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錯綜復雜的變化下,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存在的一定問題,在對這些問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更新教學內容、調整教學重點、改革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手段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國際貿易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進入21世紀以后,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國際貿易局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貿易關系日益全球化,多邊關系替代了以往的雙邊關系;國際貿易競爭領域逐步擴大,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國際貿易對象呈現復雜化,從單個國家或地區轉為區域經濟集團;國際貿易政策從自由貿易、保護貿易政策轉至協調性貿易政策;國際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各國紛紛進行反傾銷、反補貼,并加強了知識產權的保護。
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最重要的核心基礎課程,在整個經濟學領域中也具有重要的學科地位。其主要研究國際間商品交換活動規律,它是以國際市場商品和勞務交換的理論、政策與實務作為研究對象的。因此,面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錯綜復雜的變化,我們應進一步提高標準和嚴格要求,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最終目的,完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期培養出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
1 國際貿易課程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方面
根據國貿本科專業的設置要求,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國際貿易基本原理,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業務技能,掌握國際貿易政策法規,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現狀,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等。
1.1.1 國際貿易理論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定程度上,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教材存在著不適宜當今世界經濟實際發展的問題。教材中經典理論所占篇幅較大,往往將古典成本理論和新古典要素稟賦理論作為重點內容講述,對有現實意義的當代國際貿易理論只作一般性講述,甚至一些有實際運用價值的新理論沒有及時被補充進去。此外,隨著環保意識增強,國際貿易所引起的環境問題日益成為關注焦點,從環境與國際貿易的角度進行的理論分析和論述也越來越多。因此,在時代背景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傳統理論對國際貿易的解釋力度有限,我們的教學重點應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而發生轉移,加大重視具有現實意義的新理論的講授。此外,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通過建立區域經濟集團,并以聯合的整體經濟實力與其他國家或區域經濟集團競爭。
1.1.2 國際貿易實務方面
傳統教材的實踐性教學內容往往偏少,在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內容的比重上,理論知識比重大,實務部分比重小,實際業務操作和技巧的比重更小。實際外貿業務中經常涉及的內容,如商檢、報關、配船、銀行手續等都很少講述到,而這些卻是從事外貿的工作人員必須了解的日常事務。此外,對于國際貿易慣例,傳統教材往往只注重《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的講述,而《托收統一規則》和《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等規則卻很少提及,而這些也是國際貿易從業人員常涉及和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
此外,對于國貿專業人員而言,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而且還必須會用英語與外商交流與談判。目前的國際貿易實務教材中,對英文的重視程度不夠,遠遠沒有達到對國際貿易人才的要求。重要名詞、專業術語及合同條款的英文注釋非常少。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加強講授與專業知識有關的英語。
1.2 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
講授法是我國教學慣用的一種傳統教學方法,在國際貿易課程中也被廣泛采用。它的優點在于教師能夠在短時間內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學生系統的單向傳授較多知識信息和重點內容。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比較適合國際貿易的理論部分的教學,但過多的應用在了實務課程的講授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講授法較適合理論的講述,但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因此,建議教學方法多元化,適當應用多媒體,多加入一些課堂討論,來激發學生對國際貿易問題的主動探討。
對于實踐性很強的國際貿易實務,傳統教學的講授法顯然不太適用,而現實中卻被過多的采用。學生對外貿業務的了解只停留在文字層面,缺乏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在實務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案例、實例分析,并應用外貿實務模擬平臺軟件系統來進行實際的操作練習,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合適的條件下,還應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實習,以增加感性知識。
2 國際貿易課程改革建議
2.1 更新教學內容、調整教學重點
密切關注國際貿易政策措施、國際貿易規則等內容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將有現實意義的當代國際貿易理論、有實際運用價值的新理論,以及區域經濟集團的相關知識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去,使教學重點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而發生轉移,加大重視具有現實意義的新理論的講授。并注意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重視學生對理論的應用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國際貿易實務的實際教學中,根據實際的外貿從業情況,挖掘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外貿知識,去補充和完善教學內容。應充分運用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廣泛利用各種網絡資源,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緊密跟蹤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的外貿最新發展動態,培養學生的經濟敏銳性和應變能力。此外,還應高度重視外語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在教學工作中應加強與專業知識有關的外語的講授。可以實行外語板書、母語授課的形式,來擴大學生對專業英語詞匯的積累,運用母語進行講解,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透徹理解,也不會使一部分學生因為外語障礙而失去學習興趣。
2.2 改革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手段
教師應采用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交互式教學等能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與手段,激發學生對國際貿易問題的主動探討,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法教學方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制作電子講稿、課件和多媒體教學軟件,使講授更直觀更生動。
采用上機操作教學,應用外貿實務模擬平臺軟件系統來進行實際的操作練習,針對不同情景制作各種復雜的業務單證,包括提單、裝箱單、發票、保險單、匯票、報關單等。通過上機實際操作各種單證,可使學生對外貿業務有更清晰的直觀認識和實踐經驗。
總之,在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中,我們應密切關注國際動態,及時將有現實意義的新理論和業務知識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去,使教學重點與時俱進;并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有明確教學培養目標、不斷更新完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才能培養出適應當今國際貿易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韓偉.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教學研究,2005.28(5):449-451.
[2]張漢林.國際貿易[M].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2.
[3]孫瑞華.國際貿易課程案例教學探索[J].石油教育,2001(2):18-21.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