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財政稅收
鄉鎮財政是我國財政體系中最基層的一級財政。能否科學、合理、規范的運行,不僅關系到地方財政的興衰.也直接影響著鄉鎮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和基層政權的穩固。從目前現狀看.鄉鎮財政的管理水平有了提高.財政收人也增長較快。但隨著分稅制財政體制的實施.鄉鎮財政也出現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不得不引起財政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當前鄉鎮財政存在的問題
(一)鄉鎮財力不足.增收難度加大。
實施分稅制財政體制后.按照新的體制構建的財源建設格局還沒有形成,財政收人增長緩慢。表現在:以農產品為主的基礎財源.規模小、數量少;以鄉鎮企業為主的骨千財源.功能不全、效益不高;以私營經濟和第三產業為主的后續財源,起步晚.基礎薄弱.沒有形成強大規模優勢。
各級黨委和政府雖把財政收人納人政府工作日標考核,但收效不太明顯。有的鄉鎮為完成收人任務,突出政績.想法、設法挖收人.甚至收過頭稅.使農民負擔加重,干群關系緊張。而鄉鎮財政又陷人了為完成任務而年年四處奔波的惡性循環之中.使得財源建設力魷不足.基礎財源、骨干財源、后續財源匾乏.財政增收難度加大。
(二)支出結構不合理,財政負擔沉重。
一是鄉鎮財政人頭經費支出數額大。從目前清況看.鄉鎮財政的人頭經費占鄉鎮財政支出總數的90%以上.財政資金側亞保吃飯.減少了對農業、利技、教育等其它事業的支持.不利于鄉鎮各項事業的發展。二是按照新休制要求,出現的增資政策鄉鎮都要自行消化,而在鄉鎮財政收人增幅較小的情況下(有的是負增長).不少鄉鎮財政挪用專款來彌補支出。有的鄉鎮為了解決以前年度的工資欠帳.從各種渠道高息貸款,使鄉鎮財政負債越來越大。三是鄉鎮為緩解財力緊張狀況,通過集資、攤派等方式籌措資金:發展生產、培養財源,求成心切,往往造成失誤。這不僅未能實現支出的預期目標.反而致使鄉鎮財政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
(三)分稅體制不完善.財權與事權劃分不濟。
(l)鄉鎮目前實行的是不太規范的分稅制。
一般以近兩年的收支加上平均數核定基數,沒有考慮不同鄉鎮的客觀因素和一些不正常的開支。
用這種統一的“基數法”算帳.往往會出現新的苦樂不均,使富的鄉鎮收支有余.窮的鄉鎮往往收不抵支,甚至連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
(2)事權一與財權劃分不盡合理。目前在財權劃分上絕大部分僅限于農業稅這一塊。但要在這方而增收,勢必會加重農民負擔,不利于調動鄉鎮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在事權劃分上沒有真正地體現鄉事鄉辦的原則。鄉鎮的收支規模小,主觀上消弱了鄉鎮財政的管理職能。另外,一些職能部門財權上劃后,造成事權和財權脫節,挫傷了鄉鎮理財的積極性。
(3)預算外統管不力,財政監督職能弱化加強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國務院和省市都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但部分鄉鎮的預算外資金和統管資金.仍分散于七站八所,財務管理混亂,資金的規模效益和綜合效益難以發揮。加上自收、自支、自管,又造成了在資金竹理上的失控,加大了統管難度,肢解了鄉鎮財政的監督職能。
(4)財稅機設置不合理,三方相互協調難度大。
實行分稅制后.地稅、國稅機構按經濟區域設置,與鄉鎮財政的一鄉一所的設立不配套,即是三所都齊全的鄉鎮.又往往形成鼎立之勢.三駕馬車.互不買帳。國、地兩稅只對上級主管局負責.而財政所只能協助征收,掌握不了人庫的主動性,工作被動.鄉鎮財政組織收人的職能難以發揮。
(5)鄉鎮財政人員待遇低,素質有待提高。
鄉鎮財政人員,大部分是合同制干部,退休后的養老就醫沒有保障。就現實工作而言,鄉鎮財政的農稅征炸涉及千家萬戶,工作紛繁復雜,但與同級的國稅、地稅相比,工資低、福利津貼少。有的貧困鄉鎮.根本就無法兌現福利和津貼,極大地挫傷了鄉鎮財政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加上部分人員年齡偏大.缺乏系統的培訓,知識老化,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鄉鎮財政工作,整體素質有待于培訓提高。
二、完善鄉鎮財政的思考
(一)加強財源建設,實現財政增收
(1)優化農業結構,壯大基礎財源。要著眼于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立足鄉鎮的自身優勢,發展應稅農業。一是積極發展農業特產稅的大宗應稅品目,擴大烤煙生產面積,增加大稅財源建設項目。二是要發展淡水養殖,增加水產品的財政收入。三要加快山區鄉鎮的林果資源開發及中藥材和花卉的種植.提高多經對財政的貢獻份額。
(2)調整鄉企結構,增加骨干財源。加快鄉企的產業化進程,發展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一方面.努力開拓市場.興辦新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一些適銷對路的名、優、特產品。另一方面,利用礦產資源開發拳頭產品和龍頭企業,發展一批應用高技術、市場前景與經濟效益可觀的企業,提高鄉鎮企業的數量規模和質量效益。
(3)發展鄉鎮第三產業.培植后續財源。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私營經濟擴大規模.加快發展,使之在繁榮市場的同時,促進鄉鎮經濟的發展,增加財政收入。
(4)落實責任制,層層分解目標任務。落實應稅項目,嚴格獎懲,增加鄉鎮財源建設的領導力度,堅決擯棄收過頭稅的短期行為。把鄉鎮財政增收轉化為直正依靠財源建設發展,實現收人大幅增張的軌道上來。
(二)合理界定支出結構,緩解財政壓力
鄉鎮財政不僅要保吃飯,還要保障其它事業的正常運轉。一方面要壓縮編制,清理清退富余人員,嚴格界定財政供養人員的范圍和人數.把那些不該由鄉鎮財政負擔的人頭經費核減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