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藝術理論
“詩”從理念來說,已不僅僅是一種文學體裁,更是一種境界,一種風貌,一種品格和一種精神。如果說生活是一首詩,那么就看你如何去欣賞它了。在美術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傳授繪畫的技能,還要培養學生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一定的審美能力。我嘗試將教學的內容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聯系起來,使美術教學更富有詩意。
一、大自然與生活是營造有詩意美術教學的課堂
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月有陰晴圓缺,秀麗山水,風土人情……都蘊藏著無數的美等待我們去發現。畫家鄭板橋在畫竹方面有段詩情畫意的描述:“展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協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他于翠竹“疏枝密葉之間”的細微之處發現“煙光、日影露氣”浮動的自然美,產生強烈的畫竹欲望,可見大自然是一個美麗的課堂。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去觀察,如:觀察春天,發現草木發芽,小河凍開,燕子飛來……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于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寫生課不妨帶學生去熱鬧的街心公園、農貿市場去觀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制作的彩鏈、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欣賞課可組織學生參觀畫展,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用美術課上所學的美術知識指導欣賞活動。在不斷的觀察中引發學生繪畫的動機,積累繪畫素材,為今后的創作做好準備。
在觀察事物的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對物象進行夸張、變形,如觀察不同形狀的樹木,花鳥魚蟲,可讓他們根據不同的特征聯想,并根據自己的喜好任意變形、修飾。在大自然中,孩子們眼睛看到的、鼻子聞的、耳朵聽的、手里觸摸的都是生動而具體的事物,這些無不為孩子的想象插上翅膀。在他們的作業里,畫面形象生動,色彩絢麗,比起在教室里對著課本或教師的范畫苦思冥想要生動、有效得多。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們要讓孩子們走進人群,注意觀察汽車、房屋、樓房的造型,欣賞服飾美、家居美、行為的美,形成對美的理解。鼓勵孩子多看多問,把現實生活和想象聯系起來,用繪畫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從中培養出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繪畫語言是營造有詩意美術教學活動的橋梁
美術創作,要從大量的感性材料中概括出完整而富有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對于教師的繪畫語言提出很高的要求,圍繞“想象”二字,必須有趣味性、啟發性、描繪性和音樂性,這樣才能營造出有詩情畫意的美術教學活動。
1.趣味性語言
趣味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欲。例如在教學《動物朋友》一課時,一進課堂我就將編好的兒歌朗誦給學生聽:“媽媽帶我上公園,各種動物真好看,大象噴水玩,小猴子蕩秋千,熊貓戴上黑眼鏡,孔雀展開大花扇……”聽著聽著,學生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動物園里看到的那些動物。他們都搶著說:“我去過動物園,有很多動物,我最喜歡猴子,我給猴子吃香蕉了。”“我最喜歡孔雀!”“我最喜歡熊貓!”這樣,學生們自覺地隨著記憶進入了想象的世界。
2.啟發性語言
啟發性的語言能夠引人深思,使人展開豐富的想象,并且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我的夢想》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提問:同學們你們有夢想嗎?你們的夢想是什么?同學們議論紛紛,說出自己的夢想。接著我以周恩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并最終實現了理想的真實故事來教育孩子:要有夢想,并為之努力奮斗。我將思品教學融于美術教學之中,使學生在作畫的同時,接受了思想教育。又如畫樹,可先用語言表述:“有的樹干粗實有利,穩扎大地,有的伸展婀娜的樹枝和柔軟細的樹葉,顯得生機勃勃,有的如傘頂天立地……”再如,線條畫教學,給線起名字,敞開學生的想象力:輕輕松松畫出來的線,像散步,隨意流動;急促動的線,像跑步、滑冰;慢吞吞的線,像老頭走路;一點一點的線是兩點;一起一伏的像波浪;旋轉的線像蝸牛的殼。教師運用豐富的啟發性語言,使學生在教師有意識的深思熟慮的感化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或由想象產生的創造思維,形成了創造的動機。
3.描繪性語言
教師運用生動的描繪性語言,結合電教手段,以引起學生想象。如在教學蘇教版美術教材《走進秋季》這一課時,我選用了一段描繪性語言,配以錄像:“秋天到了,滿山的樹葉黃了,并不斷往下落,果實成熟了,壓彎了枝頭,遠處金波翻滾的是稻田,天空中一群大雁排著‘人’字形向南飛,天那么藍,一群小朋友排著隊去游玩。”讓學生描繪這段美景:一群小朋友,上看藍天飛雁,下看果樹、稻田,藍藍的、金黃的,色彩艷麗。空中大雁南飛,稻田金波翻滾,秋天的山野充滿生機。學生在描繪的過程中自然地掌握了繪畫的主題。另外,我還補充講解了唐朝詩人杜牧《山行》中描繪秋景的兩句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以講解畫意結合詩情,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境界,使課堂教學更富有詩情畫意。
4.音樂性語言
音樂對于活躍人的思維,培養人的想象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音樂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曾經作過這樣精彩的描述:“音樂是思維強有力的源泉。
沒有音樂教育,就沒有兒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發展。音樂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兒童面前揭示出現實中各種各樣事物和現象的獨特之點。音樂—想象—幻想—童話—創造,這便是兒童所走過的發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音樂的旋律在兒童心上喚起鮮明的想象,這種旋律是培養創造力的一種不可比擬的手段。”因此我常把音樂融入美術教學之中,我選擇與教學有關的樂曲或旋律,讓學生在音樂形象的感受中,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音樂和美術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感受到了不同的藝術美,激發了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