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勵質疑,個性張揚
質疑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師要把“思維過程”分解為一個個由淺入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實現有效的個性發展。質疑能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小學生關注語文課堂的疑問、破解疑問。誘導小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由知到用,使課堂妙趣橫生,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如:教學《燕子》一課時,“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燕子成了音符”,寫燕子靜止時候的模樣,像“五線譜”中的“音符”,似有似無的一種靜態之美展現在鄭振鐸的筆下。學生質疑:為什么要用“五線譜”來打比方呢?還有學生質疑:電線又細又長,離地面很高,在陽光的照射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我們看到的電線是很模糊的,不是很清楚,可以說成是淡淡的印痕,文中用“幾痕細線”來表達特別準確,但是文中插圖卻把四根電線畫得特別清楚,我感覺不太真實。教師聽了學生的質疑,及時表揚了這名同學對文中插圖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給學生創設質疑的空間,讓疑問點燃小學生思維的火花,讓疑問成為語文課堂的主線,讓學生們怦然心動,養成無疑處質疑和深入探究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媒體渲染,寓樂于學
多媒體融形、聲、光、色、動、靜于一體,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營造多媒體氛圍,能夠喚起小學生的注意力,突出了教師的角色作用,改善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寓教于樂。如:教學《九寨溝》時,教師直接用多媒體播放課件“人間仙境———九寨溝”。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漳扎鎮,是白水溝上游白河的支溝,以有9個藏族村寨而得名。伴隨著古箏悠遠綿長的樂曲,畫面中出現了九寨溝風景圖:雪峰插云、平湖飛瀑、古木參天、異獸珍禽、五花海、五彩池……學生們被九寨溝的美景所陶醉,沉浸在仙境般的童話世界里,巍峨的山巒,茂盛的植被,水乳交融,美不勝收。九寨溝的確是人間仙境?。W生興趣濃厚,教師及時提問:“你覺得九寨溝美在哪?你喜歡什么景物?”引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體會、感悟九寨溝的景色美,小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把書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返璞歸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運用媒體輔助探究,提升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想象:當你作為一名游客,飽覽這么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觀,如此妙趣橫生的珍禽異獸,你會怎樣贊美九寨溝呢?學生紛紛暢談自己的體會。九寨溝這神奇的靈物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國的山水美景,更折服于靈動的異獸珍禽。學生獲得了語言美感,感受作者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之情。多媒體使課堂教學中的真與實得到和諧的、完美的統一。
三、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是無止境的,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改革課堂教法,創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情境,關注小學生思維的起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探尋語文教學的本真,演繹課堂精彩。
作者:馬春紅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