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原創動漫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觀眾的審美要求和思想追求, 國產動漫普遍呈現出內容缺失、文化內涵層次降低等態勢, 這不僅是動畫創作題材等方面的問題, 還是創新思維缺失所導致的沉疴宿疾。為此, 我國原創動漫要在批判中革新, 不斷尋求題材、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以及動漫技術等方面的創新性思維, 讓“傳統”走向“創新”, 只有創造性思維才是原創動漫產業發展不竭的源泉。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以科學、求實、創新的態度辦刊,促進藝術科研發展,展示藝術教育成果,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服務。本刊關注藝術領域的新觀點、新藝術形式,對戲劇、音樂、美術等藝術形態加以研究,形成了獨特的特色。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 我國原創動畫迎來了發展的蓬勃時期, 以傳統民間文化為題材的一系列動畫作品, 如《大鬧天空》《鐵扇公主》等極具藝術價值的經典作品為中國爭取了諸多榮譽。譬如《大鬧天宮》在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獲得了短片特別獎, 在第二屆倫敦國際電影節獲得了最佳影片獎, 確定了中國動漫在國際動漫史上的超然地位。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日美等國家在題材內容上不斷創新, 勇于顛覆傳統的創作方式, 其動漫作品得到了廣泛認可, 在國際上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動漫影視市場。而此后中國的動漫創作卻停滯不前, 在國際市場上逐步呈現出被動的趨勢。其傳統題材的束縛, 以及過度說教的內容形式, 一度引發國內觀眾的反感和抵觸心理。為此, 現代國產動漫應充分認識自身發展的現狀, 杜弊清源, 大膽嘗試, 在題材、形式、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方面愈加重視創造性思維, 力求振興國產原創動漫產業, 迎來新繁榮時期。
一、故事題材的創造性展現
歷數好萊塢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動漫作品, 從第一部彩色動畫《白雪公主》開始, 此后的每一經典作品無不將主人公置身于激烈的戲劇矛盾沖突之中, 創作題材來源之廣, 涉及文學經典著作、戲劇、神話故事以及中國傳統的民間故事。好萊塢依托強大的文學架構, 制作出許多深受觀眾喜愛的經典動漫影視作品。如出自《圣經》故事的《出埃及記》, 出自古希臘神話故事的《阿拉丁》以及出自中國傳統民間故事的《花木蘭》等, 這些作品結構復雜、人物形象豐滿, 故事情節蕩氣回腸, 吸引了眾多觀眾。其題材選擇的突破創新無疑是好萊塢占據國際動漫市場的一把利器。
反觀中國現代動漫影視作品的題材選擇, 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固守自封后, 其創造性思維也開始初試鋒芒。如當下熱播的《大護法》和《十萬個冷笑話》等動漫影視作品, 已突破了傳統題材的束縛, 逐步走向成人受眾, 彰顯個性化的發展道路。
以后現代主義表現風格為主的《十萬個冷笑話》, 是一部以青少年為目標受眾的漫畫而延伸出來的動漫影視作品, 上映之前就積累了大量前期市場基礎, 上映以來票房累計1.2億, 位居國產動漫電影票房排名第二位。不同于傳統的國產原創動漫, 該作品題材主要源自具有高度網絡化和娛樂化特征的現代社會, 融合了白雪公主、葫蘆娃、海賊王等數十個經典動漫情節, 并結合當下學生和青年上班族的典型生活現狀為故事脈絡主線, 內容天馬行空, 情節錯綜復雜。夸張的人物形象和高度娛樂化的網絡語言, 精準地把握了時代受眾的需求, 值得當下動漫影視作品在題材創新方面進行思考。
二、角色形象的創造性展現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 鋪天蓋地的視覺信息不斷進入觀眾視野, 人們已經習慣了“讀圖”式的閱讀習慣和觀影方式。在浩如煙海的卡通動漫世界里, 角色造型形象無疑是最直接地作用于人類視覺感官, 博取關注度的鑰匙。動漫作品中角色造型以千變萬化的視覺表現, 敘述著取自不同題材的生活故事, 給人們帶來快樂的視覺享受的同時, 又簡明扼要、深入淺出的傳達深刻哲理。正如好萊塢史上諸多耳熟能詳的動漫角色形象, 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這些產生于虛擬世界的角色是一部動漫影視作品的靈魂, 更成為我們心靈的朋友。
角色形象是以美術中不可言傳的形式來反映和敘述故事的。無論是《大鬧天空》中一個筋斗能夠翻越十萬八千里的孫悟空, 還是《貓和老鼠》中令人忍俊不禁的湯姆和杰瑞, 都是以鮮明具體、極具創造性思維的角色造型來演繹富有趣味性的故事, 揭示令人深省的哲理內涵。譬如《大護法》將角色形象劃分為兩類, 一類是“似人非人”的花生人, 另一類是以大護法和太子為首的正常人類。第一類人群的形象創造性思維在于, 他們的外形酷似花生, 面部只有兩只眼睛、一個嘴巴, 并用畫出的“假眼、假嘴”粘貼著, 眼神呆滯, 毫無靈魂可言。但這一形象的創造, 卻與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相應和。這些花生人代表著生活中的每一個普通人, 形象設計無不透漏出群體性的麻木、保守與從眾。通過這些外在形象的描寫揭示出群體在面對困難時往往呈現出被動接受, 毫無反抗的現狀。
動漫創作者構建角色形象的目的不在于顯示自身的繪畫技術何等嫻熟, 而在于表達內心的設計意圖。為了使設計意圖在創作中能夠自然展開, 創作者要充分展現創造性思維, 發揮豐富的想象力, 最終賦予角色獨特氣質。正如迪斯尼公司以中國傳統民間故事為題材拍攝的《花木蘭》, 雖然基于中國傳統題材, 但其設計充分體現出動漫創作者的創造性思維。作品中的角色形象保留了東方女性的氣質特點, 修長的面容和身材, 烏黑的頭發, 黃色的皮膚, 人物線條簡單流暢。角色的整體造型與影片主題達到完美統一。但這位“美國木蘭”也為我們帶來了全新意義的花木蘭形象, 從性格、文化等方面體現出多元文化融合的整體特征。
繼《花木蘭》和《功夫熊貓》之后, 又一次將東方文化發揚光大的還有《魔弦傳說》, 這部充滿東方魔幻色彩的動漫影視作品, 在人物形象創作方面的靈感來源于中國古代。作品中包含著“中國龍、紙燈籠”等東方元素, 著實讓人著迷, 不少具有東方文化情懷的影迷大呼此片良心制作。與此同時, 還值得關注的是這部具有東方韻味的美式動漫背后, 是中國動漫者的創作加盟。譬如作品中大反派“巨骸怪”原形的首次現身, 其形象的設計者為國產動漫家徐寧, 他坦誠靈感來源于《哪吒鬧海》, “巨骸怪”巨大的身軀, 猙獰的面目, 雖然看起來恐怖兇殘, 卻是衣服病殃殃、慢吞吞的形象, 內心與外表的極大反差可以說是這一角色創造性思維的體現。作品播出后備受觀眾好評。
三、故事情節的創造性展現
中國動漫在很長一段時間處于發展的沉寂期。原創動漫在創作的黃金時期, 創作手法享有極大自由, 但主題和故事情節的表達卻相對狹隘。這一時期乃至而后很長一段沉寂時期, 主題和故事情節可用八個字概括:懲善揚惡, 改過自新。在傳統題材的局限下, 故事的編排難以突破傳統觀念, 觀眾流失問題日漸嚴重。于是, 現代動漫制作者鑒古知今, 自覺在故事情節編排上尋求新意, 在后續創作的一系列作品中也體現出創造性思維的突破。
在傳統題材故事情節創新方面, 以《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最為突出。該片在深厚的群眾基礎上, 以“舊瓶裝新酒”的故事情節, 贏得一片叫好聲, 成為2016年暑假檔一匹黑馬。創作者傾心打造, 精心雕琢, 規避了以往受眾廣為熟知的“取經路上打斗”的情節, 而是以原創性的精神結合現代影視敘事手法, 選擇了以唐僧的前世江流兒與他的“英雄”為敘事主角, 演繹了“成長與救贖”主題的敘事故事。具有東方神韻與美學意境的畫面在作品中展開。云霧繚繞的水墨山水和重巒疊嶂的亭臺樓閣, 在令人驚艷的皮影呈現中征服了“全年齡”觀眾, 也挽回了無數國產動漫愛好者的心。其故事編排貼近受眾心理, 根植于傳統經典著作基礎上, 通過跌宕起伏的情節透出“大圣”身上所具備的英雄抱負。特別是影片最后“大圣”的那一聲吶喊, 讓無數觀眾埋藏在內心深處的“英雄”意識被喚醒, 體會到強烈的文化自豪感和久違的心靈震撼。
除了傳統題材的故事創新, 現代動漫影視作品對于社會問題層面的涉及愈加凸顯。譬如定位于“兒童”視角的《大耳朵圖圖》, 作品故事情節的編排傳達出“道德良心取向”的社會規則性價值觀。無論是婚姻家庭、友誼愛情、合格公民等方面的價值取向, 均有提及。可以說, 這部“寓教于樂”的動漫故事迎合了當下最為突出的問題, 承擔著價值觀念的引導作用, 在諸多以教育為主的動漫作品中可謂是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性的動漫佳作。
四、動漫技術的創造性展現
回顧中國原創動漫的發展史, 自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就創作出一大批經典的定格動畫。《神筆馬良》《阿凡提的故事》《愚人買鞋》等經典的定格動畫作品, 在90年代卻逐漸被動漫制作人和觀眾所遺忘。如今, 現代原創動漫的發展似乎呈現出定格動畫的回歸趨勢。這與定格動畫的技術優勢是分不開的。定格動畫的創作與其他動漫創作的流程基本一致, 但其顯著優勢在于動漫中期的制作。畫面呈現可通過特殊拍攝手法展現在現實拍攝中無法呈現的拍攝效果, 特別是在現代電影技術的不斷革新下, 表現形式也愈加寬泛, 如布偶動畫、黏土動畫、剪紙動畫、皮影動畫等。
在現代原創動漫的作品中, 使用定格動畫拍攝技術的作品獲得了越來越多觀眾的關注和認可, 其中不乏《大圣歸來》和獨具東方意蘊的《魔弦傳說》。此類作品展現出來的間歇和跳躍的美感, 是現代動漫技術無法呈現的獨特魅力。以《魔弦傳說》為例, 作品除了向東方文化致敬, 其定格動畫技術也是令人驚喜的亮點。當然, 拍攝過程是十分艱難的, 因為定格動畫要求每一個角色乃至情節的呈現都需要手工制作完成, 精細到每一根頭發。不光人物造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制作和設計, 動畫場景的每一幀都需要精雕細琢。但在艱難的拍攝之后, 作品所呈現的效果遠遠超過許多現代動漫制作技術。這凝聚了動漫制作者的愛和靈魂, 作品中每個角色形象都有血有肉, 十分逼真。為了呈現作品中極重要的一個反派形象, 動漫制作者特意打造了整部劇中的“巨無霸”骷髏, 其等比例制作模型打破了動漫制作史上最大人偶的紀錄。雖然這種形象在主流2D動畫技術中實現并不困難, 但要想在定格動畫中呈現是極為不易的。
此外, 《大圣歸來》以皮影定格動畫的形式回歸大眾, 其表現效果也足以驚艷觀眾。作品通過定格動畫的創造手法將“大圣”這一震天撼地的英雄形象生動再現于熒屏之上, 獲得廣泛的認可。由此可見, 在經過二維、三維動畫的技術突破后, 國產原創動漫逐漸回歸傳統, 將定格動畫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創作內涵。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