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摘 要:高考是各高等院校選拔人才的一種公平機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同時,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的多樣化發展,需增加對知識的靈活性和綜合性應用的考查,增加對學生的多元評價以及擴大各高等院校招生的自主權和考生選擇高校的自主權。對高考進行改革也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關鍵詞:高考改革;綜合能力;多元化評價;自主權
自1977年實施高考以來,高考成為各大高等院校的一種選拔人才的機制,也是基礎教育教學的一種指向標。高考發揮著選拔人才,教育導向的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的提出,高考形式單一,高等院校多樣化的發展,特別是現代社會的日趨激烈的競爭,對創造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和厚愛,高考改革的呼聲越來越來高。甚至有人認為取消高考才能促進人才的發展,素質教育的推行,高考究竟該何去何從呢。
一、高考存在的必要性
有人認為高考的存在,阻礙了復合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只有取消高考才能真正擺脫應試教育,進行素質教育,才能使學生從學習的負擔中解脫出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取消高考,素質教育就能成功的推行,學生真的能從學習負擔中解脫嗎?取消高考,高等院校又以什么形式進行人才的選拔呢?這種形式是否又能像高考一樣嚴肅,公平,公正呢?高考是高等院校選拔人才的一種形式,由于高等教育資源,特別是優秀的高等教育資源的稀缺性。這種選拔必然會產生競爭,由于現在高等院校的大眾化發展和推行,這種競爭又從上大學變成了上好大學的競爭,無論這種選拔以何種形式存在,這種競爭都會繼續存在,只能從一種競爭形式變成另一種競爭形式。古往今來的選拔形式,除了考試,還有推薦和面試等,但是面試,推薦都缺少客觀的評價標準,很容易受到人們主觀意識的控制。面試,推薦這些選拔制度很難不受到權力、人情、利益的侵蝕,進行暗箱操作。在高考面前至少人人平等,不會因為你的背景給你加分,也不會因為你無錢給你減分。我們不防從原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楊學為針對教育部歷次實施的高考多元化選拔措施均告失敗所作的總結中去尋找結論: “現階段 ,在激烈的競爭中 ,只要是人的主觀因素可介入到的事物 ,最終都可能變成假的 ,沒用的 ,甚至流弊叢生;唯有用分數量化的考試才是難以作假的、公正的。 [1 ]”公平、公正一直是高考的重要理念,不能保證公平、公正就不是更好的形式。教育部長周濟曾說過:
“ 高考是一個很好的制度 ,我們還要繼續加強這個制度。[2] ” “ 繼續加強 ” ,既是對高考制度的肯定 ,同時也表明需要要對它進行改革 ,即“變 ” 。這種“變”是一種發展,而不是全盤否定。
二、高考改革的必然性
(一)不利于素質教育的推行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特別是現在社會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人才顯得越來越來重要,進好學校深造,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技術,不僅成為每個學生的目標,也是每個家長的期望。高考的競爭越來越來殘酷,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景象。為了取得好成績,高考考什么,老師就只教什么,學生完全把自己浸泡在題海中。由于一考定終身,獲得優異的成績,能夠進優秀院校學習。學生不愿花更多的時間用于自己的能力的提高,創造力的培養。題海戰術、考試技巧、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學習方式方法,在學生、家長和老師心中等到了鞏固。
高考的考試內容方面也主要是以理論型知識為主,而且缺乏各門學科之間的整合性。不利于學生綜合性知識的應用能力的培養。雖然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不少省份推出了“3+小綜合” 、“3+X”的考試科目改革,雖然這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有一定的進步,但是不少只是各個學科的拼湊,并有真正的到達融會貫通。在高考形式的導向作用下,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幾乎是板塊狀的,很難形成系統化,我們知道,現在新興科技和技術,很多都是在不少學科知識的貫通下形成的,幾乎沒有一門學科能夠獨立的促進一項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新興技術的發展,現代社會也出現了不少邊緣型學科。并在可科技革新和新興技術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妨礙了各高等院校的多樣化發展和學生的成長
一元化的高考制度曾為國家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也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了作用。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推行,高等院校教育大眾化的不斷盛行。這種一元化的高考制度很難成為各個高等院校選拔適合本校特色和發展的人才。高等院校的大眾化必然帶來各院校的多樣化發展,各個院校有各個院校的特色,具有不同的層次和類別。因此對學生的選拔的標準和能力的培養也不經相同。研究性高等院校需要和培養具有科研精神、創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職業技術性高等院校需要和培養能掌握知識,應用知識,具有從事相關技術工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教學科研性高等院校需要和培養具有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各個院校不同人才標準和不同的培養目標不可能采用統一的人才選拔制度。這不僅使各個高等院校選拔的人才很可能不是適合本院校的,從而阻礙各個院校發展的特色化。
再則在高考這種一元化選拔制度作用下,學生們在學生中,集中精力只是知識,很少關注除知識外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使學生對自己缺乏全面而正確的認識,往往學習中的一點失敗就否定自己或者對在學習中雖然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但對自己的長遠規劃感到迷茫。偶爾有學生進大學后讀一、二年后才發現自己選的專業和學校是自己不喜歡的,在學習中不感興趣,有的學者還會感到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有限,從剛剛進大學的雄心壯志變成混日子,畢業萬歲。甚至有學生重返高中,進行二次高考。可見一元化的高考制度不僅不利于高等院校的多樣化發展,更加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學生的重知識,忽視能力,對自己沒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在填志愿時,盲從,隨大流,熱衷于熱門專業而忽視冷門專業,完全不考慮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和自己的所填專業是否適合。
三、高考改革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