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加快,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農業領域也在不斷健全科學技術體系。通過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加強農業機械化作業。通過農業機械化生產發展,不斷增強我國農業生產整體的經濟效率。本文通過對當前農業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發展現狀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并尋求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中更好的發展,從而加強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關鍵詞:電子信息技術;農業機械化;信息化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半月刊)創刊于2012年,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旨在全方位推廣信息時代下電氣、電力、電工科學意識;關注電子各專業技術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和進展;介紹軟件工程、科技、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關注科技傳播與公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
21世紀,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整個社會不斷地智能化、數據化發展。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經越來越離不開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同時也為我國的農業生產帶來了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了我國農業機械設備逐步向電子信息化發展。我國人口基數較大,可耕種面積小,且近幾年人口數量仍在不斷攀升。基于此,不得不不斷加強我國農業機械設備技術創新,以求發揮出有限的土地無限的潛能。因此,我國的農業生產要通過結合電子信息技術與農業機械化,提高農作物生產率,助力農業生產發展。
1 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人口基數較大,人口越來越多,意味著我國對糧食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長。農業的發展,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有著巨大的責任,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在此基礎上,我國開始在農業機械化的基礎上,融入電子信息技術。最近幾年,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中的融合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農業領域對電子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欠缺,對其中的人力物力投入較少,發展較為緩慢。
1.1 沒有認識到電子信息技術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性
就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能夠準確認識到電子信息技術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性的人還只有少部分,這直接導致了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發展受到了較大的阻礙。大部分的農業中對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仍然停留在查詢農業天氣或者相關網站。較其他農業相關技術來看,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還處于初始階段,相關的事業單位還未正視其作用并投入足夠的人力和物力資源,這也是電子信息技術融合農業機械化發展較為緩慢的重要原因。
1.2 電子信息技術融合農業機械化發展僅停留于表面
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電子信息技術發展時間較短,我國對該技術的研究還不夠透徹。而若是國家要想將電子信息技術融入到農業機械化中發展,在人力及物力以及財力資源上的投入是相當必要的,同時還需要有專業的團隊及技術工作者進行深入研究與實踐。而就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專業的技術人員的欠缺是發展電子信息技術與農業機械化結合發展的重要阻力,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就無法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實踐,這也是目前應用仍然流于表面的原因所在。
2 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中應用發展的策略
2.1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中的應用研究,需要長期的人力與物力的投入,因此,政府在其中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政府充分重視起來,并建立相關的完整系統的扶持政策,才能取得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中應用的長足發展。因此,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并督促相關部門設立農業機械化發展標準,以實踐為基礎,設立合理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中應用的相關措施與規范。由點到面,建立重點實驗基地,加大扶持力度提供足夠的資源,吸納相關的專業人才并不斷培訓新的技術人員,經過實驗總結出最佳的結合方案,再向農業地區進行扶持推廣。
2.2 不斷促進技術創新與開發
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中的應用對于我們來說還是一個較新較陌生的領域。因此,在這項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中,我們要循序漸進,突出重點,遵循由簡到繁,由易至難的原則進行研究,穩步提升技術水平。同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技術都只有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使人信服。因此,要先選擇性的進行試驗推廣。通過技術研發,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設備的使用效率,從而促進農業生產率的提高。我國與國外先進國家的農業機械化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距離。因此,我們對于先進的研究技術,要敢于引進,引進后要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改善。在這項技術的應用過程中,要明確目標,對于生產需求大、生產規模大的農業機械化設備要優先改革,以農田生產、蔬菜園藝和禽畜養殖三大重點農業產業為中心開展技術開發。技術的開發要始終以我國目前農業發展的實際狀況為基礎開展,從而達到農業產業的實際需求。把握當前國家及當地政府對農業生產的扶持契機,應用電子信息技術不斷推動農業機械設備的自動化發展,減少未來農業的勞動力投入,促進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
2.3 加強組織管理和產品宣傳力度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任重而道遠。我們還需要不斷提升我們對其應用的技術水平。盡管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農業機械設備的性能及維修上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設備的抗風險問題,這需要技術人員的深度分析,通過設備性能的優化與提升,最大程度的滿足我國不同的農業生產地區以及農作物產品生產需求。促進農業生產朝著集約化、智能化、自動化縱深發展。通過加強組織管理,對具有較高的普適性地區建立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應用示范基地,調派專業的技術人員開展調研。通過完善相關的生產技術,再派遣至各個地區進行大力宣傳,通過開展講座、研討會的形式進行技術推廣。在更多的農業地區建立相關的農業示范區,并在各個地區設置專業人員進行實地調研,選擇符合當地農業生產需求的電子信息技術的農業機械化設備,從而穩步將該技術向全國各個地區推廣,促進全國整體性的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3 結語
通過電子信息技術與農業機械化的結合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效率,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同時促進我國的農業機械設備的創新。因此,電子信息技術與農業機械化生產結合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家與相關企業工作者都要尤其重視,并不斷投入更多的人力與物力,重視這一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在農業機械化進程中不斷發展與創新,助力我國農業現代機械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翟玉紅,劉紅彩.農業機械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對策探討[J].湖北農機化,2018,206(05):7.
[2]鄧衛斌.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7(4):160.
[3]謝寶華.論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7(24):8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