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途徑
通過文獻的研究顯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普遍存在。面對個人問題、學習壓力、就業問題和家庭問題的出現,使得學生的心理防線收到很大打擊。因此社會及高校要高度重視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將其真正納入到研究生教育質量培養過程中。
1、研究生要加強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素質。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識的最高表現,是人自覺解決思想矛盾、心理問題,促使自己思想行為從“現有”向“應有”方向轉化、從目前心理狀態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動力。是研究生完善自我,正確面對挫折,樹立積極向上樂觀的態度的重要手段。研究生要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對對待自己與他人,為他人著想,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及時找輔導員、導師或學校心理咨詢部門解決問題,及早擺正心態,形成健康、積極的情感與態度。研究生作為高學歷的知識性人才,具有穩定的價值觀,應打開心胸,懷著一顆感恩與包容的心態與老師和同學交往,積極參加文體活動,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壓抑的情緒,從而以積極飽滿的心態學習。
2、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為有效解決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高校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和工作機制。組織專業的教職隊伍與研究生培養單位緊密配合,及時有效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高校應把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人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整體規劃,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研究生培養和管理的全過程。學校應為研究生分階段檢測、排查心理健康問題,并采取干預機制。如在入學前、學習過程中、畢業前進行心理檢測與干預治療。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對象、不同問題做相應的專題講座與心理健康教育咨詢輔導。輔導員以及心理教育團隊跟蹤輔導學生心理問題,監理研究生心理檔案,建立不同類型學生問題的干預方案,及時有效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使他們早日將心理問題解決到完善狀態,給與研究生真正的心靈慰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研究生群體助理積極向上的心理,正確面對挫折,促進其人格發展與完善。
3、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豐富研究生的課余生活。研究生的研究學習生活是枯燥而乏味的。學校要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是學生參與文化活動中去,從而豐富其精神生活,提高個人心理素質。通過參加健康愉快的問題活動,可以廣泛交朋友,使得研究生走出自我,走出書本,同時培養人際交流與溝通能力的重要途徑。高校應該鼓勵研究生組建心理健康社團,開展自我教育的健康講壇。開展多領域學術講座,讓學生接受來自著名高校的專家學者的前沿報告,使研究生有積極的心態和充足的動力。
4、廣泛開展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我們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能把它最終落實到生產生活實際當中。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要強化研究生實踐教育環節,將社會實踐納入研究生培養方案,作為研究生培養的必要環節,做到有計劃、有規范、有考核,形成長效機制。積極與企事業單位、部隊、地方政府等共同建立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建立社會實踐保障體系,安排必要的研究生社會實踐專項經費。研究生要結合個人專業知識和研究成果,以科研報告、技術開發和推廣、掛職鍛煉等形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并在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中接受教育、增長才干。
5、發揮導師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指導作用。醫學院校的研究生的大部分時間在跟導師做課題研究以及臨床試驗,導師是研究生的引路人,在學生學習階段起著重要的作用,導師與研究生的關系就像父母與孩子,研究生的內心對導師有種極大的依賴感和信賴感。高校應中加強導師、輔導員進行心理知識講座與培訓,使他們對研究生的心理疏導掌握一定的方法與技巧。同時,導師要多關心學生,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我,增強研究生的擇業信心以及正確對待挫折的心態,正視理想與現實、專業與興趣的沖突。同時增加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個人問題的情況,盡可能幫助學生減輕經濟負擔的壓力,從而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
二、結語
總之,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是一項復雜的體統工程,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要針對群里性心理健康問題制定出不同解決方案,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研究生的心理素質和綜合素質,使其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態享受學習與生活的樂趣。
作者:李占則 單位:赤峰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