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激發,趣味兩相知
如果說,生活體驗是他們寫作的重要內容的話,激發他們的興趣,就應當成為“彩練”“樂舞”的第二步要素。語文必修五專題二寫作部分主題為“寫出你的真情實感”,指導的當時正值學校組織全校性拔河比賽,我就從這里導入,引導學生談賽前、賽中、賽后的過程、表現、體會、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一個細節)、拔河比賽最重要的因素等,因為是親身經歷,不論是參賽選手還是吶喊助威的啦啦隊,結果是每個人都有話說。有賽前選手選拔趣事,有比賽進程描述,有勝利之后的歡樂,有最終決賽失利的原因分析,有啦啦隊的具體表現、隊長老師的喜怒樂怨……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表現欲”,只要是心智健全的人都有表現自己的好勝心理,渴望成功,是哪怕成績最差的學生也想的事,語文教師的責任尤其如此,作為母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我一直強調并實踐著的就是“在不同基礎上的個人進步”,當我把一個后進生作文的一個寫真性情的片斷作為范文展示給同學之后,我分明看到了他在行為習慣和語文課堂學習上的顯著變化,讀書會、辯論賽、課前演講、隨筆寫作、精彩活動視頻,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無一不是可“寫”的,作文指導,應該“導在興趣上,讓學生的眼睛發亮、發光”。
二、尊自我,個性展風貌
1999年高考作文,很多的學生寫記憶移植帶來的好處,但從我們閱卷者的角度看,太多的表達平平,但有一位卻通過一個沒趕上記憶移植而生活在“擁有霍金、蓋茨大腦”時代的失業者的醉言,表現了獨特的鮮明自我。其中的一段話發人深省:別開玩笑了,伙計。我不是不安心,只是為這個世界擔憂呀!你想,我們周圍都是巨人,上個世紀的巨人!我們永遠生活在牛頓、愛因斯坦的影子下……你們想想當初,牛頓之后還有愛因斯坦,有霍金,新人輩出啊!有了新人才會有新思想,……新人,這個時代需要新人……別管我,我沒醉……思想個性是創造的重要內涵,這個學生的文章立意真可謂標新立異、獨出心裁,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實實在在的真善美。因此,對于學生的諸如此類經過認真思考,富于個性見解的文字,教師真應該時刻去發現,大膽去肯定,積極去引導。惆悵之墨墨字上一黑字,心是灰的,墨的下方小篆體一炎字,說明墨字是被火燒出來的,或許青春就像墨字一樣,也要經過大火的歷練,心靈才會變得寬廣。回想起我們一起生活的兩年零三個月,在那擁擠的空間,單薄的書架下,我們挑燈夜讀,結果卻不知不覺睡著的情景,一切都似昨日。離別那天你問我:“為什么會有離別”,當時我突然呆住了,胸膛內好像是被巨石堵住,……后來我明白,離別雖是灰色,卻也是新的旅程,它可以讓人走得更遠,讓心飛得更遠。寫離別,更多的人想起了李杜友情,想起了柳永,學生想到的卻是一個“墨”字,而由此而表達的離別“惆悵之墨”,不能不讓我閱卷時眼睛一亮。夸美紐斯《大教學論》中說:“在初春的時候,植物還很幼小嬌嫩,那時的太陽并不灼烤它們,它只給它們以溫暖,逐漸地使它們變得茂盛。”高中生作文教學,我們應該“修枝”,但個性化的習作,那怕是一個細節的個性化表達,“給予溫暖”都應該是最基本的指導思想。
三、煉語言,文本添秀色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很多,其中一條重要方法就是以教材為本,讓新課程教學文本的優美語言、精當構思為寫作增添秀色。現行的蘇教版教材被否定者有之,其中的重要因素,是其中文本的典范性文學性與教育性值得商榷,但是我想,或許也正因為這樣,它們離我們學生的距離才不會那么遠。無論是必修一的“向青春舉杯”,必修三的“號角,為你長鳴”,還是必修五的“此情可待成追憶”,能不說其中不乏或優美,或精警,或感人肺腑,或發人深省?把作文教學有機滲透到文本教學中,以課文為范文,或句式仿寫,或段落構成,或行文構思,或真情表達,它不僅是學習的范本,更是習作的很好借鑒。以必修二“慢慢走,欣賞啊”為例,“荷塘月色”讓我們領略到的有朱自清先生筆下“頗不寧靜”的荷塘月色,也讓我們分明地學到了以一文眼統領全文的精當構思、以一荷塘動靜結合、層次分明,更亭亭玉立的優美語言;“聽聽那冷雨”讓我們走進了余光中先生真摯的愛國情感和細膩生動的冷雨之聲;“金岳霖先生”,細節寫人的范本;“林黛玉進賈府”,以一事寫全貌,以一眼看世人的手法……當《十八歲和其他》呈現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的學生也正十七八歲;當《舊日的時光》朗誦在樂曲聲中的時候,我們的學生心中也有無限的真誠話語;當《鄉土情結》娓娓動聽的時候,那第一段的精美與詩意頓讓我們有了仿寫的依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文為本,融作文教學于其間,收獲的正是文本教學與作文教學的雙豐收。寫下一段同學的青春絮語,而那正是《我的四季》學習之后的行文:漆黑的夜晚,我在這空曠的土地上尋找著種植太陽的地方。我把臉緊緊貼著大地,仔細尋覓著。一只蚯蚓爬了過來真誠地對我說:“把太陽種在心田上吧。”我恍然大悟,土地是寬廣的,可是有什么比心更寬廣呢!于是,我把心中的希望化為了太陽種子,我要把它種在心上,長成一顆永不熄滅的太陽。
四、廣拓展,素材增光輝
“不動筆墨不讀書”。廣泛地閱讀各種各類讀物,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享受,閱讀生活,享受人生。我們的做法是:瀏覽后的興筆隨語,重在與學生的心靈對話;課堂的“你舉我薦”,重在以自我理解推薦他人閱讀;編刊以志銘記,重在學而有感而發。面對明月,蘇軾寫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感慨;看到盛開的紫羅蘭,宗璞動情地說:“花和人一樣,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一隅風景,一抹霞光,一個景致,一處遠山輪廓,一則優美警策故事,無一不是生活之中,又是俯拾即是的習作素材,有具體的要素,我們的學生才有可能有感而發,有充盈得當的寫作素材,我們的學生習作才會有“源頭活水”,高一的“課文小語”,高二的“第二印象”,高三的“滴水藏海”,我們把教師、學生有效地組合成團隊,廣泛拓展我們的語文空間,“為習作尋素材,為材料找知音”。劉禹錫有句經世名言:請君莫奏前朝曲,聽我新翻《楊柳枝》。當“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而晝夜不息”,而習作“樂舞”“彩練”不正已“鳳舞九天”!
五、總結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表達他們的生活,表達他們的思想。作為浙江省高中新課程作文教改的一座里程碑,《浙江省高中寫作教程》誕生了,對于新課程作文摸索與自流的教學應當是一種道路的指明,回到題首,還是趙明先生的那句話:學生缺的,不是指導,而是實踐。我們能做的,就是為了學生“樂持彩練當空舞”的習作明天,喚醒學生的寫作意識,讓寫作撥動教者學者的心弦!
作者:余孝忠 單位:浙江龍游縣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