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小企業的組織機構,人員專業程度有限,財務管理水平低等因素影響著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迫切需要完善財務管理框架,實現戰略財務,管理財務,業務財務等財務管理體系,結合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問題,不斷進行優化。
【關鍵詞】 “互聯網+”,中小企業,財務管理
一、引言
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其工業總產值約占中國經濟總量的60%,創造一半以上的利稅,提供了75%的就業崗位。2016年工信部發布的《關于印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中小企業要依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戰略舉措,依靠創業創新開辟發展新路徑。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各行業深度融合,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發展空間,中小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科學合理、運作良好的財務管理框架的支撐。
近年來,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廣泛關注。李本光(2011)認為,目前中小企業對于內部控制存在認識不足、制不完善度、管理者素質低、缺乏監督機制等問題,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因此提議企業應該加強內控意識、設立財務風險控制制度、提高員工素質。尹建榮(2015)認為中小企業自身實力與競爭力不強、缺乏高人才資源是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內在因素,建議提高經濟效益與信譽水平,并開展同大企業的分工協作,提高自身信用等級。程平,何雪峰(2011)闡述了“云”計算的概念有哪幾種服務類型和各種架構的特征及其適用的企業類型,首開國內財會領域對于云計算的研究。韓寅清(2016)在互聯網大背景下,認為中小企業要朝著財務管理目標、模式、對象、軟件及風險控制等方向創新,并尋求企業財務管理與網絡技術有機結合的模式,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縱觀我國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文獻,現有文獻主要從政策制定、內部控制、融資模式和信息系統建設方面去探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而在創新驅動新常態下,特別是從大數據、云會計等現代信息技術的角度探討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困境的文獻還相對匱乏。
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組織管理缺位,組織機構不健全
中小企業大多是屬于個體、民營、私營性質,在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模式上,中小企業投資方與經營者通常為同一人,這將使企業出現高度集權的現象,企業管理者經常越權行事。同時,中小企業一般不設置審計、預算等管理委員會,造成財務管理混亂、預算管理協調難度大、困難較多的局面。
(二)財務管理意識薄弱,財務管理水平不高
創業初期的中小企業往往缺乏較為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意識薄弱。一方面,決策者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長效有效機制,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財務管理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有些中小企業借助于代理記賬公司為其進行賬務處理、編制報表和報稅,這些雖然能解決財務管理最基礎的問題,但是由于代理記賬服務還停留在記賬、報表輸出,不能利用財務數據進行分析,提出個性化建議,因此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財務管理目標。
(三)融資渠道單一,對優惠政策利用不夠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資金主要來自于企業發展資金主要來自于企業資本和留存收益,占到了企業全部資金的 50-60%,而公司債及外部股權融資等直接融資卻不到 2%,銀行貸款也僅占 20%。中小企業發展過多依賴自籌資金,企業管理者較少關注國家、地方政府和銀行等新出臺的有助于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扶持政策。同時,由于受專業化程度影響,即使在網絡、電視等媒體上獲知此類消息,也很難較好地利用和享受這些優惠政策。
此外,我國信用體系還不夠完善,一些企業的信用觀念淡薄,懸空和逃廢債務的現象經常發生,使得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審核愈發嚴格。而對那些正處創業階段和發展初期的中小企業而言,由于自身規模較小、可以擔保和抵押的資產較少,歷史經營業績和大企業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從而在資信評級中無法獲得較高資信等級,導致間接融資渠道不暢。
三、利用“互聯網+”支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
中小企業存在共性問題,企業不“大”,小企業不“專”的現狀。如何貫徹“百億大共享、 抱團大發展”的發展趨勢,將企業財務管理信息接入財務共享數據平臺,利用“互聯網+”支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成為大數據時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優化財務管理組織機構,細化財務工作
將財務業務分為三個層級結構,最基礎的為業務層財務,其次往上為管理層財務,最頂端為戰略層財務。
戰略層財務設在總經理部門,參與戰略制定和推進,進行全面預算、內部控制、績效管理和資源調配等體系建設;管理層財務相當于財務部門管理層,執行公司戰略,監管業務層財務,負責相關考核及業務指導,進行公司財務預算、決算,負責納稅籌劃。業務層財務則是進行會計核算、交易處理、報表編制、會計歸檔、月度及年度稅務申報,匯算清繳等基礎工作。各層級具體財務管理工作如圖1所示:
進行業務流程重組后的財務管理層級結構,各層級存在內在聯系和相互作用。業務層財務為管理層財務提供了基礎信息和基本的財務數據,支持管理層會計對于中小企業賬務情況的稽查和復審,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職能,業務層會計和管理層會計共同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財務數據和管理信息,為公司戰略決策提供支持。
(二)“互聯網+”模式下利用“云”服務的財務管理模型構建
傳統會計的所展現的“信息處理和提供”職能已經不能滿足決策者的需求,會計職能亟待從“事后算賬”轉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向“信息分析使用和輔助決策”轉變。當前,我國已經有近一半的集團公司實施了財務共享,但是在財務共享的取得豐碩成果的一般都是國內大型知名企業。在規模效應下,中小企業應貫徹“百億大共享、 抱團大發展”的發展趨勢,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水平。
大數據環境下,中小企業無需花錢購置硬件設施和應用軟件,只需租入或者購買云計算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就可以通過瀏覽器使用網絡終端服務器上的會計信息系統和數據存儲設施,省去了軟件維護及系統更新費,也因為規模效應使成本降低。
在服務商的后臺應用層,可以將企業上傳到該平臺的信息進行整合篩選,對這些信息進行深加工,轉換成通俗易懂的信息之后返回到各個企業端,企業借助平臺,在“應用中心” 中可以按需尋找如“政策模塊”、“融資模塊”、“稅務模塊”“財務危機預警模塊”等,為企業決策提供政策和數據支持。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模型接入“云”服務模型如圖2所示
另外,企業管理者也可以通過財務平臺連接的外部系統,隨時關注政策信息、上下游企業信息、風險管理數據等。鼓勵有條件的大企業搭建信息化服務平臺,向中小企業開放入口、數據信息、計算能力。通過任務眾包、生產協作、資源開放等方式,培育產業鏈,打造創新鏈,提升價值鏈,促進大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協同研發、協同制造、協同發展。同時,外部司法、審計等部門也可以通過合法途徑直接獲取第一手資料。
四、結語
進入“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與會計的碰撞中,會計工作組織方式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勞動力組織的變革而演變,從單兵作戰到集中核算,再到財務共享,每一步的出發點都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風險控制。“互聯網+”、云會計技術的廣泛運用,可以發揮規模優勢,對于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李本光.淺談加強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防范風險(J).當代經濟,2011(01):80-81
[2] 尹建榮.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J).財會通訊,2015(08):18-19
[3] 程平,何雪峰.“云會計”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中的應用(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25):58-60
[4] 韓寅清.基于互聯網下的中小企業財務模式創新(J).商場現代化,2016(15):185-186
推薦閱讀:財務人員要了解企業財務管理會有哪些問題
任何一家企業的開展都是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為目的,這也是企業經營一切活動的前提。在現代企業管理體系中,財務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但是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這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模式也產生了沖擊,促使企業積極探索財務管理的新途徑,從而提升自身財務管理水平,滿足企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