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土地資源是人類得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載體,是“一切生產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過程中,土地資源的浪費和緊缺也越來越嚴重,因此人地會出現矛盾,面對這樣的問題,土地資\源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也就成為重要的工作。
關鍵詞:土地,資源管理,職稱論文發表,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加速發展,建設用地與非建設用地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它非建設用地大量減少,由此造成的糧食短缺、失業和生態失衡等關系國家安定和發展的問題在近年來逐漸凸顯。因此,對于我國土地制度和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顯得緊迫而重要。
一、目前我國土地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
1.人地矛盾突出
我國國土面積占世界陸地面積的 1/15,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只占世界人均數的29%,人均在世界排序中顯然居后。全國人均土地、人均耕地、人均有林地和人均草地比世界同類指標少60%-80%,在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分別排在第120、第114、 第120和第84位。近些年,我國人地矛盾越來越尖銳。從1997年到2003年的7年間,我國耕地從19.5億畝銳減到18.5億畝, 而這一時期我國人口卻年均增加1000萬人。我國雖有9.6億公頃的土地資源,但人均占有的陸地面積只有0.74公頃,遠低於世界人均2.46公頃的水平。據國家土地管理局的預測,“到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而耕地因建設占用、生態退耕、災害損毀等因素,將減少到18億畝左右,人均耕地將不足1.2 畝,屆時人多地少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2.土地資源利用程度低
在過去,我國在種植方面只重視糧食生產、輕視林牧漁業生產,造成種植業、林業、蓄牧業、漁業結構不合理,致使許多土地資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利用效率低下。耕地生產水平不高,耕地生產率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雖然近幾年我國糧食產量逐年增加,但在主要糧食品種上比如馬鈴薯等,我國每畝單產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每畝耕地收益更是偏低。2004~2006年,我國糧食每畝平均收益分別為382元、329元和320元,遠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林地利用率低,主要表現在:有林地面積小,森林覆蓋率低。草地利用水平更低,我國草地面積較大,但優質牧草地比重小,而植被稀疏,產草量低,草場建設速度慢,人工和改良草場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水域利用水平低,在全國120萬公頃的可養殖池塘中,利用面積僅占75%。城市土地利用率較低,尤以工業企業更為突出。目前我國工業用地單位面積產出率很多地區每平方公里只有1億多元,有的地區更低。
3.土地浪費嚴重
城鎮土地至少有40%以上的潛力可挖,城市用地人均達到133平方米,比我國目前規定的人均100平方米的控制指標高出30%;村鎮居民人均用地達到190平方米,超過人均用地控制指標高限(150平方米)27%。建設項目用地普遍征多用少,閑置浪費嚴重,據統計,到2004年底,全國城鎮規劃范圍內共閑置、空閑、批而未供土地近400萬畝。全國城鎮規劃范圍內共閑置土地107.93萬畝,空閑土地84.24萬畝,批而未供土地203.44 萬畝,三類土地總量為 395.61萬畝,相當于現有城鎮建設用地總量的7.8%。
二、土地資源管理利用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土地管理體制沒有完全理順
1.供地管理主體沒有集中的力量,部門之間沒有相互作用,宏觀調控比較缺乏。
2.土地配置機制仍需完善。在土地供應市場化的過程中,公開化程度不高,這樣的話,土地資產在運作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腐敗現象也就隨之而生。
(二)土地管理和利用關系沒有完全協調
現有土地用地規劃不夠先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很早就編制出來了,相關用地指標已不符合現實用地的狀況,可是城市建設的任務還是要繼續,所以,就會出現不斷地拆除民房,然后再建民房,這樣的話,造成的損失是很嚴重的。
(三)征地補償及配套政策沒有完全到位
伴隨著不斷增加的公共設施用地,征用民地的時候越來越多,這類人群陷入了三無的環境,補償農民也沒有很多,而且給予農民的補償都沒有統一的標準,就算是國家要求建設的一些公路、鐵路等重點項目,所給予的補償也不能保證是100%的,從而農民在接受征地之后,也不會得到應得的利益,所以,會出現很多農民去上訪鬧事,農村的發展和經濟建設肯定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四)依法打擊非法用地和違章建筑力度不夠
在城市建設中,進行用地建設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建超出范圍, 非法用地和亂搭亂建現象, 在城郊或農村這種問題就更為嚴重。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并且在執行的時候,力度也不夠,也會出現以罰代建的情況,只要罰款交到了,事情也就算是解決了。
(五)集約用地不高,土地利用率低
我國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稀缺,當前又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建設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切實保護耕地,大力促進節約集約用地,走出一條建設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國國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關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國家長遠利益的大計。
三、加強土地資源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綜合上述存在的問題,其要害主要反映在:①重罰款輕打擊;②重開發輕利用;③重經驗輕規劃;④重安置輕監管;⑤重當前輕長遠。為了使我們的土地管理和利用逐步走向一條依法、規范、成熟、有序的市場化道路,切實做到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須嚴格實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有序開發用地,加快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和報批,嚴格執行土地使用標準。
應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強領導,理順機制
土地資源管理和領導小組的建立在地方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使政府直接進行管理,政府要帶動各職能部門,進行用地聯審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只有這樣,土地的供應機制和集中統一的管理體制要逐漸建立起來。而且土地資源整合的進行也是很有必要的,然后實行一站式土地交易、一站式辦事收費、一站式競拍成交;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鄉鎮(街) 要積極配合,相互協作,形成合力,努力形成全體上下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宣傳,統一思想
在我國的基本國策中,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和耕地的保護是最為主要的內容,想要做到這些內容,《土地管理法》的宣傳力度一定要加大,報紙、廣播電視、宣傳車、宣傳單等方式就成為加大宣傳力度的主要形式,只有這樣,對于土地的利用人們才能有著更為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對于利用好的土地要作為宣傳的典范,對于非法用地和違章建筑要加以曝光率,這樣的話,國土資源在全民中認識才會更加深入。
(三)編好規劃,加強監管
隨著不斷加快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進程,對于土地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土地資源的損失和浪費也就隨之出現。因此,必須嚴格實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有序開發用地。新的土地規劃修編工作的重要性已經無法替代,在對土地資源進行管理和利用的時候,規劃成為重要內容之一,總體部署的實行也是尤為重要的。總體規劃在土地的利用中發揮重要作用,積極引導工業項目向產業基地和工業建成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住宅向社區集中,使公共建設用地能夠更為合理。同時建議政府加大對土地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督查力度,對違章建筑,不得以罰款、補辦手續取代,要強令停工拆除;對違法者要繩之以法;對主管部門要追究責任。
(四)嚴格審批,合理利用
除招拍掛方式出讓土地外,其他建設用地都必須論證預審,未通過論證預審,一律不準立項。土地審批嚴格落實“六個不批”,即:不符合土地規劃的不批;沒有農用地轉年度計劃指標的不批;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建設項目用地超標的不批;未通過預審的不批;征地補償安置沒落實的不批;沒用做到耕地占補平衡的不批, 真正做到按章立項,依法供地, 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
(五)盤活土地,開源節流
加大存量土地收儲處置力度,對于建設用地的存量,要進行細致認真的調查,針對一些特征的重點工程項目土地,要進行深入地檢查,在冊登記,使界線范圍更為明確;對于那些占地的或者是復征的土地要清理掉。嚴格執行閑置土地處置政策,土地閑置滿兩年、依法應當無償收回的,堅決無償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條件的,應采取以下措施,包括:改變土地用途、等價置換、安排臨時使用;或納入政府儲備等,以達到充分利用。土地閑置滿一年不滿兩年的,開發商需按出讓或劃撥土地價款的20%交納土地閑置費。在節約集約和科學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對農村分散的空閑地、閑置地和低效利用土地進行融合,同時做好農用地整理工作,做到“開源”與“節流”并舉,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杜絕土地撂荒,禁止擅自改變土地性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
參考文獻
[1]王德軍.關于土地資源管理利用的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1(06)
[2]崔寶峰,丁微.土地資源管理利用存在問題及產生原因[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12)
[3]張曉東.淺談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3)
[4]王書香.加強土地管理,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J].科技傳播.2011(16)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