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優質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1.1.1強化護理人員責任心
在全員中展開消毒供應中心工作重要性的宣教,提高工作人員責任意識;制定器械消毒與滅菌等處理工作的操作流程與質量標準,督促全員予以落實;對各科室重復使用的物品展開嚴格清洗與消毒,杜絕存在缺陷的物品進至臨床科室中,確保為各科室提供真正無菌的醫療物品。在各科室下收下送醫療物品時,收送人員應做到當面清點物品、對包裝完整性進行及時查看,同時嚴格執行簽字確認制度,確保醫療器械的準確、及時收送。
1.1.2強化基礎知識培訓
在消毒供應中心定期展開基礎知識培訓,總結各科室反應的服務問題并積極查找原因,制定相應強化措施,增強護理人員工作技能。同時,加強衛生部和醫院關于消毒供應中心滅菌與消毒技術規范的培訓工作,確保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規范、嚴格進行相應操作。
1.1.3與醫院內各科室加強溝通
護理人員保持與各科室的經常性溝通,明確各科室服務需求,通過換位思考方式對臨床服務中出現的問題展開積極分析;同時建立并完善隨訪制度,和臨床醫護人員協作,共同把控無菌用品質量關,為醫療一線提供優質服務。
1.1.4強化安全護理
嚴格遵循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落實服務質量標準,對臨床中污染物品展開嚴格的分類、清洗、消毒與滅菌。在對污物進行處理時,護理人員要按照相應要求佩戴防護用具,合理利用消毒劑與化學方法滅菌,提高自我安全保護意識。
1.2觀察指標
在優質護理實施前3個月與實施后3個月,利用書面服務意見調查表調查醫院各科室臨床服務滿意度,將專科優質服務評價內容予以標準化、細則化,其涵蓋內容為臨床服務態度、儀容儀表、消毒物品回收與供應的及時性、消毒物品與滅菌物品的供應質量、對各科室所反映問題處理的及時性與處理效果等。調查表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本次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80份,回收80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同時統計各時期護理人員受傷事件發生情況,以實施優質護理前3個月、實施后3個月感染、器械刺傷等事件發生例數為受傷例數。
1.3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展開統計學分析,用(x±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對組間數據展開t檢驗,組內數據展開χ2檢驗,當P<0.05時,二者間存在顯著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優質護理實施前3個月內護理人員受傷例數為14例(13.4%),各科室滿意度評分為(86.4±2.7)分;實施優質護理實施后3個月內護理人員受傷受傷例數為3例(3.8%),各科室滿意度評分為(98.4±2.2)分;實施優質護理后各科室滿意度顯著提高,護理人員受傷率顯著下降。
3討論
消毒供應中心屬于醫院工作中重要科室,是醫院對院內感染加以控制的重要環節。雖然該科室工作人員不與患者直接接觸,但其工作質量會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直接影響,故而長久以來醫院都將消毒供應中心作為展開質量管控的關鍵環節與重點對象,因此,消毒供應中心必須不斷提高臨床服務質量,以滿足醫院實現有效質量控制的相應要求。
本次研究通過對某院消毒供應中心實施優質護理前后的服務質量進行對比,各科室滿意度評分由實施優質護理前的(86.4±2.7)分提升至實施后的(98.4±2.2)分,受傷率由實施前的13.4%降至3.8%例。對比可知,實施優質護理后各科室滿意度顯著提高,護理人員受傷率顯著降低(P<0.05)。而張勤等人相關研究顯示,實施優質護理后各科室滿意度評分由實施前的81.3分提升至94.3分,張潤芳等人相關報道揭示實施優質護理后護理人員年受傷率由實施前的16.5%降低至3%,本次研究結果與兩組報道改善情況一致。優質護理是通過臨床責任制,采取包干制形式展開護理工作,通過完善護理管理制度、加強護理人員對基礎護理知識掌握、改善護理服務態度等方法,確保護士有更多精力、更多時間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因此可促使臨床服務質量得到顯著提升。而在消毒供應中心具體工作中,在為臨床治療與護理提供醫療用品時,護理管理人員需對自身服務觀念不斷改進,致力于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而優質的護理服務。同時,趙桂珍、梁紅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技術能力與綜合素質的高低對護理事故發生率有決定性影響,故而在消毒供應中心具體工作中,應通過加強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技能與綜合素質,以便為護理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4結論
綜上所述,在消毒中心實施優質護理可進一步提高臨床服務質量,提高各科室滿意度,降低護理人員受傷事件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作者:田春梅 劉玲玲 單位:安徽省婦幼保健院消毒供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