。復習導入可以把以前的舊知識與將要學習的新知識聯系起來。有助于內化原有的語言知識,更能為新語言知識的學習鋪平道路。復習導入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成敗。導入方法恰當可以使學生在心理和知識上做好學習的準備,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以飽滿的精神學習新的內容。
2.活動導入。高中英語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內的語言活動。精心設計的課堂活動(如扮演角色、短劇表演、演講、課堂游戲等)不僅能使學生關注語言學習,更能使他們在活動中形成語言習得。
3.視覺導入。借助于多媒體、實物、幻燈、圖片、簡筆畫等媒介,可以有效消除語言文化障礙并能在短時間內激發學生情感。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語言、圖像和聲音的同時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左右腦并用,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得以進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際。在學生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其直接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經常得到鍛煉,能更有效地提高其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結語
總之,高中英語情感教育要求每一位英語教師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個人情感,將無私、深沉的愛融入到英語課堂教學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加強自身文化素養和人格魅力,以德服人,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充分發揮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演變到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水平,真正高效地實現新課標的素質教育目標。
作者:余金伶 單位:福建省德化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