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強和創建社區黨建工作,是擺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全新課題。實踐表明,加強和創新社區黨組織建設,重在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本文擬從以上三個層面加以探索。
關鍵詞:創新;社區;黨建;工作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how to strengthen and create community party to build the job, is suspends in front of a new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Practice shows that,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is enhances the basic-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appeal, cohesive affinity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explore from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Key words: innovation; community;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中圖分類號 :D261.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近年來,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不少企業的下崗人員和退休職工紛紛加入社區黨員隊伍大軍,給社區黨員管理和黨組織建設帶來挑戰。如何加強和創新社區黨組織建設,筆者經過近兩年實踐和思考,談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創新社區黨建工作路徑,提高社區黨組織的思想感召力
一是從構建和諧社區的要求,看提高基層黨組織思想感召力的緊迫性。近幾年,隨著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速增長,社區管理的難度加大。當前社區居民思想活躍,民主意識增強,文化要求提高,迫切需要教育引導。面對這種新特點,必須強化社區黨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思想感召力。實踐證明,加強社區黨的領導,思想引領是關鍵。引領的方法是堅持以人為本,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理順各種關系,創新管理和激勵機制,尤其是管好社區的黨員,安撫下崗黨員利益調整中的失落心理,激發光榮感和先進性。
二是從社區黨員作用平淡化傾向看提高社區黨組織思想感召力的重要性。城市化進程加快打破了原單位體制下的陳舊格局和人際關系。大量來自企事業單位的退休、下崗、失業人員和涌入城市的農民工匯集到社區,成為社區管理的“新面孔”,有些黨員歸到社區后也開始變得冷漠,失去了昔日的熱情,黨員作用明顯弱化。針對這種新形勢下社區黨建工作的新變化,加強對社區黨員的思想感召非常迫切。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社區黨員教育新模式,采取黨員自學與結對幫學、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統一學習與入戶宣講、理論導向與典型教育“四結合”的方法,使大家明確,黨員是推進和諧社區建設、服務社區群眾的骨干力量,組織廣大社區黨員開展“親民、愛民、為民、利民、助民、安民”的為民服務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廣大社區黨員自覺做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宣講員、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示范員、扶貧幫困的服務員、鄰里糾紛的調解員,為社區黨員發揮作用搭建了活動舞臺,使黨員作用弱化現象大有改觀。
三是從社區居民多項需求,看提高社區黨組織思想感召力的必要性。我所工作的海池社區作為城市建設的窗口,所轄居民的需求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針對這個特點,社區黨組織在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實踐中,從堅持服務群眾的基點出發,把思想統一到群眾利益無小事這個綱上,引導社區黨員干部把服務到位作為檢驗社區黨建工作與和諧社區建設的具體標尺,以服務內涵和質量來實現對社區整體利益的協調。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就是從小處著眼、細處入手,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安危冷暖的一件件“小事”作為大事來抓,真情面對群眾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瑣事難題,辦實事、出實招、求實效,把排憂解難融入群眾工作之中。只有這樣才能把廣大人民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形成城市穩定和諧的結構基礎。
二、創新社區黨建工作方式,提高社區黨組織的工作凝聚力
一是擇優配強社區領導班子,優化社區干部隊伍結構。目前,社區黨員干部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知識結構不合理,工資補貼待遇偏低。這些問題的存在,使社區工作者隊伍留不住人,拴不住心。造就一支構建和諧社區人才隊伍既是工作重點,又是當務之急。為解決好這一問題,我們采取多種方式,拓寬選人用人的渠道,通過從街機關選派黨員干部中和在大學生村官中遴選人才,充實社區領導力量,真正把熟悉城市管理、熱心社區工作的優秀青年黨員充實到社區領導班子,使構建和諧社區工作后繼有人。
二是重視加強黨員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制定社區工作者培訓規劃,培養造就社區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提高職業素質、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打造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創新社區黨建工作、促進和諧社區建設,進一步強化激勵保障措施,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福利待遇,提高其職業榮譽和社會地位,營造“留住人”、“用好人”的良好環境,激勵他們在和諧社區建設中作出更大貢獻。
三是認真抓好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質量。通過社區網絡,我們建立健全集社區服務、社區衛生、社區治安、社區管理于一體的社區服務網點,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多方位、多層次、系統化的服務平臺,如:建立活動室,開放服務熱線,發放每戶一張的服務指南。對下崗失業人員、弱勢群眾等采取經濟上的解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崗前培訓,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的就業技能,對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等采取生活上解難,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發揮社區黨員和志愿者的作用,有針對性的幫助一些思想上有困惑、精神上有壓力的居民走出困境。在社區中廣泛開展了“一幫一、一帶一”結對子的“獻愛心送溫暖”扶貧助殘、敬老愛老活動,建立每月一次的社區黨員、志愿者奉獻日,為社區空巢老人、獨居老人、困難老人義務購物、修理電器、修車、提供法律咨詢、健康服務等,通過為民辦實事、辦好事,聯絡感情,凝聚人心,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黨組織的滿意度,鞏固社區黨組織在社區中的地位和聲望。
三、創新黨員活動載體,提高社區黨組織的昂揚戰斗力
一是開展“學黨章、知榮辱、樹形象”主題教育活動。社區黨組織把學習黨章、樹立正確榮辱觀作為加強黨員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積極組織社區黨員學習黨章,增強黨員意識和黨性觀念。認真領會胡錦濤總書記的“八榮八恥”論述,牢固樹立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發揮道德表率作用。開展以“學黨章、知國情”為主要內容的知識競賽,召開黨員座談會、重溫入黨誓詞、觀看黨員電教片,通過講述黨員身邊的好人好事,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引導黨員以實際行動樹立良好形象。
二是開展“講黨性、顧大局、比奉獻”黨員實踐活動。在我市創建全省文明城市活動中,開展“黨員奉獻月、奉獻周、奉獻日”活動,組織社區黨員利用公休日、節假日深入居民小區,參加衛生清理、綠化維護和宣傳興化市《文明守則》活動,使廣大社區黨員在奉獻社會中展示自身價值。
三是開展“知興化、愛水鄉、創一流”的文體活動。根據水鄉人文特點社區黨組織把活躍居民文體生活、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黨員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組織充當千島菜花節志愿者。聘請社區知名人士為社區服務,成立書法組、合唱組、象棋組、秧歌隊、舞龍隊等各種團體,在自娛自樂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四是開展“送溫暖、獻愛心、贊美德”黨員扶貧幫困活動。社區黨員帶動廣大居民群眾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為玉樹地震災區居民捐款捐物,僅用一周時間捐款2萬元,捐衣物300余件。對社區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經常開展慰問走訪活動,每一位黨員與轄區老人結成幫扶對子,幫助他們解決各種生活難題,使他們真心感受到社區黨組織的溫暖。
五是開展“定崗位、當骨干、創和諧”共建社區活動。社區黨組織發揮社區離退休黨員作用,聘請部分老干部充當網絡監督管理員,因地制宜設置公益崗位,開展認領崗位活動,為黨員發揮余熱搭建平臺、提供載體。
通過五項活動的開展,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增強了,黨建工作方式充滿生機活力,為創建文明社區、和諧興化奠定了組織基礎,去年被興化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城市社區工作先進單位”、“目標管理優勝單位”。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