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旅游管理
一、生態旅游產生與發展的背景
生態旅游20世紀80年代末傳入中國后,許多學者也開始進行探索和研究,90年代以后,國內也出版了多部生態旅游教材。學者們從不同的背景出發,提出對生態旅游的認識,給予生態旅游的定義多達近百種。雖然學術界關于生態旅游的概念有多種定義,但對生態旅游內涵的認識卻基本一致,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生態旅游以回歸大自然為基調,生態旅游的對象是優質生態環境,以及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地域文化;生態旅游致力于環境影響的最小化,旅游者的數量和行為對生態環境不造成或盡量少造成危害;生態旅游致力于促進當地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注重當地社區的參與性,改善和提高當地社區及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態旅游強調旅游過程中對自然和文化生態的感悟與體驗,特別是通過環境教育與解說,使旅游者增強對自然與文化生態的認識和理解;生態旅游要進行生態環境規劃、生態景觀設計和生態管理。
本文采用高峻對生態旅游的定義:“生態旅游是在生態學和可持系統續發展理論指導下所確定的一種區域發展戰略,是以區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自然區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區域為對象,以享受和理解自然景觀、野生生物及當地文化為內涵,以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最小化和環境保護為標志,以對當地社區和居民經濟上受益為基本原則的旅游現象。”
旅游生態是與生態旅游相關聯的概念。旅游生態問題是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形成的一系列亟待解決的生態學問題,要用生態學的觀點去考慮旅游業的發展,用生態學方法去解決旅游生態問題。旅游生態的主要內涵是以旅游環境保護為核心,以旅游環境健康發展為目標,最終達到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是現代旅游發展的必然趨勢。世界旅游組織調查顯示,旅游者對目的地的選擇由城市園林向自然環境轉變,“綠色覺醒”、“回歸大自然”等口號的提出便反映了這種趨勢。生態旅游倡導用旅游生態的觀點和方法發展旅游業,旅游生態的優化則以生態旅游為實現方式,其間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環境以及文化背景。
旅游生態化與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和人們對于生態認識的加深息息相關,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各種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問題逐漸突顯,促使人們逐漸對以往的發展模式進行深刻反醒。旅游生態化是人類針對環境危機,適應回歸自然、保護環境、和諧社會的需要而提出來的,是適應大眾旅游需求市場的轉變,能夠有效地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改變傳統的旅游方式,謀求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是生態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提倡生態旅游和旅游生態化,是實現湖北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是荊門市建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二、荊門市發展生態旅游背景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地理區位樞紐優勢
荊門市位于鄂西山地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湖北省中部腹地,東連武漢,西接三峽,北通豫陜,南鄰湘粵,是荊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三國文化中心區之一。荊門區位優勢明顯,自古以來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之一。經過60多年的建設,荊門已經成為鄂中區域性中心城市,形成了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公水鐵空交相輝映的完善的交通網絡。
2.生態旅游資源豐富
荊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地貌多樣,有山地、丘陵、平原、湖區,多坳谷、沖溝、溶洞、古泉。荊門屬典型亞熱帶濕潤季風區,雨水豐富,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自然生態旅游資源獨具特色。全市水域面積占區域總面積的15%,森林覆蓋率達35.8%。荊門處于荊楚文化、三國文化、三峽旅游線的交匯處,山水資源豐富,是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東軸支點,有國家一級旅游景點60多處。
荊門市人文生態旅游資源內涵深厚,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洪山風景區云蒸霞蔚,鐘靈毓秀,令人流連往返;漳河風景區碧波萬頃,島幽林深,恰似人間瑤池。紀山楚墓群內涵深厚,保存完好;明顯陵建筑風格獨具匠心,布局構思巧奪天工;楚文化、道家文化、長壽文化、綠林文化聞名遐邇,生態農業、溫泉養生、網球運動等別具特色。
(二)劣勢分析
1.對生態旅游意義認識不足
荊門市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存在缺乏規劃、盲目建設等問題。旅游服務人員基本沒有受過生態旅游專業訓練,未能掌握保護生態系統、生態環境成因及相關知識,不能把環境保護信息傳遞給游客。同時,旅游開發過程中也存在資源和環境遭到破壞的現象。
2.局部生態系統較脆弱
荊門市是湖北省大型工業企業較為集中的地區,化工、建材等支柱產業造成局部環境污染,部分地區水土流失、空氣污染較為嚴重。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人口增加,不可避免地帶來水污染問題,對開發生態旅游造成一定影響。
3.生態旅游資源整合力度不夠
荊門市生態旅游資源豐富,有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及其相互交叉的旅游資源,但這些旅游資源分布在各市、縣、區,不夠集中且規模較小。景區聯系性差,未能實現聯動開發、優勢互補。很多景區(點)景觀單一,綜合開發水平低,缺少精品名牌。雖然各旅行社在線路上進行串連,有些生態旅游產品已成為主打品牌,但大部分的旅游資源整合力度不夠。
4.旅游業和其他欠產業的融合度不足
主要表現在旅游業相關的各種服務業規模小、檔次不高、配套能力不強。
(三)機遇分析
1.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旅游發展
近年來,荊門市委、市政府對生態旅游發展十分重視,積極實施政府主導型生態旅游發展戰略,不僅創新體制,市、縣兩級都成立了文化旅游發展委員會,出臺了《關于突破性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實施意見》,而且在資金上、政策上加以扶持,在各縣還相應成立了高效、有權威的協調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