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醫學檢驗臨床實習的安全教育
1規范操作的培訓
教育學生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如果發生意外,要及時向老師報告,按照意外事件處理原則進行處理。
2檢驗系學生進入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知識教育
醫學檢驗系學生在校期間有關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知識學得較少,缺乏感染的途徑及防護、職業暴露處理等知識。因此應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實驗室存在的危險因素,掌握正確的自我防護措施,掌握各種規范操作,以杜絕生物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實習階段,對常見儀器的危險性要有足夠的認識。離心機:離心前標本要配比對稱放到離心機內,蓋好離心機蓋后再離心,離心機完全停止后再開蓋取出標本。標本破裂后應及時對離心機消毒,這樣可以防止氣溶膠的播散。酒精燈:每次使用前,一定要仔細觀察酒精燈內酒精既不能少于容積的1/4,也不要超過容積的2/3。同時要觀察酒精燈有無小裂紋,否則,易致酒精燈爆裂,造成實驗室事故。高壓蒸汽滅菌器:手提式高壓蒸汽滅菌器是微生物實驗室常見的小型高壓蒸汽滅菌器,為下排式。使用方法是,在滅菌器中盛水3000ml(4cm深),將擬滅菌的物品隨同盛裝的桶放入滅菌器內,蓋好蓋子,對稱擰緊螺絲,勿使漏氣;打開排氣閥門;打開開關,加熱至有連續不斷的水蒸氣排出時,關閉放氣閥門,使壓力不斷上升,至121℃0.1mpa時,開始計時,維持20min。滅菌結束后,根據滅菌材質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放氣方式。每次滅菌前應檢查滅菌器是否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是否盛水,螺絲是否擰緊,尤其應注意安全閥門是否良好(安全閥如果大量漏氣,會至溫度、壓力上不去,達不到滅菌效果;安全閥如果損壞,會導致溫度、壓力不斷上升,至121℃0.1mpa時,仍然會不斷上升,極易造成容器爆裂,導致重大實驗室安全事故)。在消毒期間,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以防意外。紫外線消毒燈:每日工作完畢后應進行紫外線消毒30min。照射前物體表面進行清潔處理,關閉門窗,保證在無人的環境下操作,照射后開窗通風。記錄時間、地點、處置內容及執行人簽名。使用紫外線消毒燈時應注意保護眼睛和皮膚,以免引起眼炎和皮膚紅斑。
3醫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實驗室工作人員發生實驗感染的概率較普通人群高5~7倍。Pike對3921例實驗室相關感染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已知原因的實驗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18%,不明原因的實驗室感染卻高達82%。根據對不明原因的實驗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大多數人認為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氣溶膠在空氣擴散,實驗室內工作人員吸入了污染的空氣感染發病的。Wedum認為實驗室感染中65%以上的感染是由微生物氣溶膠引起的。可見個人防護是極其重要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也很重要,它是個人安全和健康的重要防線。醫學生在實驗室內應養成戴口罩、帽子、手套的習慣,必要時戴防護鏡,在工作服外穿隔離衣。對于洗眼器、緊急噴淋設備的使用一定要掌握;同時禁止在實驗室內喝水、吃食物。工作結束后,要嚴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
4熟悉實驗室廢物處理原則
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微生物實驗室內所有廢棄標本、培養基等,均需經過高壓滅菌器進行滅菌后,置于專用的黃色感染性廢物垃圾袋內,由專人收集,統一進行處理,并堅持做好登記。
5醫學生的安全防護知識的考核
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增強自身的安全防護意識,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微生物種類與危害級別,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在工作中以身作則,搞好帶教工作。同時定期對學生進行考核,并建立培訓、考核檔案,包括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參加人員、培訓教師及考核結果,以保證生物安全的培訓效果。
總之,醫學檢驗系學生進入臨床微生物室實習期間,要高度重視安全防護,提高生物安全知識的重要性,認真學習相關的安全防護知識。這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命安全,而且關系到全人類的健康和社會的穩定。只有掌握好生物安全防護知識,才能消除實驗室安全隱患和減少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
本文作者:孫立群、金大偉、王冬梅 單位: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檢驗科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3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