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足跟骨刺歸屬中醫(yī)“骨痹”范疇,多因風寒侵襲,血瘀脈阻,絡脈不通所致,癥狀為足跟疼痛,麻木,行走時疼痛,可見局部腫脹疼痛。用手指觸壓疼痛劇烈,舌質(zhì)瘀暗,脈沉弦。多見于中老年患者。
關鍵詞:四妙湯加味,足跟骨刺,療效觀察
引言
分析四妙湯加味治療足跟骨刺的療效。方法:2011年7月-9月本社區(qū)全科門診就診足跟骨刺患者,隨機抽取40例。單數(shù)為治療組20例,采用四妙湯加威靈仙、鹿銜草、川烏、草烏、紅花、川芎,煎湯加醋泡腳。雙數(shù)為對照組20例,采用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布洛芬,每次0.2 ~0.4 g,每日3~4次,飯時或飯后服用。15 d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觀察治療的效果。結(jié)果:治療組有效18例,好轉(zhuǎn)2例,總有效率100.0%;對照組有效6例,好轉(zhuǎn)7例,總有效率為65.0%。結(jié)論:采用四妙湯加味治療足跟骨刺具有療效高,費用低的特點,可以在社區(qū)推廣。
足跟骨刺即足跟骨質(zhì)增生,其癥狀是足根壓痛,走路時腳跟不敢用力,有石硌,針刺的感覺,活動開后,癥狀減輕,治療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純中藥制劑的膏藥。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不僅能夠溶解鈍化骨刺,而且可消除無菌性炎癥。足跟骨刺的形成多與足跟長時間的負重和磨損有關。當足跟關節(jié)出現(xiàn)磨損、破壞后,人體自身會進行自我的修復,硬化與增生,從而形成足跟骨刺。它是人體一種自然的老化現(xiàn)象,本人臨床中運用四妙湯加味治療足跟骨刺20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對象為2011年7月-9月寶山區(qū)大場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全科門診就診的足跟骨刺患者,采用簡單抽樣法隨機抽取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0-68歲,平均年齡(56.3±7.5)歲;工人29人,干部11人;超重20人,肥胖8人。將對象按年齡排序,單數(shù)為治療組20例,雙數(shù)為對照組20例。兩組對象性別、年齡、工作性質(zhì),肥胖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診斷標準
足跟骨刺診斷應符合以下條件 ①足跟部疼痛,以脹痛為主;②X線片表現(xiàn)多無異常,或僅有輕度脫鈣、骨質(zhì)增生,少數(shù)患者跟骨上緣骨質(zhì)密度明顯增高,踝關節(jié)邊緣可見骨質(zhì)增生;③生化檢查無明顯異常;④排除跟部及跟周其他疾患如跖腱膜炎、足跟脂肪墊炎、跟骨滑囊炎、其他全身性疾病及運動損傷引起的足跟部疼痛。
1.3 方法
治療組采用四妙湯加味煎湯加醋泡腳。藥方組成:蒼術、黃柏、牛膝、薏苡仁、威靈仙、紅花、川芎、草烏、川烏、鹿銜草,每味草藥20.0 g。加水煎成500 ml藥液,然后加100 g陳醋,每天浸腳15~30 min。每天1劑,15 d為一個療程,共用3個療程。
對照組采用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布洛芬,每次0.2-0.4 g,每日3-4次,飯時或飯后服用。15 d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
1.4 療效評估
有效:癥狀消失,行走正常。X線片檢查,骨質(zhì)增生程度較之前減輕。
好轉(zhuǎn):癥狀減輕但未消失,行走時疼痛好轉(zhuǎn)。
無效:癥狀無改善。
2 結(jié)果
治療組有效18例,好轉(zhuǎn)2例,總有效率100.0%;對照組有效6例,好轉(zhuǎn)7例,總有效率為65.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足跟骨刺歸屬中醫(yī)“骨痹”范疇,多因風寒侵襲,血瘀脈阻,絡脈不通所致,癥狀為足跟疼痛,麻木,行走時疼痛,可見局部腫脹疼痛。用手指觸壓疼痛劇烈,舌質(zhì)瘀暗,脈沉弦。多見于中老年患者。臨床表現(xiàn)有以下幾種 ①腳尖朝上腳后跟向下用力時,里面有針刺感,用手觸摸時有麻痹的感覺;②長途步行引起勞累后疼痛又會加重,如走路時不慎踩在磚瓦塊上或下樓梯時,足部著地用力過猛,會引起劇烈疼痛;③足跟外表皮紅腫,用手碰觸發(fā)熱;④足跟中央有一個壓痛點,用手指觸壓疼痛劇烈;⑤嚴重者無法踏地行走。
中醫(yī)認為,腎主骨。年老后,腎精漸虧,筋骨失于滋養(yǎng),就呈現(xiàn)為骨疏筋弱的表現(xiàn)。又久行站立,致氣滯血瘀,筋脈瘀滯,絡脈不通。故見腿軟足痛,久行不力。復受風寒侵襲,寒濕痹阻,此證畢現(xiàn)。
四妙散是古方,乃是治療痹癥的良方,由蒼術、黃柏、牛膝、薏苡仁組成。我們根據(jù)中醫(yī)的理論,加用了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中藥。其中,蒼術、薏苡仁有健脾祛濕、舒筋除痹的作用;威靈仙、草烏、川烏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作用。鹿銜草、紅花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作用。牛膝能夠補腎,強筋,壯骨,祛濕止痛,佐以黃柏,可以祛濕清熱,防止燥熱擾神。諸藥合用,可以祛濕散寒,活血止痛。陳醋,具有益氣養(yǎng)血,補腎壯骨,活血通絡作用。少量加入后,會增強上藥的活血通絡止痛效果。此法,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療效可靠,易于中老年人接受,也有利于在社區(qū)內(nèi)普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