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檢驗實驗教學的探索
1明確實驗教學目標,注重基礎操作的訓練
設定培養目標為,指導西藏班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原理、操作和基本技能,培養其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科學作風,通過實驗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實踐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西藏班學生基礎文化素質不是很高,動手能力相對薄弱,對醫學檢驗專業常用的儀器了解和接觸都很少。在具體實驗教學開展前,帶他們熟悉醫學檢驗實驗室,了解實驗室管理規范和常用的實驗器具和儀器。增加實驗學時數,對學生進行較為全面的技能訓練,主要是實驗用品的安全使用,生物安全,實驗室中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置和急救措施,對刻度吸管、顯微鏡、分光光度計等檢驗常用器具進行詳細的講解,演示和使用指導,強化各項基本操作。
2優化改進實驗內容
學生畢業返藏的就業單位多為缺乏醫學檢驗專業人員的基層醫院,到崗后需要他們獨當一面,這就要求學生不但應有熟練的基本技能,還要有較高的綜合能力,為此在實驗教學中,開設第二課堂,讓學生參與實驗的準備和預試,開展綜合性實驗,如“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測定”實驗,要求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提出實驗的目標、目的和要求,自行討論設計實驗,個人獨自配制實驗用的各種試劑,完成實驗的過程,數據的整理、計算和結果的討論分析,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升專業綜合素質。實驗中還開展障礙式教學,如通過某個關鍵實驗條件的改變人為制造假陽性或者假陰性,刻意加大待測物濃度,超出儀器的測定范圍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改變教學手段
西藏班學生因為來自不同的地區,接受教育的文化層次也不同,學生之間在現有認知水平、技能操作水平和學習潛力、學習能力的差異也比較大,同時藏族學生的行為模式更重視團隊和集體行為,團體意識強,較少有獨立個體行為,反映到學習中藏族學生遇到問題,更傾向于同學之間合力解決,甚少獨立解決。實驗教學中,將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個層次,在實驗分組時,三個層次學生相互均衡搭配,讓優等生起到帶動和示范的作用,實踐證明,這樣的方法能使優等生為了起到表率作用會更嚴格地要求自己,同時促進中等生和學困生對實驗的原理、操作方法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西藏班學生天性好動,對單純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興趣和耐心,針對這一特點,我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重新整合教學資源,實施“教學做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課與實驗室構成一體,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實踐內容的實施和技能比賽有機融合,建立模擬檢驗科,使學生的技能訓練貼近臨床實戰。運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各醫院的優秀教學資源,開展現場教學,將臨床的實際案例,場景與實驗教學緊密結合,彌補了校內學習的不足,開闊了學生視野。
通過以上實驗教學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培養了學生嚴格規范的操作流程和扎實的實驗技能,鍛煉了他們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將來的就業打下了良好基礎。對內地求學的西藏學生這一相對特殊的教育群體,實驗教學的改革還有待于緊密契合他們的學習特點、動機、個性習慣等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索。
作者:楊明照 梁綺雯 李笑平單位:廣州醫科大學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醫學院從化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5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