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臨床科技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自于我院內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男47例,女53例。年齡在26-64歲之間,平均年齡40.1±2.5歲。病程為5-45小時,平均病程13.6±3.4小時。隨即分為兩組,每組各50例,其中一組給予雷尼替丁治療,另一組給予氟尿嘧啶治療。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和疾病的程度方面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其中輕型胰腺炎患者表現多為:劇烈腹痛,多在發病時突然出現腹痛,腹痛部位以左上腹與上中腹部為主;大多數患者有惡心嘔吐,早期發作較頻繁,內容物為食物和膽汁;所有輕型胰腺炎患者全部有上腹部觸痛和反跳痛,并有腹肌緊張、腸鳴音減弱;化驗白細胞升高,血、尿淀粉酶呈升高;B超:少數胰腺彌漫增大,胰腺顯示不清;CT示整個胰腺增大、密度不均、邊緣模糊。本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其中重癥胰腺主要表現為:難復性休克;全部有血、尿淀粉酶增高(>500u);全部有血性腹水,其淀粉酶增高(>1500u);全部有B超或CT示胰腺腫大、質不均、胰外有浸潤。
1.2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經過病史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尿淀粉酶大于300U;B超可見胰腺;腹透腸脹氣。
1.3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惡病質患者。
1.4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一般對癥治療,如禁食水糾正酸堿平衡和輸液并給予抗生素。雷尼替丁組給予雷尼替丁Ran1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7天。氟尿嘧啶組給予靜脈滴注氟尿嘧啶(5-FU)500mg,每日1次,連續7天。
1.5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癥狀緩解與消失時間;血清淀粉酶值恢復正常的時間。
1.6療效評價標準
癥狀緩解為急性胰腺炎癥狀如腹痛、惡心、嘔吐和發熱得到了一些緩解;癥狀明顯緩解為急性胰腺炎癥狀如腹痛、惡心、嘔吐和發熱得到了非常大程度的緩解,由患者的主觀感覺和實驗室檢查均可看出;癥狀完全消失指急性胰腺炎癥狀如腹痛、惡心、嘔吐和發熱等癥狀完全消失,患者不再遭受急性胰腺炎的痛苦。總有效為癥狀明顯緩解和癥狀完全消失的例數之和。
1.7統計分析
利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療效觀察
雷尼替丁組6例癥狀緩解,緩解時間為2.7±0.3天,30例癥狀明顯緩解,緩解時間為3.7±1.6天,14例癥狀完全消失,緩解時間為5.7±1.4天,總有效44例,緩解時間為4.0±1.7天。
3討論
本研究顯示雷尼替丁組癥狀總有效高于氟尿嘧啶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癥狀總有效緩解時間的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血清淀粉酶值恢復正常的時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顯示了雷尼替丁和氟尿嘧啶均可以有效治療急性胰腺炎,但是雷尼替丁的治療效果優于氟尿嘧啶的治療效果。雷尼替丁是一種新的H2受體拮抗劑,主要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當胃酸增多時,可以促進胰液分泌增多,胰液分泌的增多在急性胰腺炎時會加重胰腺的破壞,雷尼替丁可以減少胃酸的分泌從而緩解胰腺的破壞癥狀。但長時間服用可以導致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和嘔吐、過敏反應、肝臟毒性反應等。氟尿嘧啶5-FU(fluorouracil,5-FU)是尿嘧啶5位上的氫被氟取代的衍生物。5-FU在細胞內轉變為5-氟尿嘧啶脫氧核苷酸(5F-dUMP),而抑制脫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脫氧尿苷酸(dUMP)甲基化轉變為脫氧胸苷酸(dTMP),從而影響DNA的合成。此外,5-FU在體內可轉化為5-氟尿嘧啶核苷,以偽代謝產物形式摻入RNA中干擾蛋白質的合成,故對其他各期細胞也有作用。對消化系統癌如食管癌、胃癌、腸癌、胰腺癌、肝癌的療效較好。本實驗中使用氟尿嘧啶的療效略次于使用雷尼替丁的療效,但由于樣本量較小,可以在今后加大樣本量繼續觀察。急性胰腺炎70%由膽道疾病引起,其中以膽石癥最多見急性胰腺炎與膽石關系密切,由于在解剖上大約70%~80%的胰管與膽總管合成共同通道開口與十二指腸壺腹部,一旦結石嵌頓在壺腹部,將會導致胰腺炎與上行膽管炎;即:”共同通道學說”除”共同通道”學說以外機制包括梗組,Oddi括約肌功能不全,細菌毒素,游離膽酸,溶血磷脂酰膽堿等,通過膽胰間淋巴管交通支擴散到胰腺,激活胰酶本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膽源性患者有30例占60%,均有腹痛,與文獻報道一致。由于急性胰腺炎是化學性炎癥,故輕型患者一般不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成為80%重癥患者的死亡原因應給于高效的抗生素治療,如第3代頭孢菌素或喹諾酮類膽源性胰腺炎常規給予抗生素對于膽道梗阻者及時解除梗阻是阻止胰腺炎發展的最好的措施因此找出病因,針對性治療,尤為重要。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4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