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在慢性肺心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有的比例最高達90%[2],而引起肺心病急性發(fā)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所致。肺心病患者長時間缺氧后會出現肺血管收縮、痙攣,從而形成肺動脈高壓。慢性缺氧會導致繼發(fā)性紅細胞數量變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變大,從而增加了肺動脈壓。缺氧、感染會造成血小板活化,從而使得血栓出現,使肺心病加重。
關鍵詞: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護理體會
引言
探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護理措施;方法 總結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43例的護理經驗;結果 經過精心的治療與護理,43例患者中好轉37例,無效4例,死亡2例,死亡率為4.65%;結論 通過對肺心病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以避免并發(fā)癥的出現,增強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隨著社會人群疾病的增多,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在當前社會中的發(fā)病率不斷增加,該病具備的特點有:病發(fā)率高、情況復雜、并發(fā)癥多、死亡率高。導致患者死亡的因素多數是由多臟器功能衰竭所致,因此對患者的病情嚴密觀察,實施整體護理是改善預后的關鍵。現將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43例,經積極治療,精心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資料共計43例,均為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男28例,女15例,年齡49~79歲。其中慢性支氣管炎21例,支氣管哮喘11例,肺結核7例,支氣管擴張4例。
2 護理體會
2.1 心理護理:肺心病患者大多數為老年群體,由于病程長,并發(fā)癥多,病情危急,極易產生恐懼、煩躁、憂慮、緊張等異常情緒,更有患者放棄治療。護理人員要果斷采取急救措施并準確熟練地進行操作,指導其保持鎮(zhèn)靜、樂觀的情緒,耐心解釋,說明焦慮、煩躁會使全身細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而加重病情,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2.2 氧療方面:對肺心病患者采取氧療及觀察療效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治療措施。氧療能糾正缺氧、及時搶救患者生命,為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一般選擇鼻導管、鼻塞或面罩給氧以持續(xù)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濃度需控制于30%以內,待呼吸穩(wěn)定后停止[1]。在治療期間需向患者講述治療的必要性,并時刻觀察以防止氧濃度異常而降低療效。
2.3 呼吸方面:患者接受氧療期間,醫(yī)務人員必須要做好觀察,對患者的呼吸情況給予重視,這能夠為醫(yī)生的病情判定提供真實依據。而呼吸過快或過慢則是診斷早期呼吸衰竭的標準。護士需對患者在活動及靜息狀態(tài)下的相關指標觀察并記錄,如:呼吸頻率、呼吸音、心率、心律等,若出現異常情況則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2.4 體征方面:若患者的肺部感染嚴重,發(fā)生少尿、呼吸頻率加快、脈搏加速等情況,則通常會出現右心衰竭、肺性腦病,甚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護理人員需要對血壓和尿量給予密切觀察,盡早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
2.5 咳嗽方面:護士在觀察中需要結合痰的色、量、性質對肺部疾病變化進行分析,并采取相關措施來引導患者將痰排出,以維持呼吸暢通。①為患者創(chuàng)造足夠的治療空間,保持室內客氣新鮮,保持病室安靜;②對痰量、顏色、黏稠度及時監(jiān)測,可在患者床邊放痰杯,每天更換1次,并及時記錄出血情況;③維持呼吸通暢,幫助患者排痰;無力咳出者需定期拍背實施體位引流,或采取霧化吸入;對昏迷患者需運用吸痰器吸出痰液。
2.6 感染方面:受到感染因素的影響,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常常會出現呼吸功能異常問題。最顯著的問題則是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和紫鉗,且心功能異常。患者在這一時期,不僅病情加重,且并發(fā)癥增多,影響了正常的生活質量。對該時期的患者加強護理,則是極為重要的一個階段。患者在入院后需要接受科學的護理觀察,并對呼吸功能及時改進調整。盡管患者的血氣檢查結果沒有出來,但采取吸氧措施不可缺少。在吸氧過程中還必須對氧氣濃度給予控制,防止出現呼吸抑制等問題。
2.7 出院方面:在患者出院后需要引導其自己護理,主要包括:①防止接觸刺激物,避免各種煙霧刺激;②防止肺部損壞,維持良好的鍛煉習慣;③防止呼吸道感染,盡量不要和呼吸道感染者接觸,避免被感染,且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增強體質。論文發(fā)表
3 結果
經過精心的治療與護理,43例患者中好轉37例,無效4例,死亡2例,死亡率為4.65%。
4 討論
在慢性肺心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有的比例最高達90%[2],而引起肺心病急性發(fā)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所致。肺心病患者長時間缺氧后會出現肺血管收縮、痙攣,從而形成肺動脈高壓。慢性缺氧會導致繼發(fā)性紅細胞數量變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變大,從而增加了肺動脈壓。缺氧、感染會造成血小板活化,從而使得血栓出現,使肺心病加重。尤其是對老年患者而言,常常由于咳痰無力、反應遲鈍,痰液難以排出等諸多因素影響,造成患者出現多種并發(fā)癥狀[3]。醫(yī)務人員在護理時,需要保持患者正常的坐姿,引導患者在呼吸時保持良好的速度以助于咳嗽,而咳嗽無力的患者需要采取必要的氣管刺激以促進咳嗽。痰濃稠者需采取霧化吸入,護士需幫助患者翻身拍背、多飲水,病情嚴重的患者需采取電動吸痰。通過對肺心病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常常會避免并發(fā)癥的出現,增強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燕,李蘭香.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觀察與護理[J].黑龍江醫(yī)藥,2007,20(2):176-177.
[2]韓菊蘭.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fā)作的夜間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7,11(12):5-6.
[3]石永蘭.32例塵肺所致肺心病的護理及預防[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9,39(12):42-43.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