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專業特點積極開拓實訓路徑
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擁有社區管理和運作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社區專業的學生接受了系統的社會工作方法學習,初步掌握了社區管理與服務的方法和技巧。學生社區雖是一個特殊的社區,但也具有社區的一般特征。學生作為同伴輔導,具有教師并不具備的優勢。因此,學生居委會若能夠借助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的力量,可以進行專業化運作。對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而言,也可以借學校社區的平臺,強化專業技能訓練,提高專業服務與管理的能力。基于此,社區專業通過與公寓管理中心多次溝通,很快達成合作意向,學生公寓納入社區專業實訓基地,社區專業承擔起學生社區管理委員會的專業化管理和運作。
二、實訓模式新探索:通過托管學生居委會,完成仿真社區管理實訓
通過合作雙方的協議,在原學生社區管理委員會基礎上,建立大學生社區居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學生居委會),由社區專業托管,社區專業負責學生居委會的管理和運作,公寓管理中心將年度計劃與任務傳達給社區專業,由社區專業教師根據年度計劃制定實訓課程的授課計劃,將學生公寓管理和服務的任務融入到實訓課程的教學中來。在雙方合作過程中,涉及學生專業實訓所需場地、設施、資金等,均是雙方共同申報和申請。涉及管理問題,也由雙方共同解決。
(一)建立并托管大學生社區居民委員會
在管理方式上,社區專業托管學生居委會后,對全校公寓進行了重新規劃,將學生公寓分為樓層、單元(門棟)、幢、片區。模擬當前社區進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合理劃分網格,明確責任,指定學生居委會的成員參與到公寓管理中去。社區專業大二、大三的學生共100余人全都加入到學生居委會,每個學生的服務期為一年。選拔社區專業優秀學生進入學生居委會管理層,其余學生分別入駐各個公寓樓相應的責任片區分組開展工作。在機構設置上,學生居委會借鑒現實社區居委會的部門和人員配置,結合高校特點,將學生社區管理委員會進行調整,建立學生居委會,設社區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下面再設秘書部、衛生安全部、公共服務部、文化生活部、心理健康部、公共關系部。各部均設部長,相當于各個社區委員,各部部長在社區主任的協調下各司其職。在人員分工上,學生居委會也是參照現實社區,具體分工如下:社區主任負責協調管理整個學生居委會的運作,副主任協助社區主任開展工作,并分管兩個部門。秘書部負責居委會工作檔案保管、文件起草、收發、會議通知、會議記錄、學期工作計劃、總結等。
公共服務部協助公寓管理中心做好分寢、入住登記、調寢、退寢、水電后勤服務協調等工作;衛生安全部負責寢室衛生創建、安全工作,包括防火、防盜、防騙等安全教育、檢查;心理健康部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人際關系、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生活部負責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組織學生開展文體活動、公共關系部負責宣傳、外聯,招募、管理學生志愿者。在工作方法上,學生居委會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實施學生公寓管理工作。常規社區管理事務采用網格化管理,由居委會—片區負責人—樓長—門棟長/樓層負責人層層分解、層層落實任務。通過走訪、座談、檢查等及時發現風險,評估學生服務需求,制訂服務與管理的計劃、實施計劃、評估效果。例如走訪居民、召開居民代表會、社區衛生創建、社區安全創建、社區鄰居節、文體活動組織、志愿者招募、培訓和管理、心理咨詢服務、糾紛調解、社區競選、文檔資料整理等,促使學生應用個案、小組、社區工作的專業方法應對所遇到的問題和需求。
(二)開設對應實訓課程,確保良好實訓效果
1.針對學生居委會開設對應實訓課程
社區專業學生入駐學生居委會后,為了保證教師的指導力度與學生的工作效果,專業專門開設一門實訓課程:社區管理綜合實訓。本課程開設后,安排在第四、五兩個學期,貫穿社區專業學生在學生居委會一年的實訓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基本修完專業基本的理論、實務課程,有著相對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務經驗,可以最大程度保證學生居委會工作的效果。同時,連續一個學年的課程實訓,既保證學生社區服務的延續性保證了實訓的系統性和深入性,又確保學生實習的系統性和深入性。
2.課程內容安排貼近現實社區
為了使學生的實訓更貼近現實社區,更有效果,并使學生居委會的服務更全面更深入,課程根據現實社區的工作內容,結合學生社區的特點進行選取,主要有以下方面:①社區選舉。模擬居委會選舉,制定選舉方案、選舉規程,實施選舉。②居民會議。選擇一個主題召開居民會議,如學習問題、就餐問題、校園環境問題、校園住宿問題等,召集學生代表座談,形成會議紀要,并提交公寓管理中心,公寓管理中心要給出處理辦法和意見。要求議題選擇有現實意義并為廣大學生關心,居民代表選擇合理,居民會議流程設計合理。③社區人口管理。對宿舍人口進行清查登記,核對寢室名單與床位,調查學生性別、年齡、民族、地區分布、家庭狀況等并輸入義烏工商學院社區管理系統。④社區文化管理。建立居民BBS及微博,策劃實施“桂•竹”大學生“鄰居節”活動。⑤社區服務管理。針對社區不同群體,設計有針對性的社區服務項目,如貧困生服務、殘疾學生服務、女生服務等。通過與公寓溝通,選擇最優方案實施。⑥社區安全管理。對公寓“居民”進行安全防范的宣傳、社區安全隱患排除。⑦社區環境管理。對公寓內部及周邊的環境問題進行調查并提出整改方案。⑧社區志愿服務項目實施。策劃并實施社區志愿服務項目。⑨社區辦公系統的應用及社區資料整理。在開展其他實訓項目的同時,將局域網內仿真社區辦公系統的資料添加完整,同時將社區相關書面材料根據不同工作內容整理歸納成冊。以上這些內容基本囊括了現實社區的絕大部分工作內容,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實施,現實社區所需的管理與服務技能基本都可以涉及,保證了實訓的深度、廣度與系統性。
三、專業實訓新模式的收效
社區專業托管學生居委會一年以來,收到了較好的實習效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社區專業的實訓困境,還為專業及教師的成長提供的平臺。
1.有利于學生完成全面、深入、系統的實訓
社區專業托管學生居委會,模擬現實社區進行長達一年的社區管理和服務,使學生零距離接觸和處理各種社區事務,是社區專業學生是進入社會前的一次集中演練,不僅可以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操能力有一個質的提升,還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專業認知和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對于學生進入社會起到很好的提升和過度作用。社區專業托管學生居委會,將學生社區作為實訓場所,使專業在實訓過程中擁有了獨立性和自主性,可以根據實訓需要,自主安排實訓內容。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專業優勢與特長,進行專業技能的實操和演練。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社區專業實訓場所缺乏,實訓內容不夠深入、系統、全面的問題,為其他專業解決實訓問題提供借鑒。學生居委會在實訓的同時,社區專業的師生也在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校園、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高校服務社會、專業服務社區的理念,體現了社區專業的社會價值。
2.有助于教師提升實訓指導水平和專業素養
在以往社區實訓中,由于缺乏自主性,校內指導教師很難實現對實習學生的有效指導,不利于教師自身實操能力及實訓指導能力的提升。托管學生居委會后,指導教師在學生實訓中的自主性大大提高,創造性大大增強,對于其實訓指導水平和專業素養的提升有較大推動作用。
作者:張鳴宇 單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