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建筑工程
工程分析是環境影響評價中分析項目建設影響環境內在因素的重要環節,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全面系統地分析工程的一般特征、污染特征和可能導致生態破壞的因素,從宏觀上分析建設項目與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和區域規劃的符合性,從微觀上為環境影響預測、評價、污染防治措施和總量控制提供基礎數據。由于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表現不同,工程分析可以分為以污染影響為主的污染型建設項目的工程分析[1]和以生態破壞為主的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的工程分析。這里所指的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主要是水利、水電、礦業、農業、林業、鐵路公路工程項目,旅游、區域開發等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自然資源開發建設項目。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的內容應結合工程特點,提出工程施工期和運營期的影響和潛在影響因素,盡量給出量化指標。目前,由于生態影響型項目的復雜性和相關評價導則的概化性等原因,導致環境影響評價人員在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時對建設項目的工程分析不夠完善和透徹。關于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工程分析國內尚未見有期刊論文論述。
1工程分析的目的
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工程分析的目的和其他建設項目工程分析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一個基礎。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工程分析是對建設項目本身進行系統的,對其中可能影響環境的因素進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確定主要影響因子,查清其影響過程及危害特性。一個建設項目的可行與否,主要是準確地分析產生污染物的源強及其排污流程,排污數量,為環境預測提供可靠的源強參數。通過工程分析,可以確定出工程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同時對這些污染源應采取的治理措施及其效果進行分析對比,并對照排放標準衡量達標的程度。為環境治理和環境管理直接提供對策依據。工程分析的內容對預測計算模式的選用,預測計算內容,計算深度的選取均有決定性的作用。若污染物的排放量數據不可靠,則預測結果就無意義。
2工程分析的原則
2.1應體現國家環境政策
工程分析應貫徹國家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和生態保護戰略,并據此剖析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的因素,針對土地利用政策、區域規劃、產業政策、生態保護法等內容,提出相應的生態保護建議。目前,我國已就海洋、森林、土地、礦產、草原、漁業資源、水、野生動物、城市規劃、水土保持等頒布了專門的生態保護法律,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等。國務院和國務院行政主管部門還頒布了許多專項法規,如“風景名勝管理暫行條例”(1985)、“土地復墾規定”(1988)等。此外還有各地方嚴于國家要求的地方法規和標準。在生態保護戰略方面,1999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并發布了《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2000年,國務院發布了《全國生態環境規劃綱要》;2000年,國發[2000]31號文《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綠色通道建設的通知》;2011年《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等。在工程分析中,這些都是需要貫徹的基本依據。
2.2應具有針對性和側重點
開發建設活動特點和周圍環境特點的不同使得工程分析必須具有針對性。各種開發建設活動的性質、內容和規模不同,其影響方式、影響時間、影響范圍、程度、性質等各不相同,進行工程分析時必須針對具體項目逐一分析;同樣的開發建設活動,同樣的影響方式或影響強度,甚至影響同樣的生態環境因子,作用在不同的地區或不同類型的環境上,其最終影響結果可能會有很大差異,進行工程分析時須“因地制宜”。在眾多污染因子中,要挑選出對生態環境破壞最大的污染因子作為特征污染因子,進行詳細的工程分析。
2.3應分析生態環境影響源強
對項目的生態影響源強盡量給予定量分析,如工程永久和臨時占地面積、工程土石方量、植被破壞量(特別是珍稀植物的破壞量)、淹沒面積、移民數量、水土流失量等。
2.4應從生態環保角度為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提出優化建議
生態影響型項目的選址選線是非常關鍵的,應在工程分析中就替代方案的環境影響強度,特別是量化指標與推薦方案進行比選,從生態環保角度分析工程選址選線的合理性。
3工程分析的要點
3.1完整分析所有工程組成
工程分析要對擬建主、輔工程簡要描述及分析(主要工程措施、工藝、施工方法和運行特點)。一般建設項目工程由主體工程、輔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和環保工程五部分組成,在工程分析中必須考慮所有的工程建設活動,把所有工程活動都納入分析中,例如為工程建設開通的進場道路,施工道路、工業作業場地、重要原材料的生產(原料生產、采石場、取土場)、拆遷居民安置地等。評價人員往往容易忽視或漏掉主體工程以外的其它工程的分析,這就要求評價人員認真閱讀和分析工程設計文件中的各個工程部分,選取其中與環境有關的內容,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3.2考慮全過程和各種不同的運行方式
建設項目根據實施的過程不同可將建設項目分為選址選線期(例如公路鐵路的選址選線和石油天然氣的鉆探選點)、設計方案期、建設期、運營期和運營后期(礦山閉礦、渣場封閉與復墾)。生態環境影響是一個過程,因此必須做到全過程分析。另外對于某些項目來說還需要進行生態恢復期的工程分析。不同的施工方式和運行方式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的影響,進行工程分析時,需要考慮到這一點,如公路建設之橋隧方案或大挖大填、機械作業或手工作業等,集中開發還是分散進行,永久占地還是臨時占地。
3.3突出重點工程
以上兩點都是需要環評人員全面地進行工程分析,然而如果每個方面都進行詳細的工程分析是不需要也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的去除率在85%以上,出水優于《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其他排污單位一級標準。裴義山等[37]采用一體式好氧膜生物反應器(MBR)對難降解聚乙烯醇有機廢水進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當進水COD為100~600mg/L時,控制pH為7~8,溫度為15~29℃,HRT為10~20h,SRT為100d,可使系統出水COD在40mg/L以下,平均為15.5mg/L,COD的平均去除率為90.7%。
4展望
針對含PVA工業廢水,目前環保工作者在實際的廢水處理工程中,大都以物化處理為先導,在破壞PVA結構將其轉變為小分子的基礎上,結合生化處理,使PVA廢水無害化并達到相關環境排放要求,卻忽略了PVA廢水的資源化。如何有效的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在實現PVA資源化的基礎上,實現廢水處理工程的達標處理和低成本運行,將成為PVA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工藝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