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數學論文
一、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
第一,實踐性。為什么叫綜合實踐課呢?體現在課程組織形式的實踐性上,是相對于理論來說的,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內容。比如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綜合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將理論和實踐結合,應用于現實中,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宗旨,它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培養研究性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也就是說,綜合實踐活動課離不.開學生的實踐。例如,在小學三年級設計《制作年歷》這樣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它既是對年月日這一單元知識的總結,又與生活密切聯系,讓學生根據生活實踐來制作年歷,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在活動開始時,教師提問:“在生活中你見過哪幾種年歷?”學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這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展示教材中四種類型的年歷:整本年歷、單張年歷、臺歷、書歷。在具體制作年歷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制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確定制作要點,為學生的活動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之后,教師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這樣的活動結合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在活動中既享有充分的自由,又不會束手無策。
第二,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不同于傳統的較死板的教學模式和枯燥的課堂,它是十分?苑諾模?蘼凼腔疃?男問健⑹奔洌?故腔疃??蹋?蚴腔疃?哪勘旰突疃?鈉蘭郟?際強?諾摹=淌?梢圓皇芟拗疲??萁萄?諶蕕男枰?囪≡窕疃?占洌?蛘呤強翁沒疃??蛘呤鞘彝饣疃??蛘呤巧緇嶧疃?輝級ɑ疃?奔洌?梢允且喚誑危?部梢允且恢芑蛘咭桓鱸攏?踔糧?な奔洌瘓齠ɑ疃?絞劍?梢隕賢?閹髯柿希?詡依锘蟶縝?韃槭?藎?梢允笛椋?梢曰??梢孕???梢隕杓啤
第三,拓展性。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在活動中使學生習得知識、培養能力。它拋?鑰偽荊?寡??喲サ礁?嗟目偽局?獾鬧?逗湍諶藎?輝倬窒抻誑翁蒙系氖誑魏拖疤猓?卣沽搜?暗目占洌??幣餐卣沽搜?暗哪諶藎?故?а?氨淶枚嘣???寡??鬧?睹娓?恪@?紓?誚萄?ldquo;加法估算”后,我設計了一個案例。今天是小胖的外公的生日,小胖的媽媽帶領全家到飯店為外公慶賀,入座后媽媽請外公點菜,外公把菜單遞給小胖笑呵呵地說:“今天我讓小胖為我點菜,但有個原則——不能浪費,錢數控制在200元以內。”請你幫小胖來點菜。學生在幫小胖點菜時要考慮很多因素,如就餐的人數、家人的口味、菜價的高低、營養的搭配等。這樣的活動,學生參與意識強、積極性高,而且思維活躍,既能將枯燥的估算知識運用于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實踐活動中,拓展所學知識,又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思考,認識周圍的世界。此項活動設計內容具有拓展性,學生操作起來也容易,從而吸引學生,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反思
第一,活動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縱然有許多優勢,如開放了課堂,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深化了課堂內容,但是由于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所面對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的年齡多在6~11歲,還比較小,許多能力都不具備,而且普遍比較貪玩,所以教師在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時要問一問自己,是否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征?所設計的活動學生能否理解,能否從中得到些什么,能否喜歡?如果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得不到他們的喜歡,或者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那么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就不如不組織。
第二,活動是否符合上海二期課改要求。上海二期課改的改革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學力,其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課程適應每個學生的發展,向學生提供5種學習經歷,建立8大學習領域課程。上海二期課改是對上海一期課改“素質中心”的繼承和發展。體現了以育人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全新的科學課程觀和整體學力觀基礎,以回應上海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發展目標。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否符合上海二期課改的要求?是否以學生為本?是否把學生放到了活動的主體位置上?又是否可以適應并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這些都需要我們深入思考。
第三,活動是否重形式輕內容。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全國多地都實行得如火如荼,然而真正取得效果,達到目的的卻是少之又少。是什么原因呢?我們所設計的活動課是否形式大于內容?因為我們習慣了滿堂灌的方式,可能對活動課還不太適應,實施活動課也是迫于教學改革的壓力,或者為了應付學校,又或者為了單純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果這樣的話,自然活動課的有效性就有待考究了。
第四,活動是否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然而我們費時費力費神地來做這個活動課,究竟有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表面功夫,還是真正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如果我們設計的活動課實踐性差,學生無法通過活動來提高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那么這個綜合實踐活動課又有何意義?
第五,活動結束后有沒有及時地促進學生認識的升華。綜合實踐活動課完成以后,我們是怎么做的?大多數教師都是把它放在一邊,上完了就是完了,不再去抓住活動課的機會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他們甚至會認為這樣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殊不知,在活動課結束的時候,正是總結活動、促進升華的好時機,這個時候教師若抓住時機則可以使活動課的內涵得以升華。
第六,活動是否會影響學習效率。很多教師不愿意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原因是感覺這種活動課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不是立竿見影的,甚至會認為浪費時間,分散了學生注意力,感覺活動課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確,活動課如果組織不當,多多少少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比如在期末考試臨近的時候,就不宜組織活動課,一來影響了學生的復習時間,二來容易使學生分心,可能會影響考試的臨場發揮。因此我們在組織活動課的時候,一定要經常追問,這個時候組織活動課是否合適?是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
第七,活動后的評價是否科學有效。設計活動、組織活動、進行活動等環節都很重要,決定了活動的有效性。然而活動過后的評價也不容小覷,它關系到能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綜合實踐活動課評價,是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目標,遵照綜合實踐活動課評價原則,運用預定的標準和方法,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結構及其實施狀況和效果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綜合實踐活動課評價作為一種課程評價,包括課程的結構評價和實施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評價不能將課程的結構評價和實施評價割裂開來,應結合預定的標準和方法,進行全面評價,以形成評價目標和評價手段多樣、評價方式靈活的評價體系。因此,教師要反思我們的評價是否科學有效?是否全面?是否靈活多樣?是否使大多數學生通過評價而增強了自信心,愿意參與到下次的活動中?是否起到了總結與展望的作用?是否對本次活動課有一個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奚全 單位:上海市普陀區長征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