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中醫教育解剖學教學方法
1.運用示范模型圖教學法
解剖學就是研究人體的結構和形態,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解剖模型,進行教學會達到直觀的效果.結合模型教學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能夠獲得深刻的記憶.對看得見摸得到的,必要時運用示范動作教授,運動系統,感覺系統都可以運用示范教授,遠比單純講授效果要好.在講心血管一章時,特別在講心臟的結構時,如果單純講解,學生會覺得非常的抽象,如果結合心臟的模型,讓學生看到心臟的四個腔,結合心臟模型講解,會使學生恍然大悟,明確知道心臟四個腔的位置,以及與動靜脈連接的關系.這樣通過模型與講授相結合的方式,即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力.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再比如講授感覺器中的視器一節時,通過口頭講述視器的結構,形態,特點,如果不結合模型,往往使學生對知識感到特別的抽象,甚至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具體位置,結合眼球的模型來講解,學生看完之后馬上就知道他們的形態結構,通過形態的改變自然聯想到各自的功能和出現的病理改變.再通過講解也就明白了近視、遠視、老視的病理特點.因此通過示范模型教學可以完美地達到教與學的統一,使得學生真正懂得解剖學知識的地位和重要性.
2.運用解剖掛圖教學法
解剖掛圖是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幾十年來,在沒有多媒體教學之前,運用掛圖教學是最重要的教授方式,有些解剖學內容運用掛圖結合講授會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尤其在講授運動系統一章時,掛圖教學應不失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四肢骨、軀干骨、顱骨的掛圖給學生展示,就會知道各自骨骼的形態,如果再結合人的尸骨,教學效果更好,學生會過目不忘,因為這樣講授點撥了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致.在講骨骼肌一節時,結合掛圖講授,學生就會深刻領會深肌、淺肌,屈肌、伸肌的特點,以及與骨骼的關系.神經系統運用掛圖講授可以與骨骼、骨骼肌對比來講,從而得出神經與骨骼、骨骼肌的相互關系。
3.運用多媒體教學法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創新,多媒體教學一改過去那種傳統的在黑板上講授的教學方式。動感十足,形象生動,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動靜結合的方式使教學活靈活現。因此在當今教學模式中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尤其在解剖學教學中更受到學生的青睞。在脈管系統,通過多媒體教學動畫結合的方式,能夠觀察到心臟搏動時四個腔血液流動的規律,以及動靜脈血流途徑和血流特點。這樣能夠使教學繪聲繪色,學生看完后也會一目了然。而且學生學完之后還不容易忘記。勝于單純在黑板面前講解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其他章節運用多媒體教學同樣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教學得需要老師在課下精心做好課件,課件作的好與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一個好的解剖學課件能夠使教學更加逼真,形象而生動。能夠把教材上的東西完全展示出來,讓學生融會貫通。因此,做好解剖學課件是一項基本功。
4.上好解剖實驗課
既然解剖學是研究人體的結構和形態的一門科學,除了在課堂上講授以外,如果再設置解剖實驗課,讓學生身臨其境,直接看到人尸的某些部位如神經、血管、肌肉以及各個臟器的形態、位置,更能增加學生的學習力。因此,解剖實驗課也是不可缺少的授課內容。這樣講授與實驗相結合會增加課堂的實際效果。從而為學習其他各門學科打下良好的基礎。總之,解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基礎課。能否學好解剖學,關系到能否學好其他各門學科。通過形式多樣、授課、示教、學生動手相結合,能夠使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寓理論于教學實踐中。再結合臨床實際中的例子,讓學生知道學習解剖學的重要性。從而達到解剖教學的真正目的。這是我幾年來的教學心得,望與同道做一些參考。同時,在教學活動中,還要與同道多學習,多借鑒,多提高,力求使教學效果更臻于完美。
作者:王國輝 單位:吉林省伊通中醫衛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