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病患人性化護理方式及成效
本文作者:朱紅霞、呂曉勤、張巖青、馬紅梅 單位:四川省眉山市三醫院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及要求逐漸提高,這也為護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促進了護理模式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轉變[1]。人性化護理逐漸成為護理工作的必然趨勢。人性化護理即在提供護理技術服務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務,把“人性化”融入到護理工作的全過程,真誠為患者除病解憂。婦女情感較豐富,在疾病發生時往往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反應,影響疾病的治療與康復,甚至發生嚴重的并發癥[2]。因此,婦科護理人員需要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對患者的人文關懷,減輕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研究對婦科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并對其效果進行評價。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8月~2011年3月在我院婦科治療的5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6例。其中觀察組平均年齡(37.23±6.77)歲,病發癥主要包括盆腔炎5例,子宮肌瘤14例,惡性腫瘤7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0.15±8.38)歲,主要疾病包括盆腔炎8例,子宮肌瘤15例,惡性腫瘤2例,卵巢囊腫1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及疾病狀況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除進行常規護理外,并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人性化護理服務,具體包括:①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要求護理人員著裝整潔,精神飽滿,端莊大方。接待入院的患者和家屬要主動熱情,使用禮貌用語,并悉心介紹病區的情況,減少患者對新環境的不適感。同時對于病區的環境,使用鮮花等進行美化;②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注重細節,切實從患者的利益出發,同時要注重溝通技巧,從患者的每一個細節里,包括眼神、表情、言語、體態等,了解她們的需求;③術前教育的實施,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往往對癥狀以及治療方法產生懷疑,需要細心地向患者進行相關健康知識教育,幫助了解所患疾病的狀況,對于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還需要介紹麻醉的相關知識,以及幫助其了解術前的睡眠、飲食以及術前陰道擦洗等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心理[3];④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要輕、穩、準,盡量一次性完成;⑤患者的生活環境、社會背景、文化程度以及疾和治療方式的不同,使得護理措施也應多樣化,對不同患者采用個性化的護理服務,盡量滿足不同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的需要,促進患者的恢復。
1.3觀察工具:采用Likert量表(Likertscale),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5個分級,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其中總體滿意度取前兩者計算。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滿意度結果比較:見表1。觀察組在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后,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770,P<0.05)。
3小結
人性化護理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滿足了不同患者的需求[4-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總體滿意度達到90%以上,表明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后,醫院的護理工作水平得到改善。人性化護理服務迎合了當前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模式的轉變,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同時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素質和工作熱情。人性化護理服務可有效減輕醫患矛盾,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廣泛應用。。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