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電子商務
全球電子商務浪潮為社會帶來了商務的現代化改變,其實質是信息技術對傳統商務活動的一場工具性的革命,是商務手段的電子化。它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傳統商務活動模式,而且對產業間的融合與經濟結構調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電子商務(ElectronicCommerce)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將企業內部職員、外部消費者、銷售商和供貨商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解決商業交易及交易前后的一系列問題,包括降低產、供、銷成本,開拓新市場,創造新的商機,增加企業利潤在內的所有商業活動。與傳統商務相比,其低成本、高效率、集約型,越來越受到了各國的重視和企業的推崇。
1 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
電子商務活動一般包括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缺少任何一個部分都無法完成商務活動。
商流是指商品在購銷過程中所有權轉移的一系列活動。物流是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關信息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物流一般是由對商品的運輸、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以及相關的物流信息等環節構成,并對各個環節進行綜合和復合化后所形成的最優系統。資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形成是商品流通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它們在商品價值形態的轉化過程中有機地統一起來,共同完成商品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再到生產的循環。由信息流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由資金流按照需求有計劃地完成商品價值形態的轉移,由商流完成商品所有權轉移,由物流按照資金流的要求完成商品使用價值即商品實體的轉移過程,從而使得“四流”構成了商務活動中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說,電子商務與物流是緊密相連、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電子商務是物流之源,物流是電子商務之果。沒有電子商務就不會引發物流的發生,沒有物流的實現就不會實現電子商務的真正價值。
電子商務物流是指服務于現代電子商務的物流,從本質上屬于現代物流,是物流的電子信息化,即利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技術對傳統物流進行改造,使傳統物流成為信息化的物流,是信息流和物流的充分整合。在目前的電子商務技術和相關支持系統條件下,針對信息流、商流和資金流的電子虛擬化較易實現,而物流的虛擬化實現卻難度較大,很多人就片面地認為物流是電子商務的天然瓶頸。其實,物流和電子商務并沒有固定的位置關系,兩者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應該是分別領跑的。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物流和電子商務的約束關系也是有所區別的。如在美國由于其物流技術有80多年的歷史,通過利用各種機械、自動化工具及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物流水平相對較高。當時定單處理、資金支付等商流活動相對落后。因此,出現了以EDI為標準的電子商務來簡化煩瑣、費事的定單等處理過程,解決信息流、商流和資金流處理上的煩瑣對現代物流過程的延誤,從而協調商務中四流的統一。所以就有后來美國的IT廠商將電子商務僅定位于“無紙貿易”,電子化的對象主要針對信息流、商流和資金流,而并沒有提到物流。當時的電子商務只需和發達的物流進行集成即可,實際應該是商流和信息流處理水平落后于物流的產物。
但是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電子商務中的信息流、資金流、商流的處理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和網絡通訊設備實現,通過貨幣電子化和商務信息化,可以很容易實現虛擬商務,促成所有權的轉移和價值的實現,然而物流卻仍然要受到商品的消費特點和流通特點的制約,不完全能通過電子虛擬進行商品的時空移動,實現其使用價值。音樂、電影、游戲、教學節目、心理咨詢等是小部分可以通過網絡傳輸的商品,能夠實現四流的完全虛擬和統一。但是其他大部分商品的物流仍然還需要一系列機械化、自動化工具應用。可以說沒有現代化的物流,任何輕松的商務活動都會變得毫無意義,電子商務的發展也無從談起。現在應該是物流相對電子商務的商流、信息流處于劣勢。這是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阻礙,同時也是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一個誘因。
2 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電子商務在基礎環境建設、企業參與以及商務實踐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2004年,中國電子商務的交易總額達到4400億元人民幣,2005年激增至6200億元人民幣。但是進入新經濟和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消費個性化和不確定性不斷提高,更要求商務活動中的四流的緊密結合來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需求,并不斷降低成本,達到客戶滿意最大化。然而由于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滯后,無法與現代電子商務集成,“高速公路”與“羊腸小道”的連接限制了整個商務活動的效率,嚴重影響了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僅從B2C電子商務模式來看,由于中國的經濟基礎、消費環境、配送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使網上零售商的產品有效組織和商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消費者網上購物的時間成本和商品價格相對傳統消費無任何優勢可言,網上購物的效率大打折扣。總的來看,我國電子商務物流在發展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物流基礎設施薄弱,管理職能分割嚴重。
我國從70年代引入物流,但是由于計劃經濟思維和管理、經濟觀念落后,我國物流在網絡建設方面還很欠缺,基礎設施缺乏統一規劃,布局不合理,物流資源配置效率低,重復建設和條塊分割,使物流基礎設施資源浪費驚人。在管理方面,由于沿襲計劃經濟體制,物流業的管理權限也劃歸為若干部門。物流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我國只有深圳等個別新建城市的物流業統一由運輸局管轄,這樣就造成整個物流業發展和規劃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2)物流企業信息化和自動化作業程度低,物流運行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企業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物流企業信息化有助于電子商務中四流合一。信息化發展緩慢,導致信息割裂,物流資源閑置浪費嚴重,利用率低,庫存、缺貨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國只有39%的物流供給企業擁有物流信息系統,大都還停留在功能單一的傳統的運儲企業。加之物流技術應用水平不高,自動化程度低導致物流運作效率低下,整個物流成本極高。根據全國第三產業普查資料顯示,全社會物流費用支出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0%以上,比96年美國的10.5%高出10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國供應鏈過程中的隱含成本巨大。物流企業信息化和自動化作業的低下導致了高水平的服務需求和低水平的服務供給之間的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