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音樂論文
一、緊扣目標設問,突出問題的針對性
設問必須設在點子上,必須緊扣教學目標,避免漫天撒網,切忌無重點、無主題,這只會浪費課堂時間,無益于教學的開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的設問必須找準教學問題的切入點,要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教師在備課階段就必須了解學生的知識目標、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從而使自己的教學設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例如,人教版三年級音樂欣賞課《草原巡邏兵》,其教學目標是讓孩子們感受蒙古族音樂的特點和風格,重點體會速度和節奏的變化。在音樂播放之前,我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音樂的欣賞:從音樂中你聽到了些什么?這首樂曲是我國哪個民族的?音樂的速度是怎樣變化的,有什么特點?有了問題的引導,學生的音樂欣賞也就更有目的性。音樂剛停止,大家便紛紛舉手回答:“我聽到了嗒嗒的馬蹄聲”“這是蒙古族的音樂”“速度時快時慢,節奏感很強”……學生的回答都十分準確,出人意料。可見,教師的問題設計必須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學生的學習才會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循序漸進地設問,把握問題的層次性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如果教師的設問太過于跳躍,沒有一定的邏輯順序,就會大大地增加學生的思維難度。只有按照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簡至繁、循序漸進地設問,才能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地引向新的認知高度,這有利于小學生比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增強音樂技能,提高音樂感受力。以下是筆者教學《搖啊搖》的課例片段:首先,教師導入童謠,用本地方言進行《搖啊搖》的演唱。其次,教師向學生提問老師的演唱的特點。最后,進行童謠的主題學習:①欣賞《外婆橋》,提問:你能聽出剛聽到的和老師我親自唱的童謠有何異同點?②這首童謠的情緒是怎樣的,是歡快的還是沉重的?③從整體上體驗樂曲。④分段學習,與主題樂段相比,這一段的情緒有什么不同?大家可以用不同的記號來表現不同的情緒嗎?教師的層層設問引導學生對歌曲的結構特點以及旋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尊重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三、適時設問,關注問題的時效性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堂提問必須注重時機。教師可以通過有效設問進行課堂節奏的調節,使學生的音樂情緒和思維更具張力,使學生每傾聽一次音樂作品都產生不同的音樂體驗和思考。小學生的思維缺乏嚴謹性,教師適時的設問點撥,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探究興趣。例如,在《小白菜》《魯冰花》兩首歌曲的對比欣賞教學中,這兩件作品的主題是一致的,但是情感卻大相徑庭,此時教師可以這樣設問:“這兩件作品都表達了對媽媽的深深思念之情感,但兩者的音樂形象卻很不一樣,哪位同學可以從音樂要素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學生的熱情一下子被激發了起來。
四、注重探究設問,講究問題的“生成性”
新《小學音樂課程標準》要求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導學生開展以即興發揮為主要特點的音樂探究與活動。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在設問時要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是否能很好地激發起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問題的設計是否具備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是否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等。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各環節中,教師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要有宏觀的把握,但是也不能完全按照既定的程序一步步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應該是生成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具有思考價值的點設置疑問,提高課堂的生成性。例如,在《羊腸小道》的音樂欣賞課中,教師可以進行如下的設問:師:樂曲在進入中間段時“毛驢越跑越快,在一聲驢的長鳴中,音樂卻戛然而止”,到底是什么情況?
生1:“游人被急停的毛驢給摔下背了。”
生2:“當游人看見山谷中的美景后,被深深吸引和震驚了。”……師:如此一來,接下來的段落中的情緒應該是怎么樣呢?假設你是一個作曲家,你會如何寫?
生3:情緒將會是清新的,要有一些夢幻色彩。
生4:我會讓其充滿童話色彩,同時也可以增加一些幽默情緒。……可見,只要教師把握好教育時機,設置開放性的問題,就能迎來生成的精彩。總之,設問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設問能引導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成效。音樂教學設問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循音樂學科特點和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優化提問的方式,把握設問時機,研究設問技巧,讓精彩的提問演繹出精彩的課堂!
作者:李震 單位:遼寧省遼陽縣首山鎮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