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
1無公害果品生產的必要性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WTO),發展無公害果品具有以下的必要性:①是開拓國際市場,增加農產品出口創匯的必然選擇。在國際市場上,“綠色壁壘”已是貿易壁壘的主要手段。②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已成為普遍關注的焦點。因此,從土地到餐桌,全程的質量控制,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優質、營養的食品,尤其重要。③無公害果品是名牌和安全的產品,已經得到社會和群眾的公認。它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2無公害果品的標準
無公害果品是指果樹的生長環境、生產過程以及包裝、貯存、運輸中未被有害物質污染,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果品。無公害果品以安全、優質、營養豐富為特色,在國外市場備受歡迎。無公害果品屬于綠色食品,而綠色食品是安全和營養雙重質量控制標準的食品,必須符合以下4項標準:①果品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態環境標準。產地必須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符合國家規定的允許標準。即各種有害物質的殘留量應符合國家規定的允許標準。②果樹種植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操作規程。果樹栽培管理必須嚴格遵循一定的技術操作規程。對于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安全使用標準。灌溉水質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水質標準。③果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質量和衛生標準。果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銷售等各個環節,必須符合我國《食品衛生法》的要求。其最終產品必須經國家有關食品監測部門按標準檢驗,達到合格標準才可銷售和食用。
3生產污染的主要危害
3.1對人體的直接為害
表現:①農藥的急性中毒,若有急性中毒者,可在短時間內致死。②農藥(包括植物生長調節劑)慢性中毒,會導致內分泌失調,神經系統的行為和發育紊亂,甚至引發癌癥、畸形和突變。③酸鹽和亞硝酸鹽等化肥,會引起高鐵血紅等蛋白癥,形成反應障礙、意識喪失、頭暈目眩的為害,甚至引發癌癥。
3.2對食品的污染
表現:①因農藥和化肥使用不當,可造成食物性食品的直接污染。②高殘留的農藥通過食物鏈聚集后,其含量要比直接使用農藥的植物性食品更高。③殘留農藥在環境中積累后帶來的污染。
3.3對生態環境的為害
表現:①噴灑農藥,約有80%進入土壤或水體。②農藥致使野生動植物遭害后減少。③化肥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
4對策
4.1選用優良品種是生產無公害優質果品的根本
優良果樹品種是生產無公害優質果品的前提,是其他任何途徑和措施不能替代的,采用劣質品質絕對生產不出優質果品。對新建果園必須堅持選用優良品種,對品質退化、不適應市場發展的老品種、劣質品種必須改造。若樹齡不大,樹勢較健壯,可選用優良品種進行高接換種;若樹齡較大,樹勢衰弱,已無利用價值,則應砍伐,重新建園。
4.2無公害果品產地環境條件
4.2.1無公害果品產地對環境空氣的要求。產地對大氣環境質量要求應符合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即執行GB3095-1996標準的二級。
4.2.2無公害果品產地對土壤環境的要求。應選擇未污染的土壤,土壤中的鎘、汞、砷、鉛、鉻和銅6種重金屬污染物含量必須符合國家土壤質量二級標準,即GB15618-1995二級標準的規定。
4.2.3無公害果品產地對灌溉水質的要求。水質污染后對果品直接影響是降低產量和品質,同時也污染土壤,致使果實中有毒物質的積累,不能食用。因此,灌水的質量必須符合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即GB5084-92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
4.3無公害生產栽培對肥料的要求
生產無公害果品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394—2000)肥料使用準則》執行。不得使用禁示和限制使用的肥料,嚴禁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垃圾及醫院垃圾和糞便。
4.4無公害果品生產栽培對病蟲害防治的要求
不合理的使用農藥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徑。因此生產無公害果品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393—2000)農藥使用準則》及GB8321•1—GB8321•5五項農藥使用準則,國家標準執行,不得使用禁用的農藥。
4.5商品化處理是提高無公害果品商品品質的重要措施
按照無公害果品的要求,根據不同樹種、品種的果實特點分別進行選果、清洗、分級、打蠟、貼商標、包裝、貯運等采后商品化處理工作,可以提高果品的商品品質,增強果品的竟爭力,提高果品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