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育人文素養的培養
現階段,國家發展日新月異,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人才人文素養的要求也跟著高起來。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滿足學生對文化知識的需求,還要將學生的人文素養考慮在內,進行深入的培養,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學生的后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人文素養的概述
人文素質相對來說比較寬泛,涉及的內容多而瑣碎,對個人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具體的講,人文素質是個人的內在品質在客觀世界中的表現。每個人的具體行動都是由其內在的品質和精神決定的,雖然內心的想法不可觀,但是,個人的表現是可以進行評判的。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將正確的人文道德和人文思想傳遞到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需要學習什么,不能學習什么。語文教育是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只有做好語文教育工作才可以培養出品德高尚的學生,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心態,迎接生活的挑戰,做文明的學子。
二、高中語文教育中人文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高中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還是學生生活中重要的工具,關系著個人的發展和生活的質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將自己視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語文客觀知識的同時還要著重培養自己的人文素養,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入人文情懷,將語文視為提高個人魅力、提升自我形象的重要工具。
1.提升學生的適應力
語文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考試的分數多么的高,而是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運用的生活中。部分學校將語文成績看成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這種認知存在著偏差,對學生的成長極為不利。高中語文從根本上說是一門語言,是應用性的學科,這就意味著成績高的學生并不一定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應從教材中找到人文素養的內容,并將這種素養進行深入的挖掘,將其中的精華充分的展示出來。對于文章的品讀和古文的欣賞,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力。這種能力的訓練對學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剖析,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啟示。學生可以憑借這種能力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更加健康的發展。
2.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模式都是由教師主導的,學生跟著教師的節奏進行學習,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指定了方向,但是,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范圍。這種教學方式過分的強調了教師的作用,學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自主學習,多種能力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培養。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組成活動小組或是討論小組,對每個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每個學生都可以自由的發揮,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分開發各人的潛力,主動地理解其中的人文情懷,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體驗。
三、高中語文教育中人文素養培養的措施
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教師和學校應該認識到人文素養的重要作用,改變傳統的思想,將人文素養的培養看作是語文教育的一大目標。學生應積極配合教師,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多方面的發展,做合格的高中生。
1.現實與教材相結合,突出人文意識
隨著我國的大跨度發展,社會變化速度十分的迅速,社會上的新事物不斷涌現。現代的學生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產生著不良的影響。現代學生的思想跟著社會風氣走,沒有對國學進行深入的思考。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了解內容不多,又沒有足夠的團結精神,一味地追求個性。這些都嚴重的影響著學生的成長,使得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出現偏差。教師應該結合教材的內容,將教材中的名人名言以及其中包涵的人文素養進行深入的講解,加深學生對教材的認知,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比如:在學習毛澤東的詩詞時,教師可以將毛澤東一生的履歷和愛國情懷與詩詞聯系在一起,并將關于毛澤東的材料進行全新的整理,形成連貫的信息,為學生全面了解毛澤東的詩詞提供有利的材料。
2.靈活講課,引發思考
語言的學習和運用離不開真實的環境,只有在真實的環境中,才可以體會到語言的魅力。設立情景模式可以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便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學生的價值觀和認知觀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塑造的,對學生如何運用語言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比如,在《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文章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組,進行其中精彩段落的朗讀,并發揮多媒體工具的作用,營造一種氣氛,使得這篇文章學習過程中一直處在令人激動的環境中,學生便可以更加準確的了解語言的人文素養;在古文的學習中,教師應該將那些枯燥、無趣的詞語解釋放在比較輕的位置,將文章的背景和人物的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和背誦,減輕學生的負擔。
3.開展實踐活動,提高人文素養
語文教育不僅僅局限在課堂,還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實踐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學生只有和其他人進行接觸,才可能獲得交流的機會,獲得提高自我表達水平的機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環境,加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情感。人文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活動,只有在集體活動中,學生才會體會到如何處理問題、如何與學生進行合作,如何將自己負責的部分做到位。實踐活動并不是讓學生進行玩耍,沒有任何目的,教師應該進行引導,確定小組的任務,讓學生活動起來,而不是進行放養。比如,在《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扮演其中喜歡的人物,揣摩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燭之武的危險處境,還可以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詳細地分析,揣摩文中字詞的妙用,將事件、精神、詞語用法聯在一起進行學習。只有這樣,才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結語
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學習和生活中離不開的工具,對個人的影響巨大。語文教育應該將培養的人文素養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通過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語文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內在修養,為國家發展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作者:胡軒彧 單位:吉林省四平實驗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