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滿族的剪紙工藝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也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是將所要表達的字體、人物或景色用剪刀在紙上表達出來,其形式豐富多樣。在高校教學中融入滿族的剪紙藝術,不僅能夠豐富課堂中的學習內容,還能增強學生們對于傳統剪紙文化的認識,提升學生的自豪感、創作以及實際動手能力和技能,傳承滿族剪紙工藝。
張磊, 華東紙業 發表時間:2021-08-11
關鍵詞:高校教育,滿族剪紙,課程資源開發,文化傳承
1 對滿族剪紙的深層認識
根據社會和歷史學家的證實,正是由于滿族剪紙的基礎條件才為滿族剪紙的形式和流行提供條件。在后金皇太極時就有女真人造紙,這為后來滿族剪紙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基本的材料基礎。
在大約兩千多年前,我國遠古的先民們就用自己的智慧開始對剪紙藝術進行探索。直到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時,人們對剪紙藝術的研究才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在2009年9月,剪紙藝術被成功列入到《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中,由此可見,剪紙藝術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性。剪紙藝術是一種歷史悠久且流傳廣泛的民間藝術,它的表現形式具有較強的民俗感染力與實效性特征,所以被現代藝術設計的各個領域所運用。
滿族文化都具有很多年的歷史了,在傳統文化中最具有影響力之一的,剪紙藝術首當其沖。滿族民間藝人都是十分有才能的,對于那些做剪紙的藝人們,他們都把自己的所見所感所聞,所喜歡的人物,景象,書籍內容等剪成貼紙,用它們來裝飾我們的房屋,同時這也是記憶我們生活的方式。其中滿族剪紙的代表作《生來人兒》,它是因為人們對魔神的崇拜才制成的。我們還對動物的神靈擁有崇拜,因此像《狗》《貓》《豬》《鹿》《鷹》等剪紙并不少見,它們通常會被人們作為吉祥物貼在墻上。在滿族剪紙方面還有很多,像《祭祖》《野祭》等剪紙作品,它的內容是關于民族祭祀方面的活動,這反映了滿族的習俗。
2 高校教育對滿族剪紙技藝的重要影響
滿族剪紙藝術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而這種的形式和風格的產生都離不開他獨屬的生活標準,生活狀況,民風民俗,宗教信仰等的影響,如今滿族的剪紙文化已經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就意味著它的傳承不再局限于我們現在的民間藝人、農民,更好的傳承就需要以農民、民間藝人和其他的愛好者根據他們各自的方式來進行傳承,但是它的傳承還要依托于我們在對滿族剪紙的探索研究意義上,并且大力采用各種方式進行推廣,只有這樣滿族剪紙文化對如今社會的影響力才會更大,它傳承的才會更遠。許多高校他們的對藝術專業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視的,現在已經陸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師范生進入教育崗位,肩負起了培養滿族剪紙文化傳承人的責任,將民間藝術傳承到世界各地。文學藝術家看待中陽剪紙是從不一樣的文化層級之中來區分出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征,之后我們會神奇的發現出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足跡在中陽剪紙上有所體現,而其中關于遠古文化的遺存則顯得異常重要,可以說是歷史的活化石也不為過。每一幅的中陽剪紙,都不是簡單的剪紙藝術,而是都具有著萬般之重、凝聚著千年文化史的歷史紀念碑。
3 剪紙技術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
學校的教師在假期期間一共搜集整理了近千條有關剪紙的素材,并且根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對剪紙校本教材進行重新修訂,其中有關教 材 配 套 的 剪 紙 系 列 微 課 程 就 制 作 了200來個,同時還拍攝制作了“百井剪刻紙藝術”、“百井剪刻紙藝術傳承人”、“百井剪紙社團”等系列專題片。學校組織片組、周邊學校20多位美術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及部分領導、專家組成剪紙網絡名師工作室,既研討開發教學資源,又充分共享應用教學資源,成為地域內剪紙交流、資源整合的新型平臺。
4 滿族剪紙與高校課程融合
4.1 整體性階段
從小學到大學的每一個階段,在剪紙藝術和高校課程融合下,藝術課程如今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它在教育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發揚、傳承,缺少其應該有的繼承人,對于藝術方面的科室的重視程度遠遠低于參加考試的課程的重視,并且因為還有在師資力量和經濟方面的束縛,藝術課程就會變得形同虛設。在這種形勢下,將這些快要失傳的民間藝術與我們現在的教學課程相互融合是一種勢在必得的趨勢,這樣既能讓學生們繼續的對民間藝術進行傳承和認識,也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在藝術方面的知識,讓學生的生活更加豐富,更加有趣,這才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最大意義。所以將滿族的剪紙文化合理的與 教 學 課 程 進 行 融 合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意義。
4.2 剪紙藝術與高校課程融合的必要性
在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下在藝術課上我們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們進行可實用性的操作,這遠遠比記憶知識點更為簡單、更為有用。
4.3 剪紙教學的宗旨
(1)通過對民間剪紙文化的了解、學習、體驗,培育和加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給他們的精神體膚注入優秀的傳統文化基因,增加他們的民族情感和人文認知。
(3)提高修養,完善品性,凈化心境。
4.4 剪紙藝術與高校教育融合優勢
更好地讓學生們了解剪紙,喜歡剪紙,愛上剪紙,為非遺文化的傳承,打下扎實的基礎。利用剪紙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鍛煉手腦協調,以便更好的學習文化,掌握將來建設社會的能力。通過剪紙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圖案中的吉祥符號,最終能夠熟練使用,在現代文化中注入我們民族自己的 DNA。
剪紙能培養孩子相關肢體互相協調配合的能力。在剪紙當中,一般都會要求眼要準手要穩,這就需要孩子眼睛和手的運動頻率保持一致。長期以往的話孩子便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了手眼協調的目標追求。
剪紙能培養孩子在學習創造方面的能力。創新就是在一個或者一件事情的基本概念和框架下,通過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來達到某種特殊的需求。每個人的想象力無終止的,不會因年齡的增長而消退,只不過人們無法適當、精確的表現出來;而剪紙這通俗易懂的文藝就很容易發揮出想象力來。首先,在剪紙制作過程當中,多一刀或少一刀最終是會影響成品的。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當學生完成你規定的內容后,在之下的時間里一些學生會利用當時的紋樣再添作一番,或者無意識的的畫些紋樣出來,最后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來。
4.5 高校滿族剪紙教學執行
(1)俗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們需要找到具有鄉土特色的剪紙內容,量身定做教學方案和校本教材,逐步形成剪紙特色教育。同時,我們的學生是以學習基礎功課為主的,拿出大量的時間來學習剪紙并不現實。因此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前充分做好準備工作,首先篩選、整理出優秀的作品,找出構思設計制作等各環節容易出錯的地方,制訂出方便、快捷、易懂的教學方案。總結出先進的經驗,有理論有表演有指導,使剪紙教育更進一步深化和完善
(2)針對學生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在教授基礎知識后可多進行命題練習,放開手腳讓學生各自練習作品創作,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積極因素,提高學習效率,繼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比如教“年年有魚”一課,先弄清年年有魚主題剪紙的民俗知識、使用常識,學習魚的結構特點,運動造型,再學習與魚相關連荷花、荷葉,水紋,山石等的各種元素,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路,創作出自己滿意的剪紙,作品完成后,老師予以逐一評點,給出具體建議,再讓學生重新制作,這樣學生在設計構思和制作技巧上都得到提高。完成從給學生們“魚”到教會學生們“漁”的 全面升華。
(3)在學校教學時,我們還可以利用現代科學設備手段,來提高教學的效率,現在學校教室都有視頻教學設備,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 PPT,用新型播放展示技術讓更多的學生能夠看到剪紙過程的方方面面,可以用電子攝像設備來保存、整理、編輯民間剪紙。
(4)開展別開生面的剪紙展覽
5 高校剪紙教學的傳承
創新是相輔相成的。我們通過對各種方面的深刻探索來求取在高校教育剪紙藝術課程方面的有效途徑,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全體教師 實 施 教學,明確職責,齊心協力。全體的學生積極參加學習,多進行實踐。通過高校教育與剪紙藝術的融合來對該剪紙藝術課程進行教材教案的編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開展各種助力活動,以此來培養同學們的動手和創新的能力,提升學生們的審美和實踐能力,全面共同發展。在各色各樣的紙片里,孩子們通過畫、剪、折、卷等技法,動手、動腦創造出了喝多的各種圖案。通過學習,學生接觸形式、風格多種多樣的紙藝作品,從而讓他們在觀察、學習過程中學會傳統和現代的剪紙語言,領會創作表現手法,體會剪紙的樂趣,讓學生深入生活,觀察發現,動手動腦,實踐創新,美化生活,從而感受到剪紙藝術的魅力所在。人們都是這樣。傳承是發展的基石,創新是發展的動力。開展剪紙課程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積極有效地開展和發揚了滿族剪紙藝術。
6 結論
先民們通過對紙張鏤空工藝的研究,使其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剪紙文化,剪紙藝術不僅有其藝術之美,還有其獨特的文化之美,是先民們智慧的結晶,也有著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滿族剪紙作為滿族的傳統文化之一和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不斷傳承。要想傳承下去,必將中國古老的文明,與現代化結合起來。高校對剪紙文化的教學讓同學們充分的學習滿族剪紙,領略國風之美,激發他們對文化藝術的熱愛,讓滿族剪紙藝術走向輝煌,直至永遠!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