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教育論文
一、從家長的角度談學生減負
1、扭轉觀念,正確定位
人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個課堂。因此,無論多么優秀質量多么好的學校教育都是不可能完全替代家庭教育的。現階段,父母希望孩子“出人頭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自己更加的優秀,這種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使得他們對自己子女的要求遠遠超出了孩子在該年齡段所能達到的。他們不顧孩子的能力、興趣,盲目施壓,剝奪孩子的周末、暑假甚至是課余的時間,瘋狂的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輔導班、培訓班。個別的家長甚至因為自身的虛榮心作怪,孩子學習好、有長進,自己感到臉上倍兒有光,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容忍孩子的一點點退步。為了達到父母的高要求,孩子們犧牲了時間甚至是健康,久而久之,心理壓力過大,對學習產生逆反抵抗的心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首先要做的是轉變自己的觀念,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定位,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引導孩子全方位的發展,減輕孩子的精神負擔。
2、將關愛傾注于子女學習之中
每次考試過后,家長總會非常在意孩子試卷上的分數,若有進步,尚且無事,倘若略有減少,則又是打又是罵。而在平時的學習中,總是以忙于自己的工作沒時間或以自己與孩子沒有共同話題為借口,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置之不理。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眼里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相對于課本上的知識外,他們對課外的世界更加充滿了興趣。因此,家長們應該多抽出時間或者利用周末時間多陪陪孩子,帶他們多出去走走去看看,一方面增加了孩子們對周圍新鮮事物的認識,同時也擴展了孩子們的視野。平常的學習中,對孩子不懂的問題應積極的引導,陪孩子一同解決,和孩子一同進步,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分數。
二、從學生的角度談學生減負
1、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恰當的目標
減負的最終受益者是學生,但同時學生也是減負過程中的執行者。因此,學生對減負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謂減負,是指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它僅僅是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但減輕負擔,并不意味著學生因課業負擔減輕了而使學習的質量受到影響。因此,學生自身因積極配合教師以及家長,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一個合適的學習目標,一旦目標制定,就要一步一步地努力去實現,增強學習的成就感。
2、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優勢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此,每一個人都不是全能的,都有著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同樣也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千萬不能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優勢對比,這樣的比較往往只會讓自己忽視自身的長處,只看到自己的短處。長此以往將會喪失自信心,使得心理負擔過重。因此,學生應充分的認識和挖掘自己的優勢,并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的發揮,這對自信心的提升有著極好的幫助。總之,減負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減負的手段來推進素質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實。使得每一個學生能夠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下獲取更多的知識,全方位的提升自己。而減負工作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它需要各方面一起共同努力,離開任何一方都無法進行到底。因此,社會、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孩子必須團結一致,不斷探索,共同進步。
作者:趙苗苗 楊明 單位:湖北省宜昌市綠蘿路小學 湖北省宜昌市點軍區橋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