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媒體曾經是人們獲取信息和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但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新媒體不斷涌現,如今的廣播不但已經向“窄播”的方向發展,并不斷趨于“定制化”,更有甚者提出廣播“必死”的預言。毋庸置疑,新形勢下傳統廣播媒體正面臨著巨大的困境和挑戰,同時也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轉折并不僅僅是因為新媒體的異軍突起對受眾極大的吸引,更是因為受眾在收聽方式和習慣的選擇上。那么,在新媒體傳播方興未艾的現代背景下,傳統廣播也并非“青山繚繞疑無路”,恰恰是挑戰與機遇共存,“忽見千帆隱映來”。
《媒體時代》(月刊)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審核批準,由湖北省廣播電視總臺主管主辦,全國公開發行的省級學術期刊。雜志系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數據庫(ASPT)來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CNKL)收錄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也是唯一代表湖北省廣播電視業界學術研究最高水準的雜志。
變則通,不變則悖,與新媒體主動融合,拓展收聽渠道,迎合受眾需求,則是傳統廣播媒體面對新形勢、應勢而行的發展之路。
一、廣播作為傳統媒體在當前存在的不穩定性
人們為何說廣播電視是傳統媒體?就廣播而言,所謂的“傳統”在網絡時代的今天,就意味著偏于保守,意味著缺乏進取,意味著未來發展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廣播的優勢是:時效性強,傳播速度快,接收方便,覆蓋范圍廣。與新媒體比較而言,這些優勢正在急速遞減,自主選擇性差,對新事物反應滯后,背負固有的一些習慣,比如,就某些事物長篇大論故作深刻,認為自己永遠正確等等因素,逐漸形成了廣播傳播的弱勢特征。
廣播有著比較穩定的受眾群,如有車一族、老齡受眾等,就本溪廣播電臺而言,電臺的新聞、交通、娛樂、城鄉等頻率都正是適應了這樣的受眾需求,雖有固定的發展空間,但這種固定也充滿著極大的不穩定性。受眾被“分流”是如今廣播從業人員討論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絕大多數人的收聽收看甚至是生活習慣。一部手機便可迅速知曉天下事,一個手機APP應用,便可讓生活變得如此簡單和方便。而時下最流行的滴滴、快滴打車軟件,更讓眾多的哥幾乎選擇了徹底關掉收音機。
新媒體的強勢來襲,聽眾的不斷流失,使得一向以“內容為王”的廣播優勢難以得到充分體現。而廣播媒體一直以來都延續線性播出的方式,這直接導致了廣播最致命的缺點凸顯——它的“不可保留性”,諸多精彩的節目也注定轉瞬即逝。那么,傳統廣播媒體面對如此詬病,如何應對才能揚長避短呢?這是廣播從業者必須思考并付諸行動的課題。
二、新媒體對廣播的主要沖擊需要我們直面
就地方城市廣播而言,目前與新媒體之間有著復雜的共存局面,這種局面如果不能引發我們警醒,不正確面對,不深入研究,對于廣播媒體未來發展極為不利。加之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傳統廣播,特別是地方媒體,已經把面臨如何發展轉變為還能不能生存的問題了。十年前,很少有人能預見新媒體究竟會給人們的生活和習慣帶來怎樣的改變。僅十年時間,你我都切身體會到了它巨大的影響力。新媒體徹底顛覆了傳統媒體的“你寫我讀、你讀我聽、你播我看”的模式。它更方便,更及時,自主選擇性更高,這也成為了人們廣泛使用的關鍵所在。
縱觀新媒體發展態勢,正以其驚人的速度分走廣播受眾,搶占廣告市場,使主要依靠廣告經營收入的廣播盈利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由于新媒體廣告投放具有溝通效率更高、覆蓋范圍更廣、互動性更強、成本更低等優勢,使得一部分廣告商更愿意選擇新媒體。那么,新媒體體系真的如此完善嗎?其實不然,如今的信息量巨大,海量信息大都第一時間通過新媒體發布出去,由于傳播速度極快,很多信息未經證實就已經傳播開來,直接給部分虛假信息提供了衍生的溫床,從而導致謠言滿天飛情況的出現。其實,新媒體的發展對于廣播媒體也具有一定的依附性,比如,新媒體所發布的新聞信息,一部分是來自于廣播電臺的新聞發布平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可信度不高的問題。所以說,目前兩者共存的這種局面是非常微妙的,沖擊也客觀存在,但新媒體沒有置傳統媒體于死地的主觀意愿和客觀動力。
三、傳統廣播與新媒體融合勢在必行
傳統媒體廣播在日新月異突起的新媒體面前已經黯然失色了嗎?
把傳統廣播和新媒體的優勢稍作比較我們會發現,兩者有部分地方是高度契合的,所謂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不是誰取代誰,也不是誰要打敗誰,而是讓兩者互相取長補短,有效利用資源,充分高度融合,不同之處區別對待、具體分析,如此,兩者才能各自擁有自己的受眾群,獲得各自的傳播目的。
網絡時代的信息呈現出一個顯著的特點,即“信息碎片化”模式,受眾往往會從眾多的信息里挑選出有價值、有營養的部分去關注、去解讀,這種方式更像是一個龐大的自選超市,我們只是各取所需。
就本溪廣播電視臺而言,門戶網站燕東e網以及各欄目的微信推送信息,正快速地與新媒體融合,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早在2012年初,當很多人還不知微信公眾平臺為何物時,筆者率先在全臺第一個運用了這種方式,加入到了廣播節目《阿男嘚吧嘚》和《歡樂逗秀場》里,改變了當時只能用短信平臺和電話互動的參與方式,并迅速在全臺普及開來,收到了非常喜人的效果。
“讓世界傾聽你的聲音”這是喜馬拉雅APP軟件的廣告語。喜馬拉雅FM成為了國內最大的音頻分享平臺,其包含有聲小說、電臺精彩節目(非直播)、相聲段子、音樂、新聞、歷史人文等20多個分類600多萬條優質聲音,用戶已突破1.1億,如此龐大的下載量足以證明此應用的受歡迎程度。我們傳統廣播媒體應該充分“向外借力”,從而大大擴展受眾的關注。
廣播的不可保留性在手機應用APP上將會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定期上傳廣播精彩節目至APP應用,讓精彩的廣播節目也成為碎片化信息,以此來擴展收聽渠道和受眾,增加節目的影響力,勢必會給如今“青黃不接”的傳統廣播,注入新生的血液。
在新媒體時代,各種不同的聲音來自四面八方,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被稀釋而變弱,人們不再接受被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斷。置身新媒體蓬勃發展的新階段,主動迎合是當下傳統媒體的當務之急,如果抓不住年輕一代人的耳朵,傳統廣播媒體必定會失去未來。兩者有效融合,讓新媒體成為廣播發展新的支點,廣播不但“不死”,而且還會重煥蓬勃生機。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