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兒的口腔護理體會2篇
第一篇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03~2012-03在我院治療的手足口患者84例,年齡0.5~7歲,患者平均年齡3.5歲,隨機分為觀察組(42例)和對照組(4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癥狀、病程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觀察組
進行常規的臨床治療、消毒隔離、飲食護理、皮膚護理和口腔護理的同時,尊醫囑增加口腔護理次數并嚴格控制護理質量,每天給予患者2~4次口腔護理,進食后使用溫開水或者0.9%氯化鈉或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患者往往因為口腔內皰疹、潰瘍引起劇烈疼痛影響飲食,采用棉簽蘸0.02%氯已定溶液或3%碳酸氫鈉溶液擦洗患者口腔。提醒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給以溫涼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1.2.2對照組
常規治療和護理方法相同,但是口腔護理次數減少,只是按照一般規定每天進行1~2次,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預防細菌感染,潰瘍處使用局部藥物噴霧,以利于消炎鎮痛,促進潰瘍愈合。
1.3評價指標
效果顯著:患者1~2d皰疹消退;有效果:患者3~4d皰疹基本消退;無效:患者5~7d皰疹無消退或基本消退。
二、結果
84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統計后發現兩組患者口腔護理效果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三、討論
3.1手足口病主要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已經成為近幾年較常見的臨床病癥,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主要由EV71和柯薩奇A16及其他腸道病毒感染引發,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不是終身免疫性傳染病。患者多數預后良好,無后遺癥。極少數患者會引發腦膜炎、呼吸道感染、腦炎、心肌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嬰幼兒為多發人群,大多癥狀輕微,手足口病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以發熱和手、足、口、臀部的皮疹和皰疹為主要癥狀,口腔頰粘膜、牙齦、舌頭和腭部會出現米粒大小的圓形水泡,成離心狀分布,稍癢。極少數患者病情進展快,短時間內甚至引發死亡。手足口病重在預防,家長要加強對此病的認識,患病初期的表現類似感冒,家長若發現小兒出現發熱、起皮疹或口腔潰瘍的癥狀,應及早就醫,早發現、早診治,避免延誤病情。預防此病要盡早消毒隔離,避免接觸傳播。流行期間,家長要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合。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衣物經常曬太陽,房間常通風,玩具定期進行消毒,注意孩子的營養休息,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此病目前并無特效治療方法,以對癥治療和臨床護理為主,做好口腔護理,可提高治愈率。
3.2手足口的護理要點
在手足口的患者護理方面,主要做好飲食指導和補液,以及消毒隔離。在飲食方面,鼓勵患者進食,多選擇色香味俱、清單易消化的食物,盡量避免生冷、辛辣、過咸等刺激性食物。也需要注意甜食,過多的食用甜食會使得糖酵解產生酸性物質而影響腸道病毒的清楚和抑制。如果出現發熱應多飲水,保持口腔的情節和濕潤,嚴重的口腔潰瘍需遵醫囑,進行靜脈補液來維持體內水平衡。消毒隔離主要是盡可能的切斷糞口傳播、接觸途徑。飯前便后使用肥皂以及流動水洗手,避免接觸其他患者。患者飯后需進行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對于不會漱口的患兒可使用棉棒蘸生理鹽水來對口腔進行清潔,避免食物酵解帶來的多重感染。患者使用的餐具需要進行消毒處理,消除腸道病毒。一般在56℃下30min滅亡,煮沸則立即消除。對患者的玩具及經常接觸的物件也需要進行消毒處理,棉被衣服等需清洗后在太陽下暴曬2~6h。對于醫護人員需要加強消毒隔離意識,避免產生醫源性傳染。接觸過患者后,醫護人員需要使用流動水或者萬福金安快速洗手液來進行清理。醫療器械如聽診器、血壓計、輸液泵等都需要用25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消毒。
3.3口腔護理具有重要意義
手足口病患者由于口腔內皰疹、潰瘍引起劇烈疼痛,影響到食欲,患者又多為嬰幼兒,饑餓時易哭鬧,煩躁、情緒不穩定,容易導致唾液分泌減少,口腔易誘發感染。患者的飲水、進食收到影響,對皰疹和潰瘍面的愈合增加了難度,為細菌在口腔內的繁殖創造了溫床,口腔感染會導致全身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口腔里最容易滋生出病原微生物。正常時人體抵抗力強,飲水、刷牙、漱口均可清除細菌,減少發病原。患者生病時,機體抵抗力減弱,口腔內細菌容易滋生繁殖,因此進行科學、全面、有效的口腔護理,對于手足口病的治療和預防感染都很大幫助,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嚴格有效的口腔護理,有利于提升護理質量,對手足口病的恢復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值得在臨床推廣。
作者:沈艷紅 單位:黑龍江大慶油田總醫院集團五官醫院
第二篇
一、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手足口病例146例,其中男82例,女64例,年齡在7個月~5歲。
1.2方法
采用5%碳酸氫鈉溶液和維生素B12注射液交替使用,先用5%碳酸氫鈉清洗口腔,然后用一次性棉簽蘸維生素B12注射液擦拭口腔皰疹及潰瘍面。
1.3結果
146例患兒無1例效感染和重復感染病例,患兒全部痊愈出院。
二、護理
2.1一般護理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保持皮膚清潔衛生,特別是手、足、臀部的清潔,每天空氣消毒1次,病房通風2次,每次不少于30min。鼓勵患兒飯前飯后用溫開水漱口或用溫開水棉簽輕輕地清潔口腔(不會漱口的患兒),盡量不用生理鹽水漱口,因為鹽水容易刺激潰瘍面加重口腔疼痛。
2.2口腔用藥護理
對于拒食、流涎、哭鬧等患兒,醫囑常規應用維生素AD滴劑加溶菌酶加利多卡因直接涂于口腔患處,療程3~5d。采用5%碳酸氫鈉溶液和維生素B12注射液交替使用。
2.3營養護理
拒食患兒及時給予靜脈輸液以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反之,給予流質或半流質營養易消化食物,避免進食干硬及刺激性食物而對口腔黏膜造成損傷。
2.4心理疏導
由于患兒住院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加上手足口皮疹、皰疹的刺激而哭鬧不安,家長對疾病認識不足,過度緊張,因此家長很難接受,醫護人員必須向家長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和疾病宣教工作,以取得合作。對患兒態度和藹,語言親切。護理時做到主動、熱情、耐心、細心,減輕家長壓力,為患兒早日康復。
三、小結
手足口病的口腔護理是一個以局部用藥和綜合護理相結合的護理過程。碳酸氫鈉溶液局部用藥,主要是改變口腔內粘膜創面的環境,堿性環境可抑制粘膜表面病毒的侵入,阻止其復制,有利于口腔粘膜的愈合。維生素B12為細胞合成核酸過程中的重要輔酶,對黏膜上皮細胞具有修復再生功能[3]。結合對患兒的衛生及飲食指導,可以縮短患兒病程,同時也減輕口腔不適給患兒帶來的痛苦。
作者:石紅艷 單位:湖南省花垣縣人民醫院普兒科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