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學前教育論文
1繪圖講故事與講故事的區別
(1)繪圖講故事與講故事的側重點不同
傳統講故事重點在于“聽”,是指幼兒在上課過程中從聽覺獲得的信息,與教師在講故事時所表現的態勢語相結合,綜合上述信息而獲得的故事情節認知。繪圖講故事,它以幼師圖畫為主,以幼師的講述為輔,整個過程沒有文字的出現,用繪圖的方式完成故事情節片段的展示,圖畫和講述相互依賴,幼兒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捕獲故事信息,構成自己對故事的認知。
(2)繪圖講故事與講故事的表現技巧不同
繪圖講故事依靠幼師具有扎實的繪畫基礎,能夠運用線條色彩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輔助性的講述及提問又有利于啟發幼兒的思維發育。講故事主要依靠“話”“表”結合,幼師輔助適當的態勢語。講故事對幼師的繪畫功底不做要求,相對較容易。
2繪圖講故事訓練策略
在美術教學中,要學生將老師傳授的教育觀念轉化為幼兒園上課的教育實踐,必然要進行兩個階段的轉化學習,第一階段是將書本和老師傳授的教育觀念轉化為自己認同的教育觀念,第二階段是將自己認同的教育觀念轉化為幼兒園的實踐教學。
(1)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確立訓練目的
長期以來,學前教育的美術教學不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注重機械式的模仿與不斷重復,學習內容龐雜,導致了幼師學生什么都學,什么都不精的現象出現。其原因有三,首先,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幼兒園美術教學相對簡單,不需要過多的專業化訓練,導致學生思維固化,難有創新,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造成了障礙。其次,學生學習時間過短,教師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便采取速成策略,忽視了學生繪畫基礎和創新能力訓練。第三,學生的學習內容龐雜,美術課沒有持續性,造成學生對新知識沒有吸收理解,舊的知識已經迅速遺忘,難有時間鞏固練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明確繪圖講故事的基本流程,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幼兒園教學崗位需要。使學生理解繪圖講故事能滿足幼兒的閱讀欣賞需求,有利于對幼兒進行想象力的啟蒙。在教師示范,學生觀摩的過程中,提升對繪圖講故事的方法的運用。
(2)引入情境教學方法,加強校園合作
我國教高16號文件提出了:“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培養”。情景教學既是一種教學方法,其呈現的情景也是一種經驗的借鑒,對于美術教學有著雙重意義。情境教學法,即創設幼兒園教學情境,學生在特定創設的情境中學習繪圖講故事訓練。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能將老師傳授的教育觀念轉化為幼兒園上課的教育實踐,在扮演的師幼互動中,扮演幼師的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扮演幼兒的學生能夠從扮演者身上學到她的優點,相互取長補短,學生的實踐經驗不斷累積,實現了教、學、做一體化的要求。從學校層面來說,加強學校與幼兒園之間的交流合作,從一線幼兒園請幼兒教師來學校示范繪圖講故事,能從一線幼教老師的角度給出中肯的建議,其中包括故事的選定、講述環節的細化、講述語言的運用等,使學生學習得更加具有目的性,也更加契合幼兒園的實際需要。
3總結
綜上所述,繪圖講故事作為幼兒園教學的基礎,在美術課程中具有無可取代的作用。繪圖講故事的訓練也應該落實教學目標,引入情景教學方法,加強校園合作,以切實促進學前教育良性發展,學生掌握繪圖講故事技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強職業競爭力。
作者:黃強 單位: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