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高中數學論文
一、目前高中數學教育的現狀
課堂教學評價過分關注一些外在的東西,主要表現一是形式主義的泛濫,我們往往津津樂道于某位教師的課上得熱熱鬧鬧,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十分豐富,師生互動和師生雙方激情不斷,但當我們剝去這些形式主義的外殼,對這課的教學目標達成情況進行審視的時候,卻往往一片茫然。教學方式單調。這種現象在一些喜歡夸夸其談的教育專家那里表現得尤其普遍,在他們那里有一些流行的說法,其中的關鍵詞譬如生命、文化、人生觀、世界觀、審美觀、價值觀、環境、意識、情感、可持續等。我并不全盤否定他們提出的諸如創建生命課堂、營造課堂文化等課堂教學中的一些追求,但是如果把課堂作為解決所有成長中的問題和社會問題的陣地,那未免太過自信?;A教育階段的課堂教學擔負著重要的學科教育功能,需要完成大量的學科教學任務,并達成一些基本的學科教學目標,只有在這個前提下討論提升課堂教學功能的層次才有實際意義,否則,只能是空中樓閣和海市蜃樓。知識的建構和能力的形成有它們本身所固有的一些規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也存在著時機、方式的問題,只有這兩者恰當地結合起來,并實事求是地考慮到學科之間的差別,我們所有的課堂教學的追求才不會落空。
二、理論基礎
首先,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般同齡人在數學概念的理解層次上,任然會存在長時間的差異。這種現象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表現的有些明顯,所以“因材施教”可以說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引用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話:“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句話的意思也就;對于不同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宋代理學家朱熹將這種教育理念概括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其次,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要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
三、實施策略
為了克服過去狹隘、片面的學生學業評價觀,中外不少教育工作者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也提出了不少很有建設性的評價形式和策略。目前,國內比較提倡的做法是建立學生檔案袋(又稱“學生成長記錄袋”)和進行分層考試(又稱“適應個別差異考試”)。而鑒于我校目前對學生學業評價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且學生每個學期參加的數學聯考、會考暫時未能實行分層考試。因此,筆者僅從分層教學角度對上述問題展開探討。為日后進一步深入開展學生學業評價,提供相關數據及有關教學實踐的經驗。根據“因材施教”原則,在實施分層教學時,主要從教學對象、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三個層面嘗試構建了以下的分層教學模式:本實驗根據學生學業評價理論,構建中職數學分層教學的策略。采用實驗研究法和統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學生學業評價的有效途徑。經過二年的實驗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得出結論如下:(1)該教學策略能適應職中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充分體現了“教學是為學生而設計”的生本教育理念。(2)該教學策略能承認并兼顧到職中學生在數學認知水平上的差異,既能滿足優等生的求知欲,又能提高后進生的學習興趣。(3)該教學策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能初步改觀以往過于狹隘的數學學業評價。(4)該實驗有待在分層考試和分層評價的條件下,進一步完善。本實驗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若只局限于個別教師的努力,將是對教學資源的一種浪費。尤其在備課階段,實施分層教學備課所需的時間甚至會多于傳統備課的時間。因此,整合資源、共享資源、互通有無才能使分層教學在真正意義上為廣大師生服務。(本文來自于《科學中國人》雜志?!犊茖W中國人》雜志簡介詳見。)
四、結語
教學的整體過程要求學生同步參與,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做到積極主動。要使學生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好問題”,需要教師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會觀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利用以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實驗室中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創設多種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使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諧地、理智地參與教學過程,這正是師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發揮教學整體效益的可靠保證。
作者:雷芳 單位:包頭北方重工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