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經濟相關
關于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過程。傳統的經濟發展觀僅指經濟產出的增長,而現代的發展觀強調經濟發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要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可持續發展。資源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資源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資源,一類是社會資源。自然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制約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筆者僅從自然資源的角度,結合湖北省的實際情況,對資源開發利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談幾點想法,供讀者參考。
一、湖北省資源特點和開發利用現狀
田土地資源特點湖北省是一個東、西、北面環山,中間低平、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呈現山地占優勢。平面面積較小,水域面積廣闊的特點。湖北省自然條件復雜,具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各種地形和紅壤、黃坡等各種類型的土壤。
在總面積中,山地占55.5%,丘陵和岡地占24.5%,平原和湖區占20%。截止1998年底,湖北省耕地面積為334.25萬公頃,其中水田178.895萬公頃,早地153.821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84畝,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22畝,接近人均耕地面積危險線0.8畝。
森林資派特點1998年底,湖北省森林面積為482.47萬公頃,主要分布在那西北地區,森林覆蓋率為25.9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1.2%。1998年湖北省林材采伐量為149.78萬立方米,造林面積達24.172萬公頃。
水資源特點湖北省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水氣來源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達2167億立方米,供水條件超過蒸發能力,屬于水資源富足區。
湖北省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1.94%,而水資源總量達1巧0.6億立方米,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4.2%,加上過境客水,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27.5%。
能源資源特點湖北省能源工業經過多年建設,現已有煤炭、石油、水電和火電等部門,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墓礎。湖北省能源蘊藏與分布的特點是:煤炭很少,油氣不多,煤炭質t和賦存條件差,多“雞窩”礦,埋藏分散。但水資源富集,開發條件優良,彌補了能源不足的缺陷。
獷產資源特點湖北省礦產資源豐富,截止至1997年,已發現礦產資源136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86種,分別占全國已發現礦產和探明儲量礦產種類的85%和57%。
湖北省礦產資源具有5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礦產種類多,規模大,特別是化工、建材和冶金工業所需的重要礦產資源及配套輔助資源種類較全,儲量規模較大;二是礦產資源分布上具有地區特點;三是共(伴)生礦多,富礦少;四是需要地下開采和選礦的礦產資源多;五是部分大宗能源和急需礦產資源不足。
湖北省自然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水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近年來興建大量水利工程和用水設施,目前水力發電,湖北省居全國第一。在全國各地區自然資源綜合優勢度表中,湖北省的綜合優勢居全國第六位。
但湖北省經濟發展的現狀與此并不相稱。其中原因很多,從資源開發利用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時自然資源的開發缺乏全面的、整體的規劃。由于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缺乏全面性、綜合性,從而造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效益差。以礦產資源為例,湖北省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開發利用率不高。低回采率、高貧化率、低回收率、低綜合利用率及非金屬礦產開發利用水平低等,是影響礦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在采礦上,采富棄貧,采易棄難,造成礦產資源的嚴重浪費。如磷礦資源利用率僅33%,煤礦回采率僅25%一35%。
—自然資源的盲目開發,甚至抹奪式經營,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由于人為地割裂了資源與環境整體系統的關系,造成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伴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一些地方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為了自身和小集團利益,對礦產資源進行掠奪式開采,嚴重破壞了礦山和周邊地區環境。
又如,森林的亂砍濫伐,對水資源的嚴重污染,這既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又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污染,也給經濟帶來了重大損失。
—自然資源開發與科技投入、資金投入不協調,造成開發效果差,轉換能力差。自然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需要科技的支持和大量資金的投人,然而在現實中,自然資源的開發與科技、資金的投人未能同步進行,致使一些地區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在很大程度上尚處于開采、初加工階段,極大地限制了自然資源開發、加工的經濟效益。
—缺乏適當的政策傾料和法律保護。資源產業作為基礎性產業,投資大、周期長、組合性、整體性強,由于缺乏適當的政策傾斜和法律措施,使一些資源產業的骨干企業面臨著籌集資金、引進外資等困難.從而制約了資源開發利用的發展。
二、資派開發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自然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源泉和條件,它的數量、質量、結構和分布特點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自然資源狀況影響著經濟發展的速度。在生產過程中,人們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的豐富程度同生產出一定產品的勞動消耗是密切聯系的。資源越豐富,開采越容易,一定產品所消耗的勞動就越少,以同樣的勞動消耗所能獲得的產品量也就越多。可見,資源的多少直接影響和制約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美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得到迅速發展,除了經濟關系和人口等方面的原因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資源開發制約著產業結構和生產力的布局。資源開發狀況對產業結構的制約作用,首先是通過資源的結構狀況影響和制約具體勞動的結構來實現的。正是由于具體勞動的種類不同,才最終形成該地區具有地方色彩的社會分工和產業及部門結構。此外,資源的種類和數量狀況對產業結構的類型特點也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