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法藝術蘊含著身后的哲學內涵,哲學意義在書法藝術中得到最簡潔明了而又充分得展示,書法藝術中蘊含著哲學的靈魂。書法講究心正則筆正,社會上有一些不良的風氣影響著設計師的思維,有些設計師唯利是圖而喪失良心。所以設計師學習書法的必要性在于中尋求自身的“心正”。只有通過心正才會設計出優秀的作品。
關鍵詞:書心、書法、設計
引 言
國外有的某一部小說里有這樣的一個情節:有一堆夫妻于同義詞旅途的同一節車廂中不期而遇。雙方經過交談才知道,原來彼此是住在同一座城市的老鄉,深入了解以后才得知,兩人又是在同一條街居住,甚至是同一棟公寓內,這是雙方才恍然大悟,原來竟是朝夕相處的兩口子。這看似荒誕的故事清潔似乎是在暗示熱門某些道理:最熟悉的往往是最陌生的。
猶如故事中的這對夫婦形同陌生人一般可笑,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竟是如此的普遍。說來讓人難以置信。人們廣為熟悉的書法藝術同樣也是最說不清楚的陌生藝術。
中華民族藝術的靈魂
象征著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藝術的靈魂,無論是在人文精神的傳承性上還是在應用的普遍性上,都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匹敵的。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現今社會并未賦予書法以獨立的藝術品格。最令人不解的事在當代美學藝術分類中也無情地將書法藝術排除在藝術之外,這看似可笑,但卻是事實,舉最簡單的例子,全國中小學普遍使用的,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關于“藝術”的解釋是:“用來形容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類似現象在類似典籍中隨處可見,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了。
書法中有書心,即書為心畫。設計師設計的產品也是設計師自我的一種外在表現,既然是這樣,產品的存在的合理行,意義與價值體現,很大程度上依托設計師的內在修養,在此設計師的品德修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并且書法的哲學包羅萬象,蘊含著深刻的設計原理,例如老子的有與無,就在當代的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空間設計被廣泛的應用。這就是我國傳統藝術博大的包容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長沃爾特•格羅佩斯被征入伍,他的這段人生經歷影響了他對現代主義設計的看法,改變了他的人生觀。在戰場上他看到了批量生產的工業化產品化作武器后對人類的生命以及文明社會造成的破壞。戰后,經過努力格羅佩斯被委任工藝美術學校與魏瑪藝術學院的校長,獲準將這所合并的學校更名為國立建筑學院,即包豪斯。正是因為在戰陣中的經歷,包豪斯將對學生的德育可以說是和專業學科教育擺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書法藝術的目的和本質就是對文字意義的超越,即使個性化的表現。所謂個性化表現其實是人在其所創造的藝術中的綜合反映,其內涵與外延極其豐富。內涵包括藝術家的性修養、情感、情緒、和下意識的感覺等內在的個人的特殊因素;外延包括藝術家對一切事物的理解程度,以及外部事物,社會因素對藝術家的影響和反應。后人評價王羲之書法如行云流水般的優美與灑脫,矯若驚龍,飄若游云。充分的反應后世文人所企羨和追摹的魏晉風度,唐代顏真卿的書法那鐵澆鋼鑄般的線條,寬博舒展的結構,充分反映了氣勢宏大的盛唐氣象,都說明了書法藝術與當時社會思潮有密切關系。個體化表現的內涵的個人因素最重要的是自由度,藝術的本質是自由的也是就此意義而言,因為藝術的本質歸根結底是反映人類的本質。
設計思維與書法哲學
中國傳統文化哲學中,儒家與道家的思想必然在書法中有所反應與詮釋。許多藝術設計論家也紛紛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設計中的型形上反思。中國書法恰恰為只提供了一個可行性的橋梁。
在創作書畫的過程中修身養性洗滌心靈。老子著述的《道德經》開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為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2者同出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且不管老子的企圖與本義,而似乎是在解釋和闡述書法藝術的精髓與要義。
書法藝術克明,因為世界萬物均可名。古今程某為書法,亦有稱其為書藝或書道,更有俗稱為毛筆字。明明本身是對事物的一種認識,是根據事物的特征內涵形態性質等等的認識命名。
故常無以觀其妙。常無始抱一種虛靜理性的目光,不懷有偏見與雜念,方能認識書法藝術的真諦,方能體會與感受書法藝術的微妙與精深。所以,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有欲觀其徼。因常無,因靜虛理性,方能認識和觀察到有,唯有以藝術存在的方式和變化規律的角度去認識藝術,方能感受到藝術的極端表現,在藝術中一切出人意料的都是是最激動人心的。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兩者即黑與白,玄謂之曲盡變化,奧妙無窮,道本身是深不可測,難以窮盡的。名可名而非常名,黑白二者都處于變化之中。書法藝術的人格以及變化是無限的,故書之名也為之玄,在于無限性。
很多人處于書法藝術中卻不知書法為何物,道本質地全方位地反應一切,因為其是自然地,辯證的和充滿想象的,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對道德認識,探討與研究是可以一會兒不可言傳的。書法之道與自然知道一樣。都體現在此虛化的存在形式和變化過程及規律中。老子的道是研究探討天地萬物的次序化,孔子的禮是關注和穩定社會人際關系的次序化,書法藝術史研究表現線條之間的次序化。次序化蘊含著自然界天地萬物,同時也蘊含著書法藝術的無線多樣。
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概念,即仁;對書法藝術的規范而言,就是感情與個性的真。古人對書法藝術之真誠流露,論述頗多。引三則:
夫人靈于萬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發。蘊之為道德,顯之為經綸,樹之為勛 ,立之為節操,宣之為文章,運之為字跡。
—項穆《書法雅言辯體》
余謂筆墨之間,本是觀人氣象,書法亦然。虞世南字體馨逸,舉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氣,即所謂喜氣也。 徐季海善用渴筆,世狀其貌,如怒貌抉石,渴驥奔泉,即所謂怒氣也。 褚登善、顏常山、柳諫議文章妙古今,忠義貫日月,其書嚴正之氣溢于楮墨。
—周星蓮《臨池管見》
筆墨性情,皆以其人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
—劉熙載《藝概書概》
項穆之所謂“”蘊之為道德,顯之為經綸。是將情感個性與儒家的仁直接聯系,繼而又言“運之為字跡。”顯然是將書法與儒家思想的仁合為一體,不可分割。周星蓮則是將喜怒哀樂,嚴正率真的感情與個性,在書法藝術的各種表現作為一種客觀評述。劉熙載則更為直接地指出,筆墨性情就是人之情性。唐代柳公權的“心正則筆正”,為后人時代推崇,這也是孔子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德藝術詮釋。
書畫清高,首重人品,書畫的這種精神反作用于人的性情,使人在書畫創作的過程中得以修身養心。
結論:
中國古典書法具有的美學精神,在設計中是最重要的。他在現代書法美學所倡導并推進的“回歸感性,回歸生命,回歸人的整體。”的審美活動中,使現代設計人有了一種強烈尋根意識。
中國文化注重人文精神,肯定人性之善,以人道、人性、人格為本位,強調仁心與天地萬物一體和人的文化陶冶建構作用。中國人文精神深體“天人合一”之道,講求天、地、人“三才”統一,以道德、理性、感性、慧心、人文精神為依托,內外兼修。書法以線的飛動,墨的潤滑,心手相合,抒情寫意,劃出了中國文化的深層精神軌跡。中國書法是人生境界和生命活力的跡化,是最具東方哲學意味的東方藝術,在現代文化轉型時期和東方文化整體創新的歷史節點,中國書法哲學的介入必將使藝術設計煥發新的光彩。
參考文獻:
[1]卞云.《書法哲學》. 黑龍江出版社,2007
[2]王岳川.《書法文化精神》.北京大學文化書法研究叢書,2008
[3]陳振濂.線條的世界[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4]趙珍.中國傳統書法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的應用[D].遼寧:沈陽航空工業學院,2010
[5]鞠曉玲.淺談書法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黑龍江史志,2009,(17):55-57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