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媒體對新聞攝影要求的不斷變化,數字化攝影正在取代傳統的攝影,在新聞行業中,從事攝影行業相關人員的攝影觀點與攝影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新聞媒體攝影工作者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積極改變新聞攝影的觀點。本文對傳統和數字化攝影的優缺點進行了對比,闡述了數字化的意義和內涵。
《新聞天地》創刊于1996年,為半月刊。是湖南日報報刊集團主管的新聞類綜合性學術期刊。中國知網、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國內外公開發行。
在數字化浪潮不斷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傳統的紙媒、電視還是新興的網絡媒體都在強調用視覺來沖擊讀者的感官,大量運用攝影圖片可以使讀者更加快速、容易地理解核心內容。在新聞史的歷史長河中,圖片新聞的地位逐漸提高,已經超越了任何一個階段。因此對一切數字化的今天,數字新聞攝影的研究也就顯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一、新聞攝影的現狀分析
新聞媒體已悄無聲息地進入了數字化時代,在這個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傳統的新聞攝影工作模式已經很難發展和生存。圖片新聞在媒體新聞中的重要地位又日益凸顯。因此,很多的圖片編輯和新聞攝影記者甚至媒體負責人都感到一些不適。數字化媒體時代下的新聞攝影在面臨巨大挑戰的同時,也伴隨著重大的轉折和機遇。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許多外國的專業攝影人就提出了新聞攝影是否已經走向死亡的問題。提出這個問題的攝影人主要觀點是:版面大小限制了圖片大小、高清彩色印刷費用高昂、膠片攝影無法滿足快速傳播的要求。這些問題都使新聞攝影進入了一個十分艱難的困境。
二、新聞攝影向數字化過渡
面對這些問題和困難,需要媒體開始向數字化攝影轉變,數字化攝影雖然可以完美地解決傳統攝影的不足,但是許多媒體幾十年使用傳統相機,一旦全面投入數字化必然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和對后期處理人員的大量培訓。雖然數字化技術是以后攝影的發展方向,但是也應該有序推進。在購買數碼相機時盡量選擇傳統相機廠家的數碼相機,以便鏡頭可以兼容,對一些紀實性較強的新聞領域較先進行更換數碼相機。新增加的用于后期處理照片的計算機要盡量選擇色彩真實的顯示器,并且經常使用類似紅蜘蛛的校驗器進行校驗,保證顯示器所見與印刷后的色彩一致或接近。圖片的存儲備用要選擇質量上乘的移動硬盤進行多硬盤備份,有條件的單位還可以選擇云技術對照片進行存儲備份。
三、新聞攝影數字化的優缺點
數字化攝影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提供拍攝的時效性,也給照片造假帶來了方便。筆者總結了數字時代新聞攝影的優缺點。
數字化時代下的優點:
1.降低拍攝成本,提高時效性。傳統的膠片照相機在拍攝不同環境時,需要在不同光線和高低速片之間進行更換,這就浪費了大量的膠卷,數碼相機只需要通過設置感光度即可以實現這種轉換。
時效性是新聞的重要特性之一,尤其是今天不斷發展的新興媒體。很多新聞事件剛剛發生,網絡、電視、手機移動端等新興媒體就以極快的速度發布出來。傳統的銀鹽膠片時代需要將拍攝的膠片進行沖洗、放大、選片、編輯等一系列步驟,照片從拍攝到發稿需要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嚴重影響了新聞的時效性。數字化攝影顛覆了傳統的一系列工序,照片由CCD等感光元件轉換成0和1的數字信號存儲到內存卡中。比較高級的相機還支持遠程圖傳,在按下快門的同時照片已經傳到編輯部編輯的手中,可以做到即拍、即傳、即編的快速模式,甚至在新聞事件發生幾分鐘后就可以發布新聞,這對于每一個新聞記者來說都是興奮的。
2.降低前期拍攝難度、擴大稿件來源。數碼相機比傳統相機操作簡單,傳統相機在拍攝過程中不僅要專注鏡頭捕捉新聞的瞬間,還要對構圖、色溫、對焦、曝光等技術進行處理。照片在按下快門之后就很難再進行技術處理。但在數字時代,照片都可以后期通過計算機軟件,如Photoshop、光影魔術手等進行處理。大部分數碼相機還支持RAW格式拍攝。這種格式在按下快門的一瞬間并非直接將鏡頭里的景物簡單地存儲成數字文件,而是將光線、色彩等信息分別記錄方便后期處理,以得到攝影師滿意的照片。這便使新聞攝影前期拍攝的技術難度大大降低。在一些突發新聞事件中,許多網友通過手機、便攜式數碼相機第一時間拍攝到最有價值的照片也可以成為新聞稿件的重要來源,讓讀者能夠通過圖片了解更多的新聞內容。
3、為特殊條件下拍攝新聞照片提供了有力保障。對于一些特殊領域,比如戰地記者,他們采用傳統的方法攝影阻力很大,對光線的要求也非常苛刻,如果是數碼相機就可以通過相機快速設置感光度來減小拍攝難度,比如新華社的著名攝影記者黃文,在科索沃戰爭發生的過程中,她就是利用數碼相機,并且很順利地解決了我們剛才提出來的那些待解決的問題。傳統相機在光線不足時必須使用閃光燈進行補光,這對戰地記者來說是十分危險的,數碼相機可以通過提高ISO或者后期補光的方式完成特殊環境的攝影,為讀者留下非常珍貴的照片資料。
4.更方便的展示和交易平臺。傳統的照片如果要展示則需要通過大幅沖印并且布置在一個較大的展廳內進行展覽。而且大部分的照片都是停留在膠片上由于資金、場地等原因無法沖印和展覽,這導致了攝影師大量心血的浪費。現在出現的線上展示平臺可以將數碼照片上傳到網絡上進行展覽并且可以整體或者局部放大,也可以通過交易平臺,將拍攝的照片直接掛到網上進行銷售版權,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瀏覽后付費下載并使用。
數字攝影雖然有很多優點,但是缺點也很突出,傳統的新聞攝影運用多張底片疊加、底片遮擋等技術也可以制作出虛假照片,但是這種方法費時費力而且容易被識破,造假成本很高,這使得在傳統攝影的時代很少有造假的新聞媒體和攝影師,照片的真實性基本可以得到保證。但是在數字化時代,新聞的場景很容易被無中生有、憑空捏造。一些照片通過后期的處理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而且造假成本也很低。例如近幾年國內很多地方突發暴雨,網絡上也經常流傳一些地鐵、地下商場變成水簾洞并且積水很深。一些照片經過現場求證后發現是通過軟件進行后期處理,顯示的水位要比實際高出很多,是人為造成的“洪水災害”現象。這種場景拼接等技術通過軟件很容易實現,而且拼接后很難被發現。
四、問題的相應對策
數字化攝影所出現的弊端,我們必須要認真研究如何解決新聞攝影真實性的問題,必須對新聞攝影師進行道德教育,讓攝影師在腦海中根深蒂固地認可這種職業道德,完善數字時代下的工作監督機制,制定統一的行業規章準則。必要時可通過立法方式解決違反職業道德的攝影師,從根本上杜絕這種現象。當下,一些發達國家和我國的較大的媒體已經建立起了相應的、比較完善的工作機制。
具體的操作可以借鑒國內外比較成熟的媒體,咱們以法新社為例,他們在對數字圖片的后期處理中,要求遵循以下幾點規定:
1.只能對照片進行適當的裁剪、加減光、在一定范圍內調整色彩色調等處理,禁止修改圖片內容。
2.調整色彩要在一定的范圍內調整,必須保證調整后的色彩與當時的氣氛一致,如果必須調整其他色調必須通過說明向讀者說明情況,并且盡量減少色彩調整的范圍。
3.誠實是任何一個新聞記者的最高準則,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
4.如果在圖片處理過程中遇到突然情況,必須向上級報告并咨詢處理方法。應該特意說明的是,數字圖片的后期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僅限在對色調、必要裁剪、對比度、曝光等進行處理,這些處理必須是在保證照片的真實性的前提下進行。如果必須對照片進行部分修改,需要將圖片進行文字說明,而且這類圖片不允許作為圖片新聞使用,只作為封面或者插圖使用。
數字時代下的圖片傳播,為了保證真實性必須由政府、媒體和公眾多方面監督,三方共同著手解決這一問題。政府方面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對觸犯法律的依法進行處理;宣傳部門要加強網絡監管,建立媒體信用記錄體系,對不良媒體進行公示甚至取消媒體資格;設置人民監督員機制,利用人民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維護數字化時代下圖片傳播的真實性。
總而言之,數字應用越來越多,新聞攝影也面臨重大的機遇和挑戰。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需要發揮自己的長處,充分利用數字時代的特長來發展新聞攝影,保證攝影真實性。只有這樣,新聞攝影才能在新時代下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潘江,容晨. 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實踐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 無線互聯科技,2015,24:74-75;[2]易行. 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實踐面臨的挑戰[J]. 新聞研究導刊,2016,08:263,272.;[3]閻鵬. 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理論的研究方向[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12:58-59.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