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社科相關
1領導權力影響力的現狀
從組織指揮鏈角度講,領導是權力的載體。權力的本質是影響力,領導者的影響力不完全取決于職位的高低,與下屬的追隨度,環境的認可度有更密切的相關性。換言之,領導的影響力是否足夠,取決于領導者本身與領導環境的共同作用。目前在領導圈流行一句話:“現在的領導真難當”。無論是調侃還是真實,至少道出一種現實,領導的權力影響力動了,誰動的?簡單講是環境,是領導的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所謂領導生態環境,是指影響領導活動開展和領導活動效益產生的各種因素的組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生態環境由過去計劃經濟下單一的、具有剛性的行政指揮鏈變為有政府、市場以及由各自衍生出的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而構成,包括內部環境要素和外部環境要素,它們共同動態地作用于領導活動。現實的情況是:一方面是仍然具有相當慣性的行政領導思維、理念;另一方面是領導環境要素的不斷變化與重新組合兩者的碰撞與不對接,“權力”被動了,影響力受到削減,出現“現在的領導真難當”的感觸也就不足為奇。
2領導影響力弱化的原因
權力具有影響力。擁有權力,特別是職務權力,是領導者進行有效領導的基本前提。從某種角度講,位于某個職位上的領導就是其權力的化身。為何手握法定權力的管理者還感覺自己影響力的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立足現實角度進行剖析。
2.1制度的原因
根據心理學理論研究,人的思維、行為,以及由此衍生的行事風格在相對穩定環境中保持一定時期后會固化,從而擴散到相關的影響面,增加其影響力。從這個觀點看,領導的影響力與其在某個組織的時間成正比。但另一方面,受領導者個體特性和利益的驅動,在一個組織中任領導時間越長,付出的越多,就越盡可能擴大其影響力,形成“獨立王國”,滋生腐敗。介于此,國家為了保持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清正廉潔,在制度上做了安排?!饵h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十章第五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地方黨委、政府領導成員在同一職位上任職滿十年的,必須交流。”第三款同時規定:“黨政機關內設機構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在同一職位上任職時間較長的,應當進行交流或者輪崗。”這樣既利于防止腐敗;更利于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領導干部,保持組織的創新與活力。從上面分析我們知道,領導影響力的大小與其在組織任期具有密切的相關性。計劃經濟時期,領導何以一呼百應,下屬叫“老領導”叫得如此到位、自然,與該領導長時間在某職位任職產生的影響力有關。受制度安排的制約,定期換(輪)崗制客觀上抑制了領導在某一組織的影響力。
2.2下屬的原因
領導者的影響力來源之一取決于被領導者對領導者的承諾度,承諾度越高,領導者的影響力就越大。作為個體的一種心理現象,承諾是一種束縛力,和其他態度、激勵變量一樣,對個體在組織中的行為有顯著的影響。根據梅耶和艾倫的研究,影響組織成員的行為的承諾有:情感承諾、連續承諾和規范承諾三種。其中情感承諾最具影響力。它是通過濃厚的感情,而非物質經濟利益,來接受并維持上級的影響力的,通俗講就是“報恩”。以前,組織錄用員工摻雜了很多人為因素:推薦、舉薦、關系、點名需要某人等。上下級關系一開始就具有濃厚的人情色彩,下屬惟命是從,中規中矩,通過“聽命”或照單接受上司的指揮來“報恩”;加上進入組織是以“關系”代“才能”,一些下屬也只能如此。在此情況下,領導權力的影響力一般是能得到保障的。但隨著我國組織隊伍建設改革的不斷深入,進入行政機構的人員是通過國家或地方的公務員公招考核,層層選拔的;即使是企業、公司人員的招聘,也是根據組織標準,以能為先而進入組織工作的。這些人對職業承諾、對組織承諾遠遠大于對上司的承諾。因為:一是在情感上不“欠”誰;二是能力上不過度依賴誰;三是他們會緊緊把握住組織提供的平臺做他們認為對的事,來為自己增加人力資本增量,哪怕是與上司的要求有抵觸。于是,那些靠感情“債”來發揮和維系權力影響力的領導,其領導工作就會受挫,下屬游離于領導權力的影響力之外也是自然的事。
2.3領導自己的原因
領導具有權力,而權力是有影響力的??梢哉f,領導工作推行得是否順暢、命令執行得是否有力,權力是至關重要的。應該明確的是,權力具有多樣性,能產生影響力的既有職務權力(法定權力)、也包括非職務權力(專長權、人格權)。人力資源專家曾對兩類權力的影響力做過實證研究,結論是:非職務權力的影響力更長久,所產生的工作效益平均高于職務權力?,F實中,有些領導囿于傳統思維,專心經營職務權力,成天揣摩上級心思,工作對上不對下,凡是上面交辦的,不遺余力。對下級發號施令,當甩手掌柜,不親臨一線率先垂范。對非職務權力不愿花時間、精力去豐富、提升,到頭來是“剃頭挑子一頭熱”,自己使自己的權力貶值。表現在:一是資源的過時所致。上級領導被調動或提升,他(她)動你不動,你原本依附的職務權力支撐資源會消失;二是能力的短缺所致。隨著領導管理的職能化,市場經濟越來越推崇對資質的認定,由于一些領導平時對業務專長能力不注意培養與提高,領導不斷進取的下屬就顯得力不從心,迫使下屬“越矩”行事而致你的命令不顧;三是一些領導重經營職務權力,輕非職務權力,剛升為領導時吃老本還行,隨著職務的進一步提升,非職務權力影響力的“短板”效應顯現無疑,下屬會逐漸棄你而去,最終是自己削弱了自己權力的影響力。
2.4網絡媒體的原因
隨著民主與法治進程的加快,領導決策與工作活動的透明度增大。媒體對領導活動與行為影響力在增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網絡媒體作用日益凸顯。相對于報紙、電臺、電視等傳媒,網絡媒體具有便捷性、廣泛參與性、話語權更充分性、言論靈活性與低門檻等特點,這些特性為民眾履行社會公共治理權、監督權提供了無法替代的渠道與平臺。網絡媒體對領導的影響力具有雙重作用。它可以放大領導們的積極影響力,同時也能制約不良觀念、言論、行為的繼續,抑制領導者的那些與社會、組織利益沖突的影響力。通過網絡媒體,我們認識了許多優秀干部,他們的感人事跡迅速傳播大江南北,為人們崇敬;通過網絡,我們也知道了抽“天價煙”的南京某局長、“我父親的李剛”大學校園轎車撞人事件、湖南某縣一位領導干部采取變通方法為子女進入政府部門獲得政府編制。盡管這些事件都得到了相應的處理,但這些領導干部在一定范圍內都是具有影響力,如果不是網絡媒體的力量,情況又會這樣?網絡媒體的威力在于參與者的群眾性和深入性(比如人肉搜索),一旦信息被捕捉,以幾何級數的速度被復制傳播。這對領導者的那些不符合社會、不符合組織利益的影響力受到強有力的制約,規范領導行為,灰色影響力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