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研究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統計預測,2020年,我國的旅游業迅猛發展,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旅游接待國。而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為了培養出適應旅游業發展需求的人才,2010年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未來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高質量旅游管理人才依靠的是高水平的旅游教育。而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因此,為了適應時發表展的需求,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要在保持優勢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改革不合要求的課程結構,打破一槍課程設置的固有模式,提高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水平。
1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的現狀分析
1.1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理論性特點突出,缺乏實用性
目前,我國開設了旅游專業的高等院校有69所,根據這69鎖高等院校課程設置情況的統計分析,旅游管理專業理論性特點比較突出,學生無法掌握寬領域、多層次、廣范圍的旅游管理知識,過分強調理論基礎。其中管理類課程數量達到了141門次,高居榜首。經濟學課程數量達到了68門次,位居第二位,統計會計、旅游法規、設計、外語課程等開設門數超過10門次,這些課程理論性特定特點比較突出,但是缺乏實用性,只能夠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基礎知識。
1.2缺乏對市場需求、市場前景的預測和分析,缺乏科學性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為了滿足我國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高校進一步的加強了旅游管理專業培養計劃。但是雖然我國設置旅游管理專業的高校能夠積極探索和創新培養計劃,從形勢發展的需要出發。每所高校的培養計劃都具有對教師制定了教育計劃和開展教學工作的指導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操作性。但是事實上,很多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計劃缺乏對市場需求、市場前景預測和分析,都來自于教師多年教學計劃的提煉和總結,很多高校旅游專業畢業生畢業后,需要很長時間的適應階段,才能進入工作狀態中,雖然具有合理性,但是缺乏科學性。
1.3理論課與實踐課相脫節,缺乏實踐性
由于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為了把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緊密結合起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就要使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目前,在理論課的基礎上,很多高校已經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實踐課進行了設置。但是還存在著實踐課理論指導不夠,理論課實用性不強的問題,理論課和實踐課嚴重脫節,使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性大打折扣,選修課和拓展課只有總學時的5%,學生根本得不到很好的實踐鍛煉。同時,對于課程見習和服務技能課的安排上非常模糊,在公共課、選修課和專業課以及實踐環節的教學計劃中,服務技能課不能做到熟練掌握技術,實踐教學課明顯不足,實習課管理技能很少得不到鍛煉。
2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措施
2.1提高課程設置的職業性,培養學生較強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主要是培養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因此在旅游專業的課程設置方面,要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本位,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注重職業性的培養,而不是單純的強調職業性技能。學生在步入社會后,職業能力是工作的一種綜合能力,是具有更加廣泛的從業能力,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具有很強的處事能力,能夠使自己的知識、技能、工作態度等充分的融入到工作中。如:語文課程中可以對旅游文化進行更多的講解,而英語課程中,對旅游英語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從而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較強的學生,提高課程設置職鮮明的職業色彩。
2.2合理調整知識結構,減少重復授課的幾率,實現課程設置的科學性
旅游管理專業涉獵的知識面很廣,是一門比較綜合的學科。目前,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先進的技術和信息網絡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在設置課程的時候,要根據社會的發展趨勢,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增加旅游信息系統以及旅游電子商務一些課程,合理調整知識結構。同時,旅游專業開設的課程科目很多,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較為復雜,在短時間內,就要學完全部,是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要減少重復授課的幾率,將部分課程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實現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3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為主,提高學生選課的自主性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要根據學生自己的特產以及知識能力,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就業方向,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為主,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空間,重組課程結構。旅游業中存在著很多系統分支,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要根據學生自己的喜好選擇發展方向,增加選修課,壓縮必修課程,提高學生選課的自主性。其中選修課涉及的知識面要廣,主要以理論基礎和技能為主,從而增加學生的就業方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我國高小培養綜合實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的目標。
2.4適當增加符合地方旅游經濟發展要求的教學內容,服務地方旅游
不同區域的旅游資源和旅游業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的去向具有明顯的區域性質。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各辦學單位要適當增加反映區域旅游資源特征的教學內容,適當增加符合地方旅游經濟發展要求的教學內容,增強課程設置的區域性,從而使畢業生能夠很快的融入到本地旅游業中,滿足市場需求,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作者:宮園園 單位:榆林學院管理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