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城市生態論文
城市廣場是城市開放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是最能反映現代都市文明的公共空間之一。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建設城市廣場,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廣場的建設步伐也不斷加快。大量城市廣場的開發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市民活動需求;但城市廣場的盲目建設、缺乏特色等問題也不斷出現。本文以內蒙古烏蘭浩特市興安盟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為例,探索將地域性理論融入到城市廣場設計實踐中,旨在為促進城市廣場建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1相關概念
1.1城市廣場
城市廣場指在城市總平面布置上未被房屋占用而與城市道路相連接的社會公共用地部分,是為滿足多種城市社會生活需要而建設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圍合,由多種軟質、硬質景觀構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主題思想和規模的結點型城市戶外公共活動空間[1]。隨著時發表展,城市中需要更多市民廣場或文化休閑廣場,這類廣場簡潔實用,體現著城市靈魂和地區文化特征,不僅滿足市民心理和情感需求,還能為市民的社交活動提供場所[2]。
1.2地域性
地域性設計理念指在設計中重視各地區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特殊性,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性特征,包括地域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2個層面,并最終以科學和藝術手段創造性地表達出來。
1.3城市廣場的地域性
城市廣場的地域性是以廣場為縮影反映出的城市風貌。地域性要素可以通過空間模式、建筑風格、植被特征、行為方式和文化主題來體現[3],不同城市的地域性要素的表達重點有所差異。
2城市廣場的地域性實踐
2.1研究區域概況
興安盟城市廣場位于烏蘭浩特市新區。烏蘭浩特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興安盟東部,大興安嶺南麓,在121°50'~122°20'E和45°55'~46°18'N之間,東西寬36km,南北長42km,行政區總面積865.15km2。烏蘭浩特市是蒙東地區的交通樞紐之一,302國道與111國道、101省道與203省道以及白阿鐵路在此交匯。該市現有常住人口26.4萬人。
2.2興安盟城市廣場現狀
興安盟城市廣場以黨政樓為核心,西起歸流河東路、東至鐵西北路、南接罕山中街、北靠圣山街,規劃用地總面積約35萬m2,是興安盟新區第一塊綠化建設用地。興安盟城市廣場建成后將推進新區建設進程,取得重要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圖1是興安盟城市廣場的現狀。
2.3興安盟城市廣場定位
興安盟城市廣場定位為集游憩、觀光、休閑、科普教育為一體,目標是使烏蘭浩特市的生態環境和城市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圖2是興安盟城市廣場的規劃。興安盟城市廣場的生態功能:根據生態設計理念,在植物配置上盡量選擇當地具有較高生態價值的樹種,提升整個園區的生態效益;景觀功能:通過對地域特點、新區特色、民族文化的挖掘,充分展現草原文化,注重歷史文化的演變;教育功能:通過觀賞、活動、參與體驗,感知當地文化、民俗風情。
2.4興安盟城市廣場的建設目標
力求使興安盟城市廣場既具有鮮明個性、又富有文化內涵,成為集時代與傳統、藝術與自然、生態與休閑為一體的現代城市生態區。以濱水城市休閑、郊野游憩、觀光娛樂為主線,建設烏蘭浩特市鄉土景觀,作為生態和城市文化、現代城市生活的載體。把城市融入自然,建設休閑旅游核心區和旅游服務基地。以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建設高品位園林,帶動周邊地區開發建設。
2.5規劃設計中的地域性表達
2.5.1地域性自然景觀
地域性自然景觀是特定地區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動植物資源等自然要素及其空間結構、演變規律的綜合體現[4]。植物景觀在整個園林景觀中所占分量頗重,以下以自然要素中的植物景觀為例進行闡述。由于植物對環境的依賴,因此園林植物景觀是園林景觀中最具地域性的自然要素,園林植物景觀不僅是園林景觀地域性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園林景觀地域性的有效手段[4]。依據鄉土樹種優先的原則,選用當地鄉土樹種營建植物群落,體現景觀地域性;利用植物景觀體現城市文化,營造舒適的城市濱水休閑綠地。植物種植規劃遵循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強調四季景觀和季相變化,注重速生樹種和慢生樹種的合理搭配,對適合在烏蘭浩特地區生長的植物進行調查,構建穩定的植物群落。種植方式:包括規則式、自然式及混合式。種植結構:以喬、灌、草種植結構為主,以大規格、高分枝點、自然式種植的落葉喬木為基調,以林下有限空間內下層花灌木、地被為配調,形成空間豐富、精致多樣、易于識別、生動有趣的植物景觀。植物規劃。基調樹種:黑松(Pinusthunbergii)、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紅皮云杉(PiceakoraiensisNakai)、黃檗(Phellodendronamurense)、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Rupr.)。骨干樹種:油松(Pinustabuliformis)、白樺(BetulaplatyphyllaSuk)、黑樺(BetuladahuricaPall.)、白楊(PopulustomentosaCarr)、五角楓(Acerelegantulum)、國槐(SophorajaponicaLinn.)、銀白楊(Populusalba)、絳柳(Salixmatsudanaf.pendula)、小葉白蠟(FraxinussogdianaBunge)。花灌木:紫丁香(Syringaoblata)、小葉丁香(Sytingamicrophy-la)、遼梅山杏(Prunusarmeniaca)、榆葉梅(Amygdalustrilo-ba)、黃刺玫(RosaxanthinaLindl.)、珍珠繡線菊(SpiraeathunbergiiSieb.exBlume)、紅瑞木(CornusalbaL.)、珍珠梅(Sorbariakirilowii)、香茶?子(RibesodoratumWendl)、雞樹條莢?(Viburmumsargentiikoehne)等。地被及草坪植物:沙地柏(Sabinavulgaris)、金娃娃萱草(Hemerocallis‘Stelladeo-ro’)、波斯菊(CosmosbipinnatusCav.)、早熟禾(PoaannuaL.)、野牛草(Buchloedactyloides)、匍匐剪股穎(Agrostisstolo-nifera)。植物景觀分區。根據不同分區的景觀要求,制定不同的植物群落配植形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觀(圖3)。密林區。主要功能是體驗野外生存感受,植物配置選用興安盟鄉土樹種中抗性強、耐瘠薄的品種,設計時模仿山野氛圍,突出山林色彩,相關樹種有樟子松、美人松(Pinussylues-triformis)、白樺、黃檗等。疏林草地。提供森林浴、日光浴,同時可進行招鳥工程,選用能產生特有芬多精的植物,具有殺菌作用和藥理作用。如柏樹能產生對人體有利的揮發油;菊花芳香利于兒童智力發育并消除疲勞;松柏類、丁香等對感冒、結核有輔助治療作用,對美容也大有裨益,并可為鳥類提供食物。大草坪。開朗、寬闊的草坪空間,模擬具有明顯地域特征的內蒙草原風貌,是休閑、活動、聚會的場所。在緩坡地形上種植線條美、色彩美的植物,如鉆天柳[Choseniaarbutifolia(Pall.)A.Skv]、白樺、白皮松、興安落葉松(LarixgmeliniiRupr.)等。濱水林帶。濱水區是市政廣場重要的景觀區域,濱水林帶以游覽活動為主,配置疏林草地,水邊以枝葉下垂和耐濕樹種為主,與湖區景色銜接。重要景點附近堤岸配置以彩色花堤為主,突出春季、夏季景觀,大量種植香花樹種,形成絢爛的花海。七彩花帶、花壇。濱河及重要景觀節點道路兩側,以花卉體現熱烈奔放的生活氣息。適當選擇當地野生花卉,如紫菀(Astertotaricus)、金老梅(Potentillafruticosa)、地榆(Sanguisor-baoffinalis)、達烏里黃耆(Astragalusdahuricus)等。以多年生花卉為主,如矮牽牛(PetuniahybridaVilm)、三色堇(Violatri-colorL.)、金盞菊(Callendulaofficinali)、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Bunge)、半枝蓮(PortulacagrandifloraHook)、波斯菊等。體育運動區。該區周邊植物宜選擇分枝點高大的喬木,以便提供充足陽光,盡量避免選擇葉片反光的樹種,選取具有殺菌療養功效的植物,如千頭椿(Ailanthusaltissima)、五角楓、饅頭柳(Salixmatsudana‘Umbraculifera’)等。兒童活動區。該區周邊植物選擇帶有科普趣味性和特殊觀賞性的植物,如觀果類的山桃(PrunusdavidianaCarr.)、山荊子(Malusbaccata)、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觀干類的白皮松、白樺、紅瑞木等,切忌種植帶刺、有毒的植物種類。休閑娛樂場地植物配置。以自然式種植為主,配合規則式的樹陣種植,如五角楓、國槐、金葉榆(Ulmuspumilacv.jinye)等,營造親切宜人的環境氛圍。休閑綠洲區、城市公園區為市民提供濃蔭蔽日下的休閑娛樂場地,商業區附近的休閑場地不僅能烘托良好的商業氛圍,還能改善小氣候。選擇姿態優美、觀賞性佳的植物種類,植物配置講究生態性、藝術性。廣場景觀綠地植物配置。政府廣場區、中軸廣場區、市民廣場區以規則式種植為主,如五角楓、金絲柳(Salixalbavar.tristis)、新疆楊(PopulusbolleanaLauche)等,以自然式種植為輔,使市政廣場整體景觀莊嚴中略顯活潑,大氣而不失細節。選用大冠幅、觀賞性強、耐修剪的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