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1食品生產及流通環節缺乏有效管理
食品的生產原料歸根到底是來源于農產品,而農產品的種植環節最終容易造成質量安全的就是大量化學農藥的使用,如果農藥的使用類型和使用方法不當,將會導致食品中殘留的化學藥劑過多,足以導致人體在食用后產生中毒跡象;在食品流通環節,特別要注意的是食品的保質期問題,人體食用過期產品很容易產生不適現象。以上種種,都是由于食品在生產及流通環節缺乏有效的管理,沒有對相關環節進行嚴格把控。
1.2政府監督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政府對于食品安全的監管不夠完善。食品生產涉及很長的時間段,也涉及很多管理部門,在實際監督過程中,容易造成各部門間缺乏溝通、各自為政的現象,對于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不遠負責任,相互推脫,甚至由于監管上的漏洞,使得產品生產中的某個環節沒有對應的監督部門,致使一些不法商販鉆法律空子,為謀取利益生產出有害身體健康的食品。
1.3企業家誠信缺失、道德水平滑坡
食品的生產大多都是批量化的,專注于食品生產的企業有時容易受到高額利潤的誘惑,違背道德,生產不健康食品。這一現象的不斷惡化,表明現有食品生產企業家誠信缺失,道德下滑,擾亂了正常的食品生產市場。
1.4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了解不夠
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對食品包裝上的內容沒有專業的了解,購買選擇上也會受食品廣告及促銷等的影響。高收入消費者更注重食品的營養含量,但缺乏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而低收入消費者受制于收入,降低了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致使消費者缺乏對食品安全的了解,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1.5食品安全監管中的公眾參與度不夠
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監管還主要是政府工作機關的責任,缺乏公眾參與度,使得監管的方向和力度難以與公民要求相符,加上公民逐步喪失配合政府拓寬監督渠道的意識,政府工作機關的監督工作將遭受更大的阻礙,難以有所發展。
2解決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體系的對策
2.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
2.1.1建立健全技術性法規
技術性法規主要是指在食品檢測方面,提高檢測技術指標。在技術性法規的建立和健全過程中,必須注重檢測標準的與時俱進和易于操作,用有效的法律手段將食品在流入市場前就做好把控。
2.1.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的地方性法規
我國中央建立的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已經相對完善,但在地方上具體實施時又存在較大難度,每一個地方都有各自獨特的管理方式和特殊的環境限制。所以,要建立健全地方性食品安全法規,將《食品安全法》中涉及的較為模糊的概念具體化,并結合地區特性建立不違背《食品安全法》的細致化法律法規。
2.1.3建立健全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
雖說各個國家的食品安全法律都是結合自身國情所頒布的,但在一些基礎原則性法律上還是存在共性的,將我國食品安全相關法律與國際接軌,可以借鑒他國在食品安全立法中的經驗,避免走太多彎路,提高立法效率。
2.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
第一,嚴格推進市場準入制度。簡言之就是要嚴格要求準入標準、適當提高食品準入門檻。這一準入制度不僅僅是針對單個食品,更是針對食品生產企業,要求準入的企業必須具備完善的生產條件和執行食品安全制度的能力。市場準入制度的嚴格推進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不能半途而廢會是止于形式。第二,健全食品召回制度。我國目前在食品召回方面存在較多漏洞,致使企業在食品出現問題后很難重新獲取消費者的信心。健全食品召回制度,首先是要界定食品在什么條件下需要召回,其次是建立召回機構,專門負責食品的召回工作,提高效率,接著是對違規企業的懲罰,懲戒其對食品生產的管理不善,最后,加強相關技術水平。
2.3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
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前提是提高企業的自律行為,要求其在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加強管理,拒絕使用有害食品進行加工生產,加強基本道德建設,從而從源頭上控制食品的質量,降低食品安全隱患。其次,企業不能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更應該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2.4建立行業協會等機構的食品安全推動體系
行業協會是一種民間組織,由于其組織中的各個成員間相互監督,共創和諧的公平競爭環境,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食品安全事件的持續增長,還能對整個行業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可謂是效益高于政府監督體系的食品安全體系。
2.5發揮社會力量的監督作用
2.5.1引導和促進消費者維權意識和水平的提高
消費者在食品安全事件中是最大的受害人群,提高其維權意識一方面有利于及時維護自身利益,另一方面有利于曝光生產有害食品的企業,讓其受到應有的懲罰。除了維權意識的提高外,還需加強對食品安全知識的了解,在選擇食品時,能夠準確識別出有害食品和無害食品,降低自身財產損失。
2.5.2加強媒體輿論監督
媒體輿論監督是最有效的監督方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會通過電視和網絡收看新聞,媒體輿論的曝光可以快速有效的告知到老百姓,使其獲得應有的知情權。但是媒體輿論監督也需專業管理,關鍵要做到以下就幾點:第一,對食品安全的報道要真實,不能參雜個人情感扭曲事實,新聞報道的第一原則就是真實;第二,新聞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質必須符合標準,在工作中要嚴格遵守新聞報道紀律;第三,各大新聞媒體在報道新聞時要保持其自身的獨立性,不能受個別政治團體及從政或從商人員的影響;第四,堅持新聞自由,在新聞報道方面不能迫于某些社會層面的壓力而不公諸于世。
3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是相當嚴峻的,不僅涉及企業生產方面和政府監督方面,更是涉及消費者缺乏應有的知識所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本文最后提出的應對措施,是針對現有食品安全問題提出的,除了健全立法,完善政府監督體系和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感之外,還強調行業協會和媒體輿論的監督,發揮各方的能力,完善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
作者:楊宇峰 單位:吉林省九臺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化妝品監督所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